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题组对河北省700名城市小学生社会公德与其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城市小学生的社会公德表现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大部分小学生对学校的社会公德教育持认可态度。但是,仍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校社会公德教育搞得一般和较差,有必要加以改善。为此,学校还要从根本上重视社会公德教育,活化教育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教育环境,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宋玉伟 《考试周刊》2013,(52):34-34
<正>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学校投入之多令人欢喜,电脑、宽带、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设备陆续进入教室,农村学生享受现代教学的快乐。与此同时,我们发现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是教师不够现代化吗?不是,而是学生的失衡心态困扰着课堂教学。随着农民工子弟进城读书门槛降低、农民工经济条件改善、城市教育软环境优势凸显,尽管政府对农村教育硬件设施投入  相似文献   

3.
西藏实施的三包政策不仅大大改变了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而且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读书意愿问题。以学生的读书意愿为视角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学生读书的期望值普遍较高,相反,读书意愿却普遍较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读书意愿与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城市还是农村、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均不相关;与学生的年龄和年级相关,学生的读书意愿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年级具有显著差异。解决农牧区学生辍学问题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才有较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自编的《小学生社会公德与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对河北省1300名城乡小学生进行了社会公德与教育现状调查,SPSS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小学生社会公德表现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学校社会公德教育得到了小学生们的认可;小学生社会公德在城乡之间没有差异;女生社会公德明显优于男生;社会公德除在诚实守信维度上4年级学生明显优于6年级学生外,在其他维度上没有年级差异。为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社会公德,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自我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校社会公德教育,确保教育质量;摒弃传统人才观,落实现代人才观;根据年龄特征,注意教育的针对性和衔接性。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教育活动中,《品德与社会(生活)》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社会公德教育更应引起教师的格外重视。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关系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在对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学生社会公德素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特点,并从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培养规则素质、加强诚信教育、增设礼仪课程方面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村青少年学生的教育状况并没有随着政府对农村教育的加大投入而得到根本改善,农村青少年学生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厌学现象明显。本文在对河北省一典型农村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青少年学生厌学的原因。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背景下,农村生产形式、组织方式、价值观念离现代化的城市相距甚远,城市的现代化知识在主导着农村教育的话语体系。农村青少年学生无法通过目前的教育体系实现向城市的流动,也不能学习到与农村生活实践相契合的本土性知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许多家庭只留下子女在家读书,从而形成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我们把这些学生称之为留守学生。如何管理和教育好留守学生是现实而又严峻的课题。留守学生本身状况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华允宝 《江西教育》2012,(Z4):94-95
农村学校的生源、办学视角等因素决定了它的特殊性,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学生读书的习惯。农村学校学生读书的情况如何呢?又如何培养农村孩子们的读书习惯呢?一、农村学生读书现状的分析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但面对农村中小学现状及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引起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镇学校学生来源的特殊性,尝试从教育的角度分析农村学生个性的形成及利弊,为某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寻找一种较人性的教育方式,促使这些农村学生扬长避短,掌握一些进入城市社会的生存技能,达到现代教育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学好其他功课的基础,而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要多阅读,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相比城市教育,农村的课外阅读教育并没有得到重视,这就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耐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让学生读好书,多读书,从书中汲取更多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是学生社会公德形成的关键期,要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在小学班级教育活动中开展彰显尊重内涵的社会公德教育尤为重要。以班级为教育单位,以遵守社会公德为伦理底线,制订明确具体的班级一日规训,将社会公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情境之中,通过反复规训、评比激励、督察检查等策略,让社会公德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3.
在城乡文化差异语境下,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公立学校读书,其更深层次意义上是学生身份获取的过程。当前,农民工子女学校融入问题是农村乡土文化主动排斥与城市主流文化被动排斥互动的结果。在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得来的同时,更需关注是否留得住,乃至能否学得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从农村涌入城市。同样,他们的子女也随着父母进入城市生活。有研究者指出,由于地域和文化差异,有些农民工子女存在显著的身份认同混乱,并存在助人行为意识缺失和社会公德心丧失现象。显然,这对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是不利的,对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探讨农民工子女助人行为的理论及实践,进而为其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社会公德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渐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当前,教育学界也提出把道德教育的重心转移到以公共生活为重心的理念。因此,笔者追溯了近5年社会公德及社会公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旨在找出今后社会公德教育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吴彬 《教书育人》2014,(12):15-15
现阶段,部分学校受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忽视了对学生的公共意识方面的教育,导致一些中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出现滑坡。联系我们平时对学生的教育,针对实际教育中出现的一些不理想的学生社会公德,很有必要对学生的公共意识教育加强重视和培养。  相似文献   

17.
流动儿童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容易出现身份认同危机,进而容易出现社会公德心缺失和助人行为减少的现象。目前的研究很少以儿童为被试,而以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的则少之又少。基于此,有必要对流动儿童助人行为的研究缺失进行系统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8.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强直接关系社会公德进步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因而学校在社会公德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加强对青少年的公德教育,首先应从学生在校园中的一言一行抓起,强化其公德意识。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社会公德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渐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当前,教育学界也提出把道德教育的重心转移到以公共生活为重心的理念.因此,笔者追溯了近5年社会公德及社会公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旨在找出今后社会公德教育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83):67-69
初中阶段的学习,起到了关键的"承小起高"的作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成效的好坏,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同地区,教学环境、教学条件都不同,教学情况天然上就会有所不同。对于农村而言,由于经济、资源等方面的落后,农村的教育质量普遍无法和城市相比。而农村的学生在人脉关系、社会资源等方面比城市学生落后太多,读书已经成为农村学生赶超城市学生最重要的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和加强农村教育质量。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数学以其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重点。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学生必然无法学好数学。因此,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目标。文章主要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意义,介绍了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如何提升农村初中数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建议举措,希望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改进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