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通过"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网络调查平台,对我国48所高校、共计59372名大学生进行了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学校归属感产生直接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学校归属感不产生直接影响;院校声誉对学生学校归属感产生正向影响。为此,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构建和谐校园;加大校园支持力度,提高学生满意度;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培养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
关于广州大学城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了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对广州大学城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上网的基本信息情况、大学生网络知识与技能状况、大学生网络应用状况、大学生网络文明状况以及大学生对校园网的使用情况,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网络的功能和作用、建设和管理校园网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网络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信息载体,同时也是当前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交流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当前我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文章基于高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从多层次、多角度解析信息网络对高校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高校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和交流形式,而且进一步完善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管理体制与机制、营造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来确保大学生合理有效地使用网络,进而最终实现构建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从校园流行语看大学生思想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园流行语是当代大学生心理的语言折射。通过对河北北方学院121名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发现,校园流行语主要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同学之间流行语的经常使用产生了比较明晰的群体亚文化意识;时政类流行语的大量涌现折射出当代大学生高涨的主人翁精神和历史责任感;部分常用流行词语的使用反映出学生的模仿心理和心理亚健康状态。对校园流行语的分析和把握,可以使教育工作者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为他们的发展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某个院校部分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网络使用和认识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学习和交往的价值及一些不良现象,提出了应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网络使用的制度规范建设,加强对学生网络使用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院部分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网络使用和认识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学习和交往的价值及一些不良现象,提出了应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网络使用的制度规范建设,加强对学生网络使用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韩媛媛 《文教资料》2011,(32):215-216
为了解大学生的上网行为特点,以及网络休闲活动的性别差异,以此作为丰富大学生休闲活动的依据,作者通过文献搜集了解以往关于本领域的研究,结合随机抽取的60名大学生互联网使用情况的有关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推论。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网络参与和上网动机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但都存在非理性的特征。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生涯目标和价值观的教育,同时学校应根据性别差异改善在校大学生的文娱设施场所,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休闲活动,理性引导大学生的课外生活。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也不断在发展,其中出现了不少网络詈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网络詈词也已经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省西安市5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网络詈词的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总结出了校园十大流行语,同时对流行语进行了分类。对大学生网络詈词使用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詈词方面存在着性别、年级和学科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营口理工学院大学生"校园网络借贷"现象的调查问卷,本文对大学生超前消费观的错误认知、高校借贷风险意识薄弱以及高校对"校园网络借贷"监管不力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解读,并就此提出了解决之策: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加大金融、法律、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与教育工作;加强校园网络借贷监管力度;加大学生的资助力度;积极做好应急预警处置工作;提升校园文化环境,内化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0.
王坦 《考试周刊》2014,(6):161-162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使用逐渐广泛。大学生作为新科技的使用者和推动者,网络生活已成为课余生活的主体。而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开放性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建立健康向上的网络思想道德体系,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思索和探究的问题,作者结合多年思政工作经验心得,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建立的教育干预方法手段,为构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在高校校园迅速发展,其特有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对大学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通过对福州大学高年级学生的网络文化认知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认知和需求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良现象。提出在今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应完善管理机制,开展校内网络教育和社团活动,丰富校内竞赛和学习平台,打造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全面促进校园网络的健康有序发展,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先进和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部分高职院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进行问卷调查,依据调查数据了解高职院大学生在网络使用情况、上网目的及网络使用服务功能等方面的现状.针对现状进行个别访谈,结合访谈回馈信息,剖析网络使用行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发展到微博时代,校园无线网络的覆盖和手机上网的普及,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为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进行正面引导,应建立大学生网络使用制度,加快高校教学改革步伐,提供大学生网络展示平台,开展计算机网络使用指导,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较大。使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Young的网络成瘾调查问卷对昆明地区617名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非常普遍,对待网络的态度较积极,能积极使用网络服务项目;上网原因主要为朋友怂恿、无聊和好奇;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学生上网次数、时间和进行网络游戏有差异。应根据大学生网络使用特点,利用其积极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干预,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校园网络在各高校中的迅速普及和高等学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与此同时,网络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保证校园网络能正常运行,并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已经成为了各个高校不可回避的紧迫问题。本文结合校园网络实际情况,探讨互联网安全审计系统的使用以及信息安全的监管,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金融与通讯技术在高校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将犯罪目标投向在校大学生,学生普遍对诈骗缺乏防备,校园逐渐沦为诈骗的重灾区.本文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学生电信网络诈骗调查问卷的2250份样本与该校2017年至2019年的案件详情的分析,总结受害学生群体认知、行为以及诈骗工具、方式的变化规律,发现大学生防骗能力与校园...  相似文献   

17.
正一、理工类高校学生网络依赖问题(一)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研究理工类高校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笔者通过对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使用并不能简单归结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应该是大学生沉溺网络的重度表现。根据多年的公寓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设计《理工类高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校园数字信息资源的网络版权问题日益突出。本论文拟以北京大学2003年进行的"高校网络版权保护调查"项目为依托,运用定量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与美国的同类研究数据进行比较,了解和掌握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在使用校园数字信息资源时对网络版权的行为、认识和态度等问题的现状。本文还对我国高校如何制定相关的校园政策法规,开发、采用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引导校园网络的使用者合理利用数字信息资源提出了一些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的分析与研究,并寻求使用网络的方法来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界、学术界公认且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校园网站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应用网络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基于TRA和TAM的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国内网民中的第四大群体,却存在网上教育普及率偏低的现实问题.本文借鉴理性行为理论(TRA)与技术接纳模型(TAM),构建起具有9个潜在变量的因果关系模型--"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模型(MABNLB)",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经过对7所高校1126项有效数据的校验处理,证明该模型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整体拟合度较好.据此提出改善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四项对策建议:(1)加强校园网络设施建设,改善网络学习环境;(2)优化网络学习资源内容,激发学生使用兴趣;(3)增加网络学习技能讲授,提高学生使用水平;(4)鼓励教师引导网络学习,促成学生群体文化.本文对学习者掌握网络学习行为机制和有效学习的行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