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利用1999-2014年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SDM),将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技术模仿等技术活动置于技术学习曲线理论框架下,实证考察了其对TFP的影响,辨明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技术活动的空间外溢效应。结果表明,现阶段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对TFP具有显著倒U型效应,模仿创新为显著U型效应,技术模仿效应不显著,即技术模仿对TFP提升的推动力减弱甚至基本消失,模仿创新的效应由不显著逐渐转为正向显著,自主创新的效应由正向显著逐渐转弱为不显著,且自主创新对TFP影响大于模仿创新,技术水平逐渐接近国际前沿。同时,技术活动具有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且外溢效应大于地区内部的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模仿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模仿创新是技术创新两种战略之一.围绕着模仿创新,对引起模仿创新的方式,影响模仿创新能力的因素、技术溢出与模仿创新的关系、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的关系研究、率先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研究的有关文献进行述评,提出我国在提倡建立自主创新体系的同时,不能简单地否定模仿创新,抛弃模仿创新.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8,(1):73-77
梳理融资约束通过作用于研发资金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国际技术溢出三条渠道,进而影响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类型选择的机制。利用融资约束门槛模型,实证考察三条渠道对民营企业模仿和自主创新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第一,研发资金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和国际技术溢出对民营企业模仿和自主创新的影响存在融资约束门槛效应;第二,随着融资约束的缓解,研发资金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和国际技术溢出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对模仿创新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4.
当外资企业在华的新产品研发周期确定时,FDI溢出效应越明显,我国相关竞争企业的模仿或自主创新能力就越强。外商为了谋求垄断地位,其在华开发新产品则倾向于短周期产品,并且主要倾向选择那些位于整个产业链条的中、下游产品。企业的模仿或自主创新能力也受到我国引进外资政策的影响。引资政策越优惠,我国的模仿或自主创新能力就越受到抑制。模仿和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东道国,流向该国的FDI技术溢出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5.
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利弊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懿 《中国科技信息》2006,(4):30-30,25
本文通过对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概念、模仿创新困境及自主创新优势的分析,指出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并对如何加强自主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元方 《今日科苑》2006,(11):68-68
我国现在大力提倡企业进行具有自主产权的自主创新,但是模仿创新是一些在科研、资金等方面力量不是很充足的企业应该采纳的一种创新战略。企业应在模仿创新的基础上,在积累有了一定的技术、资金之后再进行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7.
我国烟草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尤其在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方面,较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鉴于我国烟草行业技术水平和世界领先企业还有很大差距,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可以采取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相结合,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战略.把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正向工程与反向工程相结合,加快提升我国烟草行业的技术研发水平,促进企业品牌的发展,是符合具体国情的品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自主创新的保护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基础的性质、技术的累积性和创新声誉分别从政府政策、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影响到企业对自主创新或模仿创新的选择:政府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会对国内企业的模仿创新成本与自主创新收益产生普遍影响;不同行业知识基础的性质决定了各行业模仿创新的难度;技术的累积性和创新声誉则从个体层面对企业在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上产生影响,高技术累积性意味着创新高度依赖于企业在以往创新中积累起来的能力,而丧失创新声誉的威胁则会阻止企业从事模仿行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该文对339家广东制造性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9,(7)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OFDI作用下的双寡头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路径选择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利用数值仿真探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利润反馈和研发费用分摊效应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产生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或外溢幅度较低的,创新成功率较低的企业倾向于绿色模仿创新,当创新成功率超过某一阈值时企业向绿色自主创新方向演化;高OFDI逆向技术溢出下企业将绕过绿色自主创新直接选择绿色模仿创新。未产生利润反馈和研发费用分摊效应或影响程度较低时企业倾向于选择绿色模仿创新路径,高利润反馈和研发费用分摊效应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绿色自主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对2000—2018年中国先进制造业服务化对先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类不同的技术创新,以检验其在上述影响中存在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先进制造业服务化对全球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模仿创新之间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自主创新之间呈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知识资本投入在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中均存在调节效应,对自主创新产生促进效果,但对模仿创新产生负向影响。为进一步推动服务化进程,政府应鼓励推动先进制造业及服务业中的互动融合,并健全市场配置和运行机制,增强先进制造业技术、产品和市场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杨丽君 《科研管理》2020,41(6):9-16
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进一步关注促进经济增长的技术创新的两大途径: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若实现了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途径整合,则有益于缩小技术差距,但整合过程不会自发演进,需有良好的制度环境;仅是技术模仿,无自主研发创新,无法缩小技术差距。技术具有外溢性,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下,存在不同程度的非正式的技术转移以及不同的技术引进难度。以知识产权交易强度为门槛变量,结合门槛模型对比分析发现,2001-2015年整体上技术引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自主研发更显著;知识产权交易规模的扩大以及低知识产权交易强度下的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严重的专利侵权会阻碍经济增长。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时,技术创新领域的市场失灵严重,即使短期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长期由于自主创新的匮乏,将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创新是推动中国稳定跨过“结构性减速”阶段的重要动力。基于中国2009-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三种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技术创新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探讨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并进一步分阶段对比分析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技术引进、模仿创新及自主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自主创新最为显著。(2)三种技术创新是否可以提速经济发展取决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增速作用逐渐减缓。(3)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速的作用受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在产业结构既定的前提下,技术创新投入越多,产业结构升级的边际经济效应越小。(4)我国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各产业通过逐步提高其对技术创新投入的承载吸收能力,实现产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进而保证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要素禀赋匹配理论等经济学理论基础上,构建耦合行业特征与要素禀赋结构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理论分析框架。理论上,单一静态的技术进步路径、动态的技术进步路径和自主研发对国家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表现程度依次增加。以中国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的生产函数构建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模型对技术选择模式与技术进步进行实证研究;对行业特征和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选择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和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主要技术进步来源;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和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有显著负向影响;行业特征和要素禀赋结构对技术选择模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94—2016年中国22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动态面板空间、合成控制法等估计方法,本文开拓性地考察了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技术转移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其对西部大开发地区的影响效果更加突出;在空间分布上,财政转移支付对技术转移的影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财政转移支付增加会显著提高相邻地区技术转移水平。同时,为了弥补传统计量估计的缺陷,以2000年西部大开发政策为出发点,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直观地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在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后,西部大开发9省份的技术转移较控制组省份的技术转移增长更快,且在2002年后西部大开发9省份的技术转移平均水平超过了控制组省份,说明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能够有效缓解西部大开发地区与非西部大开发地区技术发展不平衡态势,一定程度促进了西部大开发地区技术转移。西部省区的比较发现,以西部大开发政策为代表的财政转移支付对贵州省、甘肃省的技术转移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大学技术转移对首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北京市经济增长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相应年份的大学专利批准数、技术合同签订数、技术合同金额作及合成指标为解释变量,对首都地区的大学技术转移行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大学的贡献程度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同时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的演进:二次创新和组织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京京  吴晓波 《科学学研究》2008,26(6):1310-1315
 本研究运用二次创新理论,分析了在集群演进的过程中,其内部企业创新过程、学习模式及学习方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集群的形成、成长、成熟,集群内部企业的创新过程经历了由模仿创新、创造性模仿、改进型创新到后二次创新的演变;学习模式由适应性学习、维护性学习、发展性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学习;进一步地,本研究指出了各学习模式所对应的学习方式,其中适应性学习以技术许可和干中学为主,维护性学习以顾客的反馈为主,发展性学习以反求工程为主,创造性学习以与国内外研发机构的合作和独立研发为主。  相似文献   

17.
区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基于创新驿站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彩侠 《科研管理》2012,33(5):19-25,55
本文通过探讨国内一些地区推进"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模式建设的成果,提出一种新型的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即构建包括研究型大学、技术中介机构、中小企业以及政府"四位一体"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与产学研合作等其他模式相比,该模式能够统筹四大主体的资源,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适应我国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最后,本文结合英国和印度两国的案例比较分析实施这一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economic growth. The most advanced and new technologies are created by leading firm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Global expansion, strategic outsourcing or off-shoring in leading companies has been growing to enrich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 while technology transfer of leading firms has been of more interest to emerging or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catching up and following the trajectory of economic growth prov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mong various channels to acquire new technologies from leading firm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FDI)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channels through which technology can be transferred to subsidiaries in emerging markets. However,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ole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feedback loop from FDI remains still scarce. Thu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FDI on businesses in partial or complete foreign ownership, with a special emphasis o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foreign companies on domestic firm performance through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foreign companies. This paper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investment climate for foreign investments and intensifying technology transfers and innovations in the Croatian economy. 145 firms responded to the survey we conducted for foreign investment enterprises in Croati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hypotheses with respect to effects of FDI on innovation activities of domestic Croatian firms. This study identified critical factors affect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Croatian firms. The results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the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 subsidiaries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 toward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相似文献   

19.
张世俊  邓峰 《科学学研究》2019,37(5):826-832
文章采用2004年-2015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西藏除外),结合空间计量的方法研究了国际R&D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全国整体看,自主创新、对外投资以及出口贸易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仅有进口贸易能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东部地区自主创新、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进出口贸易则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影响;中部地区自主创新和对外投资会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而外商投资、对外投资以及进口贸易则能提升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于西部地区,自主创新和进口贸易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同时进口贸易还能显著提高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我国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对外经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