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是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生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但在教学实践中,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已成为小学生习作的最大弊病,尤其是初学习作的中年级学生,在文章的取材、立意、表达上的千篇一律更是司空见惯。主要表现在:取材单一化。写老师总写老师怎么带病坚持工作和冒雨给学生补课;  相似文献   

2.
我始终坚信“五一”是个特殊的节日,因为它有双重含义:奖励努力工作、奖励休闲娱乐。可对社会上大多数人而言,我们是否过于努力工作,并对工作期望过高,已经忘记了如何更好地生活?我们是否在工作中投入了过度的时间和精力,使我们的生命失去了平衡?工作的压力如此之大,已经让人喘不过气,我们可不可以不工作?——  相似文献   

3.
今天指导学生阅读《我们的老师》。课文讲杨老师带病给“我们”上课的事,意在表现杨老师是一位一心工作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4.
<正>奖励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奖励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孩子心理层次的需求。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需要外界的鼓励。适当的表扬奖励可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尤其是对那些内向、孤僻的幼儿,其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老师经常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奖励孩子。但奖励又是双刃剑,使用不当往往会产生相反  相似文献   

5.
老师在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奖励方法来鼓励学生想学、乐学,增强自信。父母如果在家也借机多表扬、加劲儿,像孩子一样重视老师的这份心意,二力合一,孩子不就进步更快,自信心更强了吗?这一切只因为我们对他的赏识。“不就是一张纸吗?”一位父亲在见到老师给孩子的表扬信时这样不屑一顾地对孩子说。我们的目光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不知他有没有想过这样做对孩子造成一种什么样的影响。在父母心中,它或许只是一张廉价的纸,可你是否知道它在孩子心中占有多大的份量?它是靠孩子的“辛勤劳动”得来的,你可知它来之不易?不只是一张纸…  相似文献   

6.
★1月话题:鼓励告状究竟对不对我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我们班上,有几个爱向老师“告状”“打小报告”的同学,让我们感到很反感。但是我们的老师对这几个爱“打小报告”的同学,却持赞许和鼓励的态度,把他们看成是掌握班级情况和学生动态的“耳目”。我们对这种状况既感到别扭,又觉得气愤。请问,老师这样鼓励学生告状究竟对不对?——王子鸣截稿日期:2001年11月10日★2月话题:好朋友为什么不能常聚在一起最近,在我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几个初二年级的同班男同学,由于平时合得来,经常聚在一起玩耍、聊天。有一天,…  相似文献   

7.
每一位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领导总忘不了叮嘱:“多听一听课,多向别的老师学习一些经验。”在日常听课中,每当听课老师走进教室,也总忘不了说上一句:“我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但是,那些示范课、公开课上所有的一切都值得我们学习吗?事实并非如此!有些课其实上得并不成功。纵使那些相对成功的课也远没有达到十全十美,总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而这些缺点中,有些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犯的毛病。为什么在听了那些课之后,我们还是继续重复着这些共有的毛病?我想,是因为我们在听课时缺乏了一种批判精神,对听课时的问题视而不见。难道…  相似文献   

8.
教师节快乐     
每一个做了好事、重要的事、有意义的事的人都应该有一天来接受人们对自己的尊敬。老师显然属于那些更值得尊敬的人群。我们把我们的孩子委托给他们,在这一天,我们要向那些辛劳、耐心地工作的老师们表示敬意。老师使我们的孩子朝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现在和未来。从幼儿园到大学,老师都在我们孩子的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老师鼓励你走上领导岗位;老师使你敢于做飞行员;老师指导你成为电脑程序员;老师使你富于创造性,鼓励你成为作家;老师解开了开始你的音乐事业的死结;老师为你新的事业、医学事业或法律事业播下了种子;老师…  相似文献   

9.
一年跳     
《大学生》2014,(1):135-135
跟那些手拿N个OFFER千挑万选的大牛相比,我们这些拼了命才在毕业之前找到工作的人真是凄惨。连滚带爬才初入职场的我们,只能先争取纸饭碗,再伺机谋求金饭碗。一举找到满意工作的同学毕竟不是多数,更多人需要“骑马找马”,尽快离开不满意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0.
在实施新课程中,谈对学生如何奖励和如何鼓励的方法策略很多,而谈对学生如何惩戒和如何管束却很少,甚至没有,全是一派春光灿烂的教育大好形势,没有考虑到新课程的过渡性、长期性和艰难性。事实上,在教学工作中,老师们常常要面对“怎样管好学生,不让其在课堂上‘胡来’”、“怎样处罚违反课堂纪律的小调皮”、“如何处理那些没有交家庭作业的学生”、“怎样处罚常常凭借武力欺负他人的同学”、“如何保证学生不再流失”等等实际问题。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特别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其身心各方面都欠成熟,常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  相似文献   

11.
我应该在乎     
记得刚走上工作岗位担任班主任的时候,学生和我的关系处得特别好。到现在,我工作十几年了,和我联系最多、感情最深的还是这批“开山弟子”。回想起来,我刚工作时教学水平不高,工作方法也不丰富,和现在比起来我都感到当年的自己是那么幼稚,甚至有点傻。后来经常和这些“开山弟子”聚会,酒酣耳热之时和他们称兄道弟,他们说:“老师,知道我们为什么愿意和你在一起吗?因为你是我们的哥们儿,当时你对我们太在乎了。”  相似文献   

12.
上午王若夫厅长公布了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此刻占据我心头的主要思想感情是惭愧。我想到了班主任陶老师,中学的班主任何老师;想到陈家小学的各位老师;想到了三中的老师们;想到那些指引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导师,那些给我以无穷帮助的领导。他们在这个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了十几年、几十年,付出了比  相似文献   

13.
吴非 《班主任之友》2023,(11):44-45
<正>能不能比较轻松地当班主任?这是多年前提出的一个命题,遭到多数班主任的质疑。大家认为是不可能的事,也有人认为这个提法在当下不太现实;更有甚者,个别家长认为班主任“轻松”等于“不负责任”。按那样的教育逻辑,教师职业注定会成为无趣的工作,“驾轻就熟”“举重若轻”“老马识途”等等,都是不切实际的提法,当时经常表彰班主任“废寝忘食”“带病坚持工作”。在很多学校,都不难看到那种虽然千头万绪,却总能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14.
带病上学不宜提倡不知从何时起,“带病上学”成了颇受老师、家长赞美的行为。在课堂上,有些老师不时带着庄重的神态说:“某某同学病了,还坚持上学,很值得大家学习。”在家中,也会  相似文献   

15.
当《语文世界·红A版》出满12期的时候,她就整整一岁了。把这12期杂志并排摆在桌上,我们看到的是她一步步走来的艰辛和辉煌。一双双殷切关注的眼睛,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笺,一句句感人肺腑的叮咛……没有你们,我们的工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此,亲爱的读者朋友,让我们真诚地对每一位关注和支持我们工作的老师、同学以及家长朋友说一声:谢谢。为答谢广大读者的厚爱,我们把全年来对我们的工作予以鼓励、支持并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老师和同学认真作了评选,选出了本年度的“读者之星”,予以表彰和奖励。现公布如下:教师刘…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运用最多的,一种是“表扬式”,另一种是“奖励式”。前者大多信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于是,课堂上不管学生的表现是否值得夸,是否值得大夸特夸,教师总是一味地夸;后者则用“红五星”、“小红花”等物品作奖励,鼓励那些表现出色的学生。毋庸置疑,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这种经常化的鼓励时间一长,在学生心目中就打了折扣,没有了强吸引力。前不久笔者在一次听课中,任课教师对学生别出心裁的鼓励却让我眼前一亮。课文的内容是《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塑造一个雕像,把生命赋予这个雕像,这是美丽的;创造一个有智慧的人,把真理灌输给他,这就更美丽。”陈平老师就是一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竭尽自己的心血,坚持不懈地从事着这“美丽”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运用最多的,一种是“表扬式”,另一种是“奖励式”。前者大多信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于是,课堂上不管学生的表现是否值得夸,是否值得大夸特夸,教师总是一味地夸;后者则用“红五星”、“小红花”等物品作奖励,鼓励那些表现出色的学生。毋庸置疑,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这种经常化的鼓励时间一长,在学生心目中就打了折扣,没有了强吸引力。前不久笔者在一次听课中,任课教师对学生别出心裁的鼓励却让我眼前一亮。课文的内容是《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已经两年了,我依然记得读初中时最讨厌的班会课的情境。每一次班会都是名副其实的“政治课”,老师不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就是脸红脖子粗地怒斥。她在上面讲得唾沫横飞、飞沙走石,我们在下面岿然不动,用漠然麻木空洞的眼神看着老师的“表演”。那时我就想,若自己日后当班主任,定然不做这样的“马列主义老太”。但当自己真的当上这“世界上最小的主任”时,  相似文献   

20.
葛平 《班主任》2013,(12):12-14
奖励是老师们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其正向引导作用常常能鼓励孩子继续表现良好。但是,很多老师又很困惑:孩子刚得到奖励时往往兴奋不已,时间一长则会出现“奖励综合征”,对老师的奖励越来越不感兴趣,奖励的激励作用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