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肤色的不同就如人衣着颜色的多样 ,有黑有白 ,有棕有黄。即使同一种族的人 ,肤色虽然大致相似 ,但仍有色深色浅之别。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皮肤的颜色与黑色素的多少、穿行皮肤血管的情况、胡萝卜素存在与否 ,以及皮肤角质层厚薄这四大因素有关。在这四大因素中 ,黑色素最重要 ,它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细胞居于表皮的基底细胞层 ,其“外貌”与众多细胞不同 ,是在细胞体的一头长出众多的桠杈 ,像树的分枝一样 ,插入其他细胞之间。它所产生的褐黑色颗粒 ,就是通过这些枝杈向邻近部位传送 ,使表皮的基底细胞层散布黑色素。因此 ,黑色素多…  相似文献   

2.
黑色素小体是黑色素细胞中一种溶酶体相关的细胞器,负责黑色素的合成、储存及转运,并最终决定皮肤、头发和眼睛的颜色。斑马鱼是研究黑色素小体在黑色素细胞内转运的理想模式动物,其具有根据自身需要调节皮肤中色素分布及沉着的能力,这主要是通过影响细胞内cAMP水平、调控黑色素小体聚集和分散实现的。本综述主要就影响斑马鱼皮肤中黑色素小体聚集和分散的分子机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皮肤的美白     
拥有自然、白皙、柔嫩、光滑、靓丽的皮肤几乎是所有东方女性孜孜以求的目标。正常皮肤的颜色是由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不同种族的人群,色素沉积的程度不同,这个差别是由于所生成的各种色素的量不同造成的。黑色素沉积程度是由黑色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的,而黑色素的过度沉积则易形成雀斑和黑斑。亚洲人属黄种人,皮肤基础色是黄种色。但有的亚洲人的皮肤偏向白皙或偏向黝黑,这种倾向是由遗传、性别、成长期、体内激素分泌水平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戴荣华 《生物学教学》2009,34(11):35-35
1感受生命的美丽 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中,让学生学会观察真菌(如酵母菌)细胞、低等植物(如水绵等丝状绿藻)细胞、高等植物细胞(如叶的保卫细胞)、动物细胞(如鱼的红细胞或蛙的皮肤上皮细胞),区分几种细胞的异同点。还要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单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而多细胞生物,它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5.
1.花的颜色 植物的花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花的颜色通常是指花冠的颜色。花冠的颜色是由花瓣细胞里的色素决定的。色素的种类很多,与花的颜色有关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存在于细胞液中,花青素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现紫色。可以拿一朵牵牛花做实验:把紫红色的牵牛花泡在肥皂水里,它很快就变成蓝色,因为肥皂水是碱性的;再把这朵蓝色的花泡到醋里,它又重新变成红色。  相似文献   

6.
<正> 甲状腺重约20—30g,被公认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殊不知,消化管内(胃至结肠)含有一类内分泌细胞,它们分散在消化管上皮和腺体中。这类细胞的基底部(靠近毛细血管一侧)有许多分泌颗粒,可被硝酸银或铬盐着色,因此常称为亲银细胞或胃肠亲铬细胞。分泌颗粒从细胞基底部释放至毛细血管,成为消化管激素。消化管激素除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及消化管的活动外,还有促激素分泌和促生长作用。由于消化管粘膜的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脊椎动物,尤其是变温动物,皮肤上具有色素细胞。在这些色素细胞内含有色素颗粒,当外界环境发生某些变化时,色素细胞会使皮肤发生颜色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躯体的颜色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生理作用:(1)伪装或警戒。作为伪装色,使动物模拟环境的颜色,适应于背景,以免遭敌害  相似文献   

8.
一般动物呼吸是用鳃或肺完成的,那么鳃或肺呼出的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呢?通过下面用蛙活体的肌肉组织进行的小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组织呼吸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蛙活体肌肉组织的制备取一只活蛙,用解剖剪除去大脑。再在蛙的腹部将皮肤剪一小口,继续向背方横向环形剪开皮肤,用镊子夹住皮肤用力完全剥掉,接着将蛙的两后肢剪下,放入培养血中,滴上0.65%的生理盐水备用。2、实验装置取直径为3厘米的甲、动两支试管,分别注入3毫升澄清石灰水。接着将申、乙试管的橡皮塞各钻一个孔,将盛有饱和食盐溶液的吸管插入…  相似文献   

9.
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生物》实验四“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在学生实验中效果不稳定,表现在提取色素较少,层析后显示的颜色浅,甚至色素种类不全,学生观察困难。为了提高该实验的质量,有关报刊对该实验的讨论较多,但讨论的范围仅限于操作细节和叶子种类及颜色深浅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是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一个经典实验。本实验目的是通过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通过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而分离色素,使学生直观地认识绿叶中的四种色素及相应含量。据以往教学经验,此实验学生能清楚看到4条色素带的很少,层析后的色素带无论从颜色还是从色带的宽度上都不尽人意,且层析后的色素带很不平行,实验成功率并不高。  相似文献   

11.
正"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承接前面光合作用的发现内容,紧接着是光合作用的过程,该实验既突出了生物实验及其实验基本技能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又很好地诱导了学生对下节知识的思考和理解。按照新课改的理念,该实验探究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含量及颜色。一、原实验不足1.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加入的量难以控制,或多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理卫生神经系统脊蛙反射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1)脊蛙制作中,头部剪得不宜过大。一般头部应从齐鼓膜之后剪除,但不宜过于靠后,否则就会因损伤脊髓,使四肢瘫痪,从而失去反射能力。 (2)刚剪除脑的脊蛙,因脊髓处于休克状态,暂时对刺激不起反应,大约等10min左右,即可进行实验。 (3)切除脑的脊蛙,肺呼吸一般停止了,要靠皮肤呼吸。因此,在实验中,要用纱布浸水后湿润皮肤,以防干燥,影响脊蛙呼吸。  相似文献   

13.
叶绿体色素分离原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重要的实验之一,其分离原理解释是:四种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因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其中胡萝卜素在丙酮中的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最快,叶黄素和叶绿素a次之,叶绿素b溶解度最低,扩散得最慢。据此原理使各色素分离开来。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物》实验四,其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可作如下改进。l除去叶、片中的水分把采摘来的绿叶放在电热恒温箱中,在48℃下烘干。2加入盐可用食盐,也可用无水CSC12或无水KZCQ,然后与丙团研磨。上述改进的效果是提取液中色素的含量多,颜色呈因绿色,最后在色素分离时,色素带很明显。色素提取实验小改进@朱远瑞$江西省莲花中学!337100  相似文献   

15.
实验目的:通过香烟的烟雾及烟汁对蛙皮肤的作用,引起蛙麻醉中毒,证实蛙皮肤能够进行呼吸作用。1 实验用具和材料 1.用具 玻璃水槽、大烧杯、大号玻璃皿、大号注射器、橡皮管、半块砖。 2.材料 活蛙或蟾蜍、过滤嘴香烟、过滤后的烟汁。  相似文献   

16.
邓龙 《生物学教学》2001,26(5):15-16
学生按高中《生物》课本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往往难于提取到叶绿体中的色素。笔者于1996年做了一些实验和理论探索。找到了原因:新鲜叶片含有的水分与丙酮互溶,水分子吸引丙酮分子,排斥色素分子使丙酮不能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而提取不到色素。解决办法是烘干叶片除去水分或加入能把水与丙酮分开的盐(氯化钠)。  相似文献   

17.
绿叶中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用层析法验证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各种色素颜色的实验。做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光合作用中光合色素的种类和颜色,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在按照教材所述的方法和所选的材料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提取色素量少、丙酮有毒、制备滤纸条不规范、画滤液细线粗且弯等。经过多次尝试,我对本实验  相似文献   

18.
两栖类的胚胎发育方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能作为中学生物学教学典型的内容,现以分布广、产卵期长、发育速度快的黑斑蛙为例,介绍标本的一种简易制作方法: 一、材料采集上海地区的黑斑蛙每年3到6月产卵,时间多在清晨或黄昏,产于池塘或小溪边水面上,卵聚集成块。可从自然环境中采集到刚产下而未开始卵裂的受精卵,放在实验室金鱼缸里任其发育。也可以从野外捕回雌雄蛙进行人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物》实验五以菠菜为材料,经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向我们展示了叶绿体的四种色素及其物理性质。 作为该实验的拓展,也可以以其他植物叶片,不同颜色的植物叶片或花为材料观察其色素。现以爬山虎和杜鹃花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1 实验材料 夏天绿色的爬山虎叶子、秋天红色的爬山虎叶子、初冬枯黄的爬山虎叶子、春天红色的杜鹃花花瓣。2 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是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绿叶中色素的种类,掌握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关注实际生活、关注生活中所蕴涵的生物知识和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