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聊斋志异》的组合叙事范式形式多样,有篇内组合,篇与篇之间的组合;有同类组合,反类组合,还有同、反复给组合。这多种组合对《聊斋志异》叙事的展开、主题的表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极大地增强了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内在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叙事视角是叙事理论中的关键性问题。蒲松龄《聊斋志异》绝大多数篇章都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统揽全文,但使叙事艺术呈现出异样光彩的却是限知视角的熟练运用以及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巧妙结合。《聊斋志异》叙事视角艺术的高度纯熟表现了其叙事思想的成熟。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在史传叙事模式运用、文体形态继承、人物角色选择和叙事意图实现等方面比前代小说有了新的突破,反映了我国古代小说评点理论发展高峰时期文言小说在叙事艺术上取得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4.
贺兴 《双语学习》2007,(5M):97-97,99
狐成为一种既能幻变又具人情的特殊形象,并构建出表现各种社会生活的故事,是《聊斋志异》的一大特色。蒲松龄笔下的狐大多是被高度理想化和审美化的艺术形象,是关和爱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不仅"以酒言志",更"以酒运文",在叙事时间和叙事结构两个方面充分发挥了酒描写的叙事功能,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对《聊斋志异》酒描写的叙事功能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这部文言小说巨著,同时也可以启发我们进一步探讨影响小说叙事艺术的因素,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和小说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李梅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1):109-112
陈染的自传体小说《私人生活》,以其独特的女性叙事构成作品解读的多种可能性,从而引起国内外文学研究者的关注。文章从纪实与虚构,叙事视角的交替,叙事人称的转换三个角度出发,探讨陈染小说《私人生活》独特的叙事方式,从中看出作者如何成功地实施这一叙事策略,以自我为个案抒写精神自传,以一种趋于心理与哲学的思想者的姿态,表达出对生命的体验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哲性思索和理性追问。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继承了前人小说空间叙事艺术,并创造性地加以拓展,运用了独特的第三叙事空间手段,为青年男女抒发对生命的满腔热爱、实现爱情理想提供了在封建社会中难以存在的人生舞台,弥合了作者主观的叙事意图与客观的叙事效果之间的缝隙,给读者的多样性解读预留了广阔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8.
人鬼爱情模式是《聊斋志异》中最常见的叙事模式。从茨维坦.托多洛夫的"叙事语法"的角度分析可知《聊斋志异》和其他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阻挠模式"。叙事模式的研究为文学作品的评定提供了新的准绳,经典之作永远是那些继承并能够超越叙事模式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文体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和体史的角度观照《聊斋志异》,是从多维视野中审视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章从体的角度,对《聊斋志异》体研究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厘定,把其分为三个时期:(一)1923年之前,为萌芽时期;(二)1923年至1949年,为初建时期;(三)是建国后五六十年代,为拓展时期;(四)是新时期以来,为新建时期。并对每个时期的体研究状况进行了细致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的诸多篇章以天马行空的奇特幻想、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神奇变幻的童话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最能打动儿童心灵的是那些机智勇敢、善良可爱、纯真无暇、有特异功能的儿童形象。虽然儿童形象不是《聊斋志异》的重点人物,但蒲松龄所塑造的儿童形象个个生动鲜明,极富个性,极易与小读者产生共鸣。我们对《聊斋志异》中出现的儿童形象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希望能从一个较新的角度了解蒲松龄的创作,进而对《聊斋志异》的文化内涵有一个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聊斋.莲香》讲述的是一鬼一狐和一人之间的故事。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叙事手法来讨论《莲香》所取得的叙事成就。蒲松龄发挥他独特的艺术构思,在文章中融二元对立、叙事意象等多种手法为一体,取得了中国传统叙事所能达到的水平,《莲香》成为传统叙事艺术在文言短篇中的浓缩,值得我们今天短篇小说创作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聊斋》中最为绚丽多彩的是女性人物形象.透过这些女性的容貌、思想、气质和品行,我们能看到传统文化浸润下,男性话语和心态,阴柔的审美取向和依赖心态,对性爱对象唯美、放纵、自私心态,对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恐惧和憎恨心态.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与蒲松龄的妻子有很多相似之处:善持家、有主见、能牺牲、生存能力过于男子。这些神异迷人的女生形象直接来源于蒲氏的理想和他对女性的关怀与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家庭伦理的限制,强调女人的女儿性而非妻性、母性。蒲氏将所有的美、年轻、自由,甚至自己的幽默、诗情都集中在女子身上,留给男子的只有痴迷。另外,他所喜爱的志怪传奇小说、他对知已的渴望,也促进了之些女性形象的诞生。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是一个想象力异常丰富的作家,但是几千年的男权思想却禁锢了他的想象。他在《聊斋志异》中创作出千姿百态的爱情故事,但情爱模式却不脱书生、青娥和书生、侠女两类,而且都是以男性为中心视角的。  相似文献   

15.
对《聊斋志异》的局限与不足应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其不足主要表现在因果报应描写中的消极内容、有视女性为玩物的陈腐思想、一些涉性描写表现了低级趣味、提出了一些很荒唐的治国理家建议。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一生赶考的经历,《聊斋志异》中大量的科举篇章,都为后世展开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科举生活图景。书中形形色色的鬼神、妖狐、女子和士子们通过日常的生活场景呈现出各自对于科举的喜怒哀乐,同时也极为巧妙地折射出了蒲松龄真实的科举心态和观念,其实远非通常所谓的那般绝对和简单。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大众舆论长期以来对于蒲松龄终身从事举业表现出的极大理解和宽容以及对范进中举评价的极为尖刻和不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正是在这种被夸大的历史之同情的语境支配和影响下,才逐渐地形成了一种可怕的错觉式的大众科举观念。我们需要真正抱着一种不要批判,且去了解的眼光去看待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7.
徐文翔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6):13-15,26
蒲松龄通过同一时期创作的三篇"花精"系列故事《葛巾》、《黄英》、《香玉》逐次展现出男主人公在"人异恋"中呈现出的三种不同境界。对感情的"不达"、"达"与"通达"这三种境界导致了故事中三种不同的爱情结局。《香玉》一篇是蒲松龄"至情"爱情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蒲松龄在构建《聊斋志异》鬼狐仙怪世界故事时多以佛教文化思想中的"因果报应"观,用隐喻的方式表现,一定程度上体现佛教提倡"众生平等"思想及佛学的神秘观,因而使小说中鬼狐仙怪"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或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妄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乎知非人"。  相似文献   

19.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美丽清纯、秀外慧中,才智超群、识见不凡,勤劳治家、百事和顺,情深意长、忠贞不渝,沉着机智、勇于抗争,寄寓着蒲氏对女性的期望,体现出作家的审美理想和非同寻常的识见,开拓了女性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的思想价值主要在其寓意,而其艺术价值之一则体现在与古人赋物传神之诗艺传统相关的以“神”致“幻”的审美特色上。从意象层来看,《聊斋志异》工于赋物,而其胜处不在“形奇”而在“神幻”;从意境层来看,《聊斋志异》工于造境,其胜处不在“事奇”而在“境幻”。《聊斋志异》正是以其颇富诗意的意象之神、意境之幻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