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皖江地区近20年来的开发开放,使得皖江城市带逐步形成并初具规模。对皖江地区和皖江城市带的研究成为热点,有关皖江地区和皖江城市带空间结构研究的代表性文献从皖江城市带的空间范围、格局、廊道及其整合等方面对皖江城市带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皖江城市带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是安徽崛起的关键所在,大力提升皖江城市带的层次和经济实力是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计算区位熵和行业集中度指数对皖江城市带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皖江城市带在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在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处于劣势;第二,皖江城市带各城市的优势产业参差不齐,合肥、芜湖和马鞍山的优势产业较明显,产业结构趋于高级化;滁州、巢湖、宣城和池州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相似,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为提高竞争优势,皖江城市带各个地区要充分利用已有产业优势,建立城际协作机制,进行合理分工和合作,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集群,发挥集群效应。  相似文献   

3.
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就是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近代芜湖开埠后,皖江航运开始走向近代化。皖江航运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沿江城市的落后水平和分散状态,推动了皖江城市带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推进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是提高区域旅游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政府、旅游企业的竞合,旅游资源的区域互补性,皖江城市带的深入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等构成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提升合肥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大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推进安庆池州组团和芜湖马鞍山组团旅游的发展,促使两个旅游副中心尽快形成;加速沿江旅游带、合芜宣旅游带、合安旅游带的空间整合,串联辐射整个皖江城市带,构建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实地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在对皖江城市带开展龙舟运动的优越条件及相关效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皖江城市带龙舟运动的发展构想:改造竞技龙舟运动,多种发展方式并举;结合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以及龙舟节等资源,发展龙舟运动;采取商业化运作,走市场化道路;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整合高校资源,培养高素质龙舟运动员、指导员。  相似文献   

6.
选取皖江城市带8个地级市和5个县级市为样本,分别利用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来表征城市规模,并最终借助于首位度理论和分形理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城市市区规模的分布隐含着更多的城市集聚,处于城市经济的持续爆发性增长阶段,土地城市化的速度快于人口城市化,同时合肥作为首位城市的优势并不突出,双核中心的城市格局开始凸显,皖江城市带整体规划的推出有利于要素的集聚和重新整合,并基于此提出,做强大城市的同时发展中小城市、发挥皖江城市带区域中心地位的突出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的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由此可见,实现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普遍共识.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的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政策4个方面评价低碳城市建设及笔者对低碳城市的理解,分析皖江城市带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效地推动皖江城市带低碳城市的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可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社会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和信息的来源。基于服务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建设需要,整合优化这一区域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是提升高职院校综合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在分析皖江城市带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皖江城市带教学资源跨校整合优化的路径和举措。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对皖江城市带装备制造业2009-2014年效率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时间维度上,综合效率的变化趋势与技术变动指数差别较大而与純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特别是与规模效率几乎重合;第二,通过纵向比较发现,综合效率的空间分异程度在不断缩小,但内部空间格局变化较大;第三,技术变化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提升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第四,皖江城市带技术效率得到很大改进,要素的投入和产出配置越来越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0.
对皖江城市带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与融资环境进行比较分析,从企业内部、外部环境和政府政策等方面阐述了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从企业管理制度与转型升级、区域产业集群、融资渠道及金融机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具体对策,对不同经济区域内的小微企业发展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皖江处于长江流域经济的低谷带,被周边核心城市边缘化,同时内部也存在边缘化。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等问题。本区要发挥长三角的正面影响、培育亚增长极、加强区域内部合作,最终走自主发展道路,以抑制本区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结合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特点和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产业分布特征,对FDI促进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影响机制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FDI主要通过资本供给效应、就业结构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制度变迁效应等机制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皖江城市带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应对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凸显皖江城市带示范效应和探索创新承按模式的需要,集中区建设应在借鉴天津滨海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皖江黄金水道作用,创新多元化乎殳融资体系,开拓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培育产业集群,井通过集约优化土地利用和推进配套设施建设等措施,探索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集中区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依托,长江上游西部大开发尤其对整个西部大开发具有直接的重要意义。首先,要注重长江上游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其次,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三,要加大水电建设的力度,加快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第四,要大力开展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大协作;第五,要大力发展教育和技术事业,注重人才。  相似文献   

15.
我省沿江城市带是国家重点关注的经济热点地区。沿江城市带的协调发展,对安徽经济崛起意义重大。沿江城市带协调发展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加强其产业的协调发展。今天我省沿江城市发展状况与上世纪90年代的苏、锡、常地区相像,各个城市产业的竞争独立发展固然重要,但协调发展更有意义。加强我省沿江城市的产业协调发展,能够提升这一地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积极推进旅游一体化是提升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本文首先从资源互补、文脉相连、客源庞大、交通便利、实力提升方面分析了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开展旅游一体化具备多方优势;其次,从利益主体的角度构建以政府为引导、旅游企业为主体、非政府旅游组织为补充的网络式发展模式,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进一步推动皖江城市带示范区旅游一体化的实现以及区域合作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转移的承接受多种因素影响,金融环境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考察了影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16个金融因素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并进行排序,从而得出各指标影响的重要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39年秋的夏家山事件后,黄冈的根据地与人民抗日武装蒙受了一些损失,但因鄂东党政军民的共同努力,根据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重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一体化规划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长三角生态环境一体化规划势在必行。长三角生态环境一体化规划,可以通过区域环境联合规划机制、区域环境协调机制、区域环境应急合作机制以及区域环境市场机制等四大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