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实现我国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而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精确农业和订单农业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农民群众对农业新技术和市场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针对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旖太部分联接到乡镇一级的实际情况,解决信息传输的“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就成为加快推进农村和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首先,2011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的第一年,到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要占到GDP4%的政策框架已经确立。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启动,更将在全国掀起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3.
胡焕军 《大观周刊》2013,(1):249-249
解决“三农”问题,既要有物资的支持,也要有精神的支持。农村文化应体现“三农”发展内在要求,发挥文化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凝聚农村劳动者的全部智慧、力量和勇气,为“三农”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 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的一号文件又是关于“三农”问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六年以“三农”问题为中心的一号文件.可见.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当前全党、全社会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工作。在这个背景下、农村文化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三农”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孙江宇 《传媒》2016,(16):53-55
针对我国农业人口占比高、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均收入低等现状,中央提出了国家现代化基础、支撑在农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的工作要求,并从2004年至2016年连续13年出台一号文件,推出了多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三农”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地市级电视台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加强电视台农村栏目的品牌建设,积极发挥媒体优势,努力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宣传好“三农”、服务好“三农”,以此来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必解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化管理在立足于"三农"、服务于"三农"、投身于农业科研技术研究工作中的作用,真正体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在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档案部门要加强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向农民传递农业科技信息、生产信息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利用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农业产业.创建资源密集型产业,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笔者结合绥化市农业发展实际,就如何实现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对农宣传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如果漠视“三农”,不仅是“三农”的悲哀.也是国家的悲哀,同样是媒体的悲哀。——张振华与“三农”问题一样,对农宣传成为广播电视媒体关注讨论的一个难点问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对农电视研究会除了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外,还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开辟了对农专栏,中广协会去年又专门举办了广播电视服务“三农”高层论坛.旨在不断改进对农宣传工作.提高服务“三农”水平。尤其是国家广电总局把2005年确定为“农村服务年”。但是.反观广播电视对农宣传现状不容乐观.亟需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既要建设新农村.又要培养新农民,还要发展新产业,增加收入创造新生活。农业信息化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信息化正改变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新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2006BAD10A13)。 主要论述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中的四大瓶颈: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根本障碍是认识瓶颈;“最初一公里”这一最大障碍是“货源”瓶颈;现代农村信息技术应用举步维艰是应用瓶颈;信息利用能力弱这一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屏障是素质瓶颈。提出了破除瓶颈的若干对策,为领导决策和管理部门制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去年“两会”中,“三农”问题是最热门话题。随后中央和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温总理报告中有两个数字给大家印象深刻:2004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共计2626亿元人民币,比前年增长了2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  相似文献   

10.
<正>2006年,“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在这个历史转折之年,信息化在国家战略上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国务院颁布的《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了今后5年中国信息化的基本方向,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为中国报业信息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三农”在全面小康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对于常山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87%的农业县来说.更应该从全面建设小康这个现实出发,做好“三农”工作。新时期强化“三农”工作的宣传报道意义重大,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广播电视责无旁贷。为此,常山电视台从2002年开始专门开设了一档电视对农专题节目《农村天地》,并不断探索.使节目更加贴近“三农”,更好地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信息化发展里程碑 我国信息化发展里程碑主要包括:1993年12月,国家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成立、“三金工程”起动。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息化主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息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也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和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数字鸿沟"的根本途径。经过近三十年农村信息化实践历程,农村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已经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在建设模式、信息资源、"最后一公里"、参与主体等问题上存在不同认识与做法,值得探讨,尚存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4.
《管理信息系统》2008,(1):89-90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也已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关乎国计民生、国家未来发展的教育行业,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行业信息化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5.
今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去年(04年2月8日)一样,连续两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向全党,全国人民公布了以“三农”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一号件”。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两年把重视、支持、扶持我国“三农”的发展.作为一年之中首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分别制定、出台了22条和27条惠及九亿农民的“三农”政策.是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三农”经济大发展的高潮已经到来的号角。也同时提示着我们宣传工作,要进一步调整思路,搞好“三农”节目的宣传,把我们的宣传方向更好地对准农村,对准农民,对准农业。  相似文献   

16.
浅谈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促进农业科学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的概述,探讨中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息化既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国有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概要叙述了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提出了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功能及加快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农村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在完善农村信息网络设施等“硬资源”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以信息资源的收集与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开发利用为目的的信息“软资源”建设和服务。  相似文献   

18.
谢晓 《大观周刊》2012,(7):63-63,40
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主要动力。而在中国财政投资性支出又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和对“三农”的投入。农业、农民、农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调下,如何加强“三农”工作就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本文结合我国“三农”的实际,国家财政的帮助虽已使农业发展走上了新的台阶,但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三农”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春天发布的一号文件,再次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同时也为今年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李昌平给总理写信到《中国农村调查》出版,从李强的《农村八记》到温家宝同志亲笔批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警示不绝于耳,全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呼声此起彼伏。多年来,中央每年都要颁发以农村工作为主题的“1号文件”,国家领导人多次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并下大决心取消农业税,无不表明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然而,“三农”问题形势依然严峻,“三农”这个制约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瓶颈并没有打破。  相似文献   

20.
李东方 《中国档案》2007,(12):11-11
2007年11月3日.由北京东方飞扬公司发起并组建的“北京东方飞扬档案信息化研究院”正式成立,并举行了揭牌仪式。这是我国档案行业第一家专业的信息化研究院。该研究院旨在适应国家档案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提升档案信息化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整合学术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