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嘉淇 《培训与研究》2009,26(4):54-55,65
中晚唐文人的“卖文”现象还是极个别和偶然的阶段,尽管某些谒客以“卖文”的方式与达官贵人交往,但他们更多的是将“卖文”作为一种体现自身才华,实现个人价值的手段,而南宋江湖派诗人多数以卖诗为生,却也并非完全心甘情愿。从两者卖文现象及其诗作中,我们能捕捉到其“卖文”的心理转变过程,由对“卖文”行为的旁观感叹,到由自身的“卖文”行为生出的罪恶感和自卑感,再到自嘲自讽,最后到客观冷静又不乏自信的态度面对现实,甚至表现出了一种豁达的胸怀。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理机能逐渐成熟和心理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所表现出的异性间的“井水不犯河水”现象渐次消失,开始喜欢接近异性同学,即由心理“疏远异性阶段”发展到“接近异性阶段”。这是符合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一种正常现象,是青春期这一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王鹰 《教育导刊》2003,(6):51-53
职中生“问题行为”的发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如何准确地透视职中生“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其成因,探讨相应的转化方法以及促进学生自身行为转变的规律,是职业中学教育工作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同时也是职业中学教书育人工作的切实体现。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是学生遭受挫折,感受到强烈不满时表现出的一种反抗态度。而“逆反”行为与现象在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以致历史教学经常陷入被动和尴尬的境地。近十年的历史教学告诉我: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逆反”现象的出现不完全在于学生个人和社会因素,而主要在于教师自身。  相似文献   

5.
失语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上男生群体出现的一种行为,是外在的教育偏见与内在的人格偏差综合导致的一种“非正常”教育现象。将美育作为一种手段,可以运用到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舞蹈课程的导正,从而建构一种“基于美育,完善架构,形成规范”的教育改革创新模式,最大化地消除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舞蹈课的“失语”现象,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进而提升该群体的从教意愿。  相似文献   

6.
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学认为,“把关人”是传播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也是一种传播过程,因而,“把关人”现象必然客观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教育者自身的角色特征、传播行为以及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和功能表现.决定了其“把关人”的身份和地位。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教师教育行为失当现象的一种观念上的矫枉过正,“赏识教育”已逐渐成为教育方式上的普遍价值取向、教育理论界的主流话语,且有“惟我独尊”的趋势。对体罚行为的口诛笔伐,使得“惩罚教育”也逐渐被排挤到教师们不敢靠近的雷池边缘。但根据学习原理,学生的不当行为是无可避免的。作为对违轨行为的一种处分,惩罚是必不可少的。我赞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  相似文献   

8.
教师损害自身形象的五种行为教师为人师表,其形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榜样和镜子。但教师中有五种行为极大地损害教师自身的形象,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一、甘于现状,不求进取。自以为文凭、职称到了手,不愿再吃苦去自学搞教改,甚至在教学上也“走过场”。二、无自豪...  相似文献   

9.
叶虎 《池州师专学报》2000,14(1):108-110
本从思想内容的角度切入,将新时期“知青小说”大致分为“伤痕”,“怀念”,“青春无梅”,“自审”和“忏悔”等五大模式,作指出各模式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区别和联系,认为后两种模式与前三种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对知青自身进行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即由政治批判,怀念追忆,颂扬主体精神走向反思自身弱点和忏悔自己给他人造成的伤害,这一区别反映了知青小说由浅到深的思想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0.
“幼儿独占症”是指幼儿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不愿与别人分享;而别人的东西却总想要,如果要不到就哭闹不止的一种现象。幼儿的独占行为是一种社会性行为,引起这种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幼儿的家庭环境、幼儿的依恋情感、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道德认识水平等,都是引起这种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标管理是以科学地制定目标为前提,以实现目标为最终考核的一种管理策略。这种管理策略将定性和定量考核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由他律变为自律,从而形成“要我怎样做”到“我要这样做”角色的转移,使目标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变成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2.
论温庭筠的"以文为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经济、政治、社会风气和文坛时尚等外部因素与温庭筠特有的个性、情感和才能相际会,温庭筠在扬州妓院和京师进士考场内外卖文,被人称为“以文为货”。尽管“以文为货”不是温庭筠所追求的,但是,“以文为货”对温庭筠创作的内容、思维方式乃至文风却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有着挑战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一种价值取向与行为背道而驰的现象,这就是本文所说的“悖谬”现象。例如,医生本应以“治病救人”为宗旨,收授红包是一种违背医德的行为,人们对收红包的医生和行为深恶痛绝。但是,一旦自己有病要治,或者要动大手术,出于对医生责任感的不放心,相当多的病人又会放弃原来的道德准则,主动向医生投之以桃。价值取向的“悖谬”现象源于一种作为弱势群体的无奈,也源于某些居心险恶者的投机取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社会德治的脆弱根基:实事求是精神和勇气的缺失。社会价值取向的“悖谬”现象不可阻挡地会蔓延到…  相似文献   

14.
筷子的礼俗     
礼俗,是一种社会生活,是由风俗习惯演变而来的一种文化现象。繁体字的“礼”,左边是神,右边是俎豆祭物,所谓。礼”是对神的一种虔诚的敬仰和畏惧。古代的礼俗有着浓厚的宗教信仰色彩,而当今现代社会的礼仪,是节制人的行为、规范人的关系的一种文明。  相似文献   

15.
温储蔚 《江西教育》2002,(22):11-12
一、“内化式”班级管理的理论依据所谓“内化式”班级管理,就是通过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学思想等“外在”的东西“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使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进而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简言之,就是“内化观点,外化行为”。现代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即人的行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只有当人们真…  相似文献   

16.
“一形多义”现象在汉语中并不少见,它不同于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歧义”现象有损于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应该极力避免的,而“一形多义”现象则是语言自身的客观事实,无碍于语言信息的传达,是难以避免的。不仅如此,汉语中的“一形多义”现象,还为修辞开拓了一个不小的崭新天地。不少精彩的修辞艺术,就是由汉语的“一形多义”现象的巧妙运用而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大学集群的概念是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广泛兴起的集群理论研究中得到启示,并围绕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及大学自身办学行为的特点予以确定的。大学集群是指一组自主独立的大学以拓展办学功能为本位、以实现创新为路径、以获取竞争优势为目标,在某一区域或特定领域依据某种内在关联因素联系在一起,并与周边环境整合一体化的空间集聚体。从美国的“硅谷”到我国的“大学城”,都已提供了印证。然而。对于这些现象的研究,大都以个案研究、实证研究方法为主,缺乏对这些现象映射出的集群特质进行必要的系统分析和解释。为此,本文尝试从要素结构和三维特征入手,勾画出大学集群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8.
说到“自我”必然涉及到“我”。“自我”即人本身 ,“我”即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就是说 ,每一个人都是由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他的自身这两部分组成的。明确“自我”与“我”的含义 ,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对于理解“自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性。人的行为是有两元性的 ,即由“独立行为”和“角色行为”这两部分组成。倘若我们把社会当作一个大舞台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每一个社会 ,每一种文化 ,对各种社会角色都规范了一整套角色期待和行为准则 ,教师该做什么 ?学生要怎样做 ?家…  相似文献   

19.
排队文化     
小歌 《英语沙龙》2014,(12):52-53
排队即是有目的,一个跟一个地列队。它是有限资源的分配方法之一,是“先到先得”,以排除“价高者得”或者“亲疏有刖”、“私相授受”等不公平行为。排队是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修养和一种做事讲规矩的文化,能使社会秩序变得更加井然有条。本期,专栏作者小歌以亲身经历讲述了中美在排队方面的差异表现,以及排队文化当中的“特例”现象。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公开课“造假”现象严重,使课堂教学失去了真实性:导向上出现了偏差,应从由重“受术”到重“就道”,由看重“教”到看重“学”,由重“观摩”到重“研讨”三个变化入手,从学生发展及学科特点出发,摒弃“造假”,还课堂教学以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