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自加里东运动以来地球内、外营力及与气候环境演化的基础上,阐述了清水河县工业开发园区黄土地貌的形成演化过程,认为,清水河县工业开发园区黄土地貌的物质基础为第三纪以来地壳运动所造成的主要构造形态(褶皱、断裂等)及与之相伴的局部隆起和凹陷,控制了清水河县工业开发园区黄土地貌的基本骨架,并在第四纪外部地质作用下逐渐堆积形成的黄土地貌。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产业园区发展趋势、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和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以产业服务为特色的智慧产业园区设计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当前园区模式的基本特征、主要类型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园区模式已发展成为国家、地区进入wTo后培育战略产业,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家、地区寻求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产业升级的突破点和抓手。本文认为园区模式具有地域集聚性、知识密集性、投资风险性、发展创新性的基本特征,由此,分析了我国各类经济开发区中与中心城市功能发展密切的科教园区(高新技术区)、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贸易园区(保税区)发展现状,探讨新的形势下我国园区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伙伴园区”这一理念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其实质是不同园区之间形成的一种跨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伙伴园区”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主要是以利益驱动、政府推动、资源约束、市场发展为动力机制,以产业协同、功能协同、服务协同、品牌协同为协同目标。结合“伙伴园区”建设的国内实践,以南京市为例,详细阐述“伙伴园区”的建设现状、建设模式和建设机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伙伴园区”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海淀数字园区建设的成功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淀数字园区建设是国内较为成功的电子政务实践。这项工作曾得到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认同。本文旨在总结其中成功的经验,以期对国内同行起到借鉴的作用。海淀数字园区的成功经验可以主要归纳为:建设园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习、创新、进取的园区文化;学习型领导;正确的工作定位;科学的建设方法论;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园区管理模式转型;制度推进与转型辅导;政府部门间的通力合作;适应信息化大的趋势;企业的高度理解与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的合作对于园区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产业园区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的增长、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创新型城市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找出和解决昆明区域产学研合作的问题及产业园区发展的问题,本文针对昆明市区域产业园区的产学研合作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推动产业园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园区的信息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置身于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园区经济的生命线,如何避免因信息管理落后而沦为边缘园区(MarginalityPark),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如何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获取园区竞争的新优势,成为摆在园区管理者面前的紧迫课题。本文从国内外园区信息化建设的背景起笔,在分析有关园区信息管理创新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园区信息管理创新的"数字园区信息圈"和Web GIS、Web MIS数字园区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园区成为最具时代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之一,因此大学园区空间信息及其变化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我国的大学园区是为应对高等教育扩招过程中存在的用地不足问题而发展起来,具有较强的时代背景和目的性。但是随着大学园区同城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日益加强,大学园区的空间信息变化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也不断增强。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长春市大学园区空间信息变化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大学园区同城市布局和建设的关系演替。在研究中发现,长春大学园区位转移及其带来的关联效应对促进城市郊区化进程、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具有较强作用。未来随着大学园区发展的成熟,将会对城市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对大学园区的建设进行合理引导也将会增强城市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张小玉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119-119,190
科技产业园区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图书馆为例就科技产业园区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其它科技产业园区图书馆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京应用创新园区试点工作的开展,是我国继中关村科技园成功发展的另一个创举。应用创新中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是促进应用创新园区和谐发展的前提,应用创新园区应以挖掘用户的潜力、调动用户的积极性为核心,同时理顺政府、企业和用户三者的关系为保障,才可以有效地促进应用创新园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实现应用创新园区的目标。为此从建立应用创新园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必要性谈起,探讨了建立应用创新园区共享机制的"瓶颈",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满足大型校园园区网随需接入、海量结点、业务隔离等多种需求,大型校园园区网的结构正在不断演进。本文结合园区网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纵向隔离及横向整合的方法,架构了大型校园园区网络的建设模型。  相似文献   

12.
珠海市大学园区开展拓展训练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是对传统教育的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高等教育引进拓展训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珠海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气候、环境非常适宜开展户外运动,大学园区应该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探索适宜的方式开展拓展训练活动,促进拓展训练和高等教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大学园区的建设对杭州城市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杭州大学园区建设的空间分布,探讨了大学园区对城市化水平、土地价格、城市功能区及城市社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小型企业园区网络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一个典型的企业园区网络建设的实际案例,阐述了根据某企业的需求为该企业园区网络建设制定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计、设备选型分析、IP编址方案设计、综合布线设计等方面。并就中小型企业园区网络建设提出一些有特点的建设思路。整个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实用性、先进性、可管理性的平衡问题,实现了整个企业园区范围的联网。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6月16日,市委书记彭宇行主持召开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强调各级各相关部门要一手抓申报,一手抓建设,加力加劲、整体推进,努力建设全省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建设经贸合作背景下,云南省积极推进跨境园区建设,以服务的姿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根据自身特点及外向型发展需求,加快提升产业园区建设水准及服务意识,并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加强省内、国内、跨境、境外园区的联动合作,在经济走廊之中同时发挥站点与枢纽的效能,逐渐真正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辐射中心。  相似文献   

17.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致力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号角之一。作为国家重要经济支柱的地产行业,提升商业开发模式,实现产业升级成为趋势。从园区地产的出现、工业地产与园区地产的区别、中国与美国园区地产发展的差异性分析入手,重点阐述了中国园区地产的特点和发展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海外园区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外园区建设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逐步推进,我国在沿线国家建设海外园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然而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因此,如何在认识我国海外园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海外园区建设经验探索合适的园区建设模式,规范引导各类海外园区建设,成为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从海外园区建设缘起、分布与类型、建设主体及存在问题方面评估了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建境外园区发展情况,总结了国内外境外园区建设主要模式及其对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海外园区的启示,并提出了推进我国"一带一路"海外园区建设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政府高层推动建设型、园区开发公司为主导力量建设型、民营企业建设型等是我国海外园区建设可借鉴的三种模式,国家需要加强对海外园区的统筹规划,牵头组织实施具有战略或示范意义的海外园区建设,探讨开放包容性园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潘大钦 《软科学》2007,21(6):100-103
绵阳科技城是国家立足西部、着眼科技经济结合而建立的一个特殊开发园区,通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家建区初衷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借鉴国际开发园区的成功经验,绵阳科技城要充分展示其应有功能,必须在园区运作模式、体制创新、生产要素聚集、产业培育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数字赋能战略、长三角一体化下,打造园区独特品牌与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的数字化转型深入产业发展要素与服务模式创新,促使园区与企业"双循坏"转型升级.文章以"长三角一体化""数字化改革"为背景进行高度情境化的区域样本研究,采用实证案例与访谈分析等方法,了解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机制的执行过程,可能面临的困难,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