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清华 《新闻知识》2003,(10):24-25
近些年来,我们在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记者以体验、暗访等形式进行的参与式报道,如有的报纸开辟的“记者换岗”、“记者体验”、“记者打工”、“记者暗访”等栏目,有不少记者“客串”当起了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是我们记者行当谁都熟悉、谁都离不开的话题。从新闻采访的定义来说,种类很多:如“新闻采访是记者和通讯员采集新闻素材和资料,访问新闻人物和知情人物的社会活动。”再如“新闻采访是一种独特的调查研究活动,是为了掌握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3.
“两会”上的香港记者周燕群,翟跃文采访今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的记者里,有183名港澳台记者,约占记者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强。其中来自31家新闻机构的香港记者139名,他们是“两会”搭起的新闻大舞台上一支活跃的力量。我们在采访的空隙...  相似文献   

4.
去年底以来,我们将竞争机制引入记者工作,一是规定记者每月见报的稿件数额,严格把好质量关,每月公布每人完成情况。超额完成者按稿件质量发稿费,完不成定额罚。二是打破记者分工的行业界限。过去记者把分管报道的行业视为“独家领地”,各占一方,常常造成有的记者“吃不了”。有的记者“吃不饱”,不少新闻在互相封锁中漏掉了。现在记者除了报道好分管行业的新闻外,发现别的行业有漏采的新闻、可以去抢,  相似文献   

5.
在千变万化的现实社会中,新闻信息虽然无处不在,有些新闻还是需要“抢”,需要“挖”,需要记者用敏锐的“新闻眼”去发现,有的更要求记者们用睿智的头脑去分析思考,存真去伪。这就注定了记者要有职业的敏感性、高度的责任心和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如邹韬奋。范长江、穆青等等,已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如今的中青年新闻工作者也大多继承了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优良品德和作风。然而,在我们这个庞大的新闻队伍中,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少数记者缺乏一个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包括理论修养、业务知识和实际能力以及品…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足球“黑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牵涉到“是否司法介入”等争论性问题。众说纷坛之际,我们看到新华社的驻外记者发回了不少报道,如《巴西足球王国执法严》、《德国“体育法庭”严惩不贷》、《“黑哨”  相似文献   

7.
版图与秤砣     
我们写文章时总想多占“版图”,读文章时又想拣短的读。记者要想抓住读者,要多发有重要信息的短消息。不要靠占地盘,要靠稿子自身的分量,秤砣虽小压千斤,要求“秤砣效应”。  相似文献   

8.
记者、编辑怎样对自己采访的事物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把其中带有共性和特性的东西挖掘出来? 我认为,要利用这样几种方法: 第一,哲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是我们记者、编辑的基本方法,是指导我们认识事物、分析矛盾、指导工作的原则。然而,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违背哲学方法,以偏概全的新闻时常出现,如写一个“能人”在企业中发挥作用时,就大讲“一个‘能人’救活一个厂”,好像这个“能人”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而对大环境,本企业职工、干部的共同努力等因素却视而不见。这样的记者编辑往往习惯于用简单的因果关系去硬套,而忘记  相似文献   

9.
吕道宁 《新闻窗》2005,(4):47-47
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许多媒体以此为契机,密切联系本地实际,开辟一些行之有效的专栏,如“记者乡村行”、“记者进农家”、“记者调查”、“记者感受现场”、“记者边界行”等,用这些专栏促记者下基层,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学穆青、转作风、改文风、树新风”。  相似文献   

10.
总是听人说,我们的报刊上关于“美育”的宣传很不够,而关于美术的评介和报道,更是少得可怜。这是确实的。而且,就在能见到的一点点有关美术的评介、报道中,由于我们的编辑、记者同志没有认真对待,以致造成许多错误、甚至笑话。例如,去年10月16日北京日报在评介首都国际机场的一幅壁画《森林之歌》时,写道:“艺术家和陶瓷工人密切合作,使这幅壁画的绘画性和装饰性完美无缺。”这种“完美无缺”的提法似乎是言之过分了,殊不知世上哪里有完美无缺的艺术品。又如,7月8日北京晚报有位记者介绍某画家的作品说:“他的画运笔古朴,着色雅淡,画面清新而又丰满。”“运笔”怎么能“古朴”呢?又何谓“雅淡”?“清新而又丰满”也无论如何联系不上美感。再如,  相似文献   

11.
记者随想     
郭建跃 《军事记者》2002,(12):46-47
1、记者的心态○一个好记者的真正目的是把生活中那些令人震撼的事和人告诉更多的人,把那些一偶的不凡变成能吸引人的眼球、引发人思考的文、图、声、像,而不是把稿子当成达到各种目的“敲门砖”。○记者云游于“崇山峻岭”之间,但又不能企望与任何一座“峰峦”比美争高。我们的职业和使命是描绘“山河”,记录他们的雄浑和灵气,传递人间的悲喜之情,启动人们的心灵之扣,而我们自己承担了这些责任就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了,再不能为功名利禄如蜂蝇若趋。恬淡的心境是一个好记者修炼的境界。不求闻达的洒脱,也是一个好记者所该具备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读图时代”的来临,为电视成为强势媒体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不断催使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产生激变。其中,纸质媒体的一项主要应对策略便是“图文并茂,两翼齐飞”。可这还远远不够,当前的平面媒体,文字记者占了很大比例,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认识报刊等平面媒体特质的前提下,大力提升文字记者的“影像意识”,从而构筑平面媒体的核心竞  相似文献   

13.
近来,记者集体退场以示抗议的事件不断发生,先是陶虹在长春记者见面会上,因“违诺”单独接受了某家媒体的采访而遭遇记者集体退场抗议;后是周迅在南京因采访“三不准”而遭遇记者集体退场。我以为,记者的行动是有其积极意义的。首先是维护了记者采访报道的独立性。媒体记者具有独立采访权,如何采访、采访什么、何时采访都要由新闻报道的需要来决定。但由于娱乐圈内明星的特殊身份,我们的媒体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受到某些不合理的限制,如什么能采访、什么不能报道、怎么采访、报道多少等等,否则,不是“封杀”采访,就是以报道“失实”为由对簿公…  相似文献   

14.
李剑桥 《青年记者》2006,(16):72-72
资讯时代,媒体众多,记者多如过江之鲫,以致于一些部门和单位从过去盼记者、请记者到如今怕记者、烦记者。“防火、防盗、防记者”成了朋友们打趣的口头语。于是记者们失落了,流失了,转行了,再也不敢以“无冕之王”自诩了。这其中,党报记者作为记者中的一员,经历了同样的阵痛,同  相似文献   

15.
新闻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深不见底的艺术。记得一位资深记者曾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欠缺记者素质的作家不是一个好作家;相反,没有文学素养的记者也不是一个好记者。”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各门学科的交叉渗透,我们的新闻正愈来愈密切地与文学联姻结缘:新闻界有识之士培养“作家型记者”、“专家型记者”的呼声日趋高涨,更具文学色彩的“现场短新闻”受到全社会的青睐并进入全国性评奖行列,新华社一批通讯被赋予报告文学的韵味……。凡此种种都在提醒广大记者,在新闻采写和创优的竞争中,如一味停留于追…  相似文献   

16.
编辑、记者著书立说,本应提倡,无可非议。但一些“老师”的“专著”、“作品集”,本应几十页、上百页便可登完,却硬要“粗制拼凑”成一本几百页、上千页的“厚书”。其“秘法”是:占页。占页有八种形式:一是大号字占页;二是插图占页;三是空白纸占页;四是把短文分成若干“段”占页;五是每章前加“提示”占页;六是不厌其烦引用报载占页;七是请领导、专家提词、作序占页:八是写编者的话、前言、后记、补记占页等等。编辑、记者,乃人类灵魂之工程师。如此“造书”。羞呼!著书立  相似文献   

17.
目前,就我们新闻队伍的整体而言,作风和文风都是比较好的。但是也应当承认,在新闻队伍作风和文风上,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良现象。“七靠记者”所表现出来的作风和文风,就是这些问题和现象的最集中体现。所谓“七靠记者”,即:靠剪贴资料、材料写稿的“剪刀记者”,靠吹捧大款得好处的“老板记者”,靠通讯员提供初稿的“挂名记者”,靠跑赞助、拉广告写稿的“还账记者”,靠参加典礼、出席会议过日子的“请帖记者”,靠道听途说拼凑稿子的“马路记者”,靠文凭和报社牌子混日子的“牌子记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七靠”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  相似文献   

18.
记者在参加实际工作中以“双重身份”履行两种职能的做法,是把社会实践和新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记者思想政治水平和新闻业务水平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五十年代,我们报社经常派出采编人员,参加地方党委所领导的各项中心工作(如民主改革、三反五反等)。这些同志既接受工作组的领导,作为工作组成员之一完成所分配的工作任务;又同时接受编辑部的领导,作为记者完成报道发稿任务。不象现在搞的“单打一”,  相似文献   

19.
评选“十佳记者”、“十佳期刊”的帷幕正在上海拉开。“十佳”一词在中国出现已有好几年,“十佳”演员、”十佳”运动员、“十佳”导演、“十佳”企业家……而“十佳”与新闻记者联系在一起,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也许正因为此,这次活动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议论,也具有破天荒的征象。有人认为,中国的记者“在平民百姓的眼里,原本就够高大的了;记者头上再加上‘十佳’的桂冠,定然是记者中的佼佼者无疑了。”因此,他提醒:“如  相似文献   

20.
一、珍惜我们的话语权 地方记者对自己的职能有各种各样的诠释,比如:“记者就是一个通风报信的人”、“记者就是讲故事”、“记者要先学会质疑”等等,这对军报记者来说,只是一部分。我们军报记者有一项重要职能——工作指导,这是军委机关报赋予我们的特殊使命。不论我们是否自觉面对,只要你署名的稿子见报,对军队建设就是一种舆论引导,你就肩负了这项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