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时变混合Copula的金融市场传染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5,(8):135-139
针对金融市场普遍存在异方差、波动聚集性、尖峰和厚尾等典型事实,应用GARCH-t模型对边缘分布进行建模,得到"干净"蕴含波动率本源动力学特征的标准残差;考虑到不同市场间存在非对称的传染效应,运用由Gumbel、Frank、Clayton构成的时变混合Copula分析大中华区中国内地、香港、台湾股票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尤其关注代表不同市场同时急剧上涨和急剧下跌的尾部传染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内地股市与香港股市之间表现出与以往研究截然相反的传染特征,即上尾相关性大于其下尾相关性;内地股市与台湾股市之间发生风险传染的可能性不大,但同时也说明应进一步加强两岸之间经济交流与合作;内地与台湾之间呈现出特有的周期性传染关系,其周期时间约为两年。  相似文献   

2.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世界金融市场,反映出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效应越来越强。本文采用GARCH(1,1)模型构建金融市场收益率的边缘分布,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法和K-S检验法对边缘分布函数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拟合情况.利用IFM参数估计法估计出Canonical藤结构下混合Copula的参数。分析标准普尔指数、日经指数、上证综指间危机爆发前后的风险传染性.结果显示危机爆发前标准普尔指数与亚洲股市之间上尾相依而危机爆发后变为下尾部相依.从标准普尔指数与上证综指间的尾部相关性变化,说明次贷危机对中日股市产生影响,故存在风险传染。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股市日收益率序列的自相关、波动聚集性和杠杆效应等典型事实特征,首先运用AR(1)-GJR(1,1)模型捕获各股指收益率的标准残差序列;在此基础上,应用极值理论构建边缘分布模型,并运用时变Symmetrized Joe-Clayton Copula函数估计股市间的尾部极值动态相依系数;最后结合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对比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股市间极值风险传导强度以及风险传导方向的变化,从而得到次贷危机对亚洲股市尾部极值风险传导效应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贷危机对整个美国金融市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都造成严重的冲击和震荡.并快速地实现跨市场金融风险传导并形成危机。本文利用金融体系风险转移模型及其对风险分担和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的理论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中的风险分担和风险传导。分析表明.银行体系的激进性贷款行为和恶意转移风险的道德风险促成了次贷危机的生成与传导:而金融市场的衍生产品创新在转移和分散风险的同时,也放大了美国次贷危机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2007年8月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不仅制约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还造成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严重不足。由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贸易、金融和预期传染效应对中国金融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就美国次贷危机的传染机制及其对中国金融经济的影响进行初探,仅供大家交流,以不断完善我国金融制度,控制和防范因次贷危机而带来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6.
次贷危机无疑是近10年来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事件,世界经济形势由此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市场收益及其波动性以及市场相关性是传染效应的基础.为改进copula现有估计方法的缺陷,本文采用TSML方法度量中美股市之间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关系.并使用Bootstrap方法更准确地衡量两者之间的传染效应.本研究表明,危机前后中美股市之间的相关性发生了改变,从而验证了传染效应的存在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次贷危机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增长。而次贷危机的爆发很重要原因就是对金融工具的创新没有合理运用,探讨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对加强衍生金融工具在运用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彭粲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2):23-24,26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对全球的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以及一些列连锁事件的分析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美国和中国金融市场的监管及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绿色金融作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核心,风险已成为限制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而非绿色金融市场风险对绿色金融市场的传染是绿色金融风险的重要成因.本文通过建立基于SIRS的风险传染模型,引入转移概率,比较绿色金融受到风险传染同非绿色金融受到风险传染的不同表现,证明绿色金融市场受到外界风险传染影响较大,但通过有效的风险转移手段能更好的控制绿色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并提出几点启示及对策。指出:我们应从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防范金融风险,从而进一步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张静 《中国科技纵横》2014,(15):242-243
利用新津机场近11a冬季逐时能见度(VIS)、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各气象要素对VIS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至2月,VIS小于1km时,相对湿度(RH)约为95%,1-1.8km时,RH约为90%,1.8-3km时,RH约为85%,大于3km时,RH低于80%,其中,1月各等级VIS转好时RH降湿幅度偏大。VIS小于1.8km时,温度的变化对其转变作用更明显。水汽压对VIS的影响类似于露点,VIS小于1.8km时,两者同VIS为正相关,大于1.8km后,两者与VIS为负相关。由于本场的特殊地形,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张静 《中国科技纵横》2014,(15):231-232
本文利用新津1971-2000年近3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该地区年极端气温(高、低温)的变化趋势以及夏季极端高温和冬季极端低温的变化特点,得出以下结论:新津30年的年平均温度为上升趋势,但不明显,且没有突变发生。年极端低温日数为减少趋势,没有明显的突变现象,高温日数为增多趋势,自1973年开始有一次突变现象。冬季极端低温为升温趋势,而极端低温日数为减少趋势,两者都没有突变。夏季极端高温为升温趋势发展,但不明显,高温日数为增多趋势,夏季极端高温没有明显的突变,而夏季极端高温日数在80年代的日数减少趋势很明显,为一突变现象,具体开始时间为1971年。  相似文献   

13.
李范  马驰  黄德生 《现代情报》2012,32(9):9-15,19
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各类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和影响也不断加重,因此,对极端天气的研究成为世界各国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检索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极端天气研究的文献,统计和分析了这些文献的年发表量、文献类型、国家、发文机构、著者、来源、学科类别分布,并确定了高被引作者、高被引出版物和高被引文献,同时对高被引文献进行了共引聚类分析获得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从而了解极端天气研究的发展历程,客观反映当前该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并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极端天气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1960年至2012年黄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振  贺俊平 《资源科学》2014,36(3):490-501
利用黄河流域1960-2012年76个气象台站53a的逐日降水资料,应用趋势分析法、小波分析法、Mann-Kendall 突变分析法、反距离加权法,研究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时间上,极端降水量、降水频数、降水强度倾向率分别为-0.64mm/10a、-0.0079d/10a和-0.078mm·d-1/10a,仅有极端降水比率表现为增长趋势,倾向率为0.49%/10a。极端降水量、降水频数、降水比率的突变时间不明显,而极端降水强度在1967年存在明显突变。极端降水指数均存在有28a和17a两个主振荡周期。上、中和下游极端降水量趋势变化发生转折的时间分别为1982年、2000年和1974年,UF与UB曲线均存在有多个交点,但都不是突变时间点;②空间上,黄河流域极端降水量由西北至东南呈阶梯式增多趋势,极端降水频数由流域北部向南部逐渐增大,极端降水强度和降水比率呈由西向东逐渐递增的规律。53a来,黄河流域极端降水量在流域西部、北部和西安周边地区呈不断增加趋势,极端降水频数在流域西部和北部地区具有增加态势,极端降水强度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宁和兰州周边以及银川—西安一带,极端降水比率整体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选取欧洲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现货和期货数据,以及芝加哥气候环境交易所的数据,根据在险值理论、条件方差理论以及极值理论,构造GARCH-EVT-VaR模型,度量上述两个市场的正常波动和极端情况下的期望风险。对比两个市场的波动情况、市场效率以及市场风险,本文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跌风险更大,并且下跌的信息对于市场的影响更明显。另外,认为强制性交易市场更适合碳排放权交易,且期货交易的引入增大了碳交易市场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郭家勇 《科教文汇》2012,(18):107-108
本文介绍了高等数学中利用导数这个工具证明不等式的一些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算法网络入侵预测中,网络检测数据相关性不强,大规模网络入侵导致预测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变化率曲面极值(Time-series variation curved surface extremum:TVC-SE)拟合的网络入侵预测算法。对网络流量信息数据进行实时获取,以时序为时间度量构建变化率曲面模型;分别对时序变化率曲面模型的局部极值进行迭代计算,将共有的局部极值作为最终的预测极值进行存储,同时以该时刻的协同局部极值为参考,提高了网络入侵预测的准确性。仿真实验表明,该测试方法能够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虚警率比传统算法平均降低了12.4%,预测时间减少在2.5 s左右,在不增加成本,符合网络程序计算复杂度的情况下,满足了网络入侵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58-2013年豫南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周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晓华  赵景波 《资源科学》2014,36(9):1825-1833
通过对豫南地区每日气温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Morlet复数小波等方法对WMO发布的10种极端气温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突变年份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1958-2013年豫南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缓慢下降,极端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夏季日数、热夜日数、暖昼日数、暖夜日数呈现波动上升,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呈下降趋势。极端最高(低)气温、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夏季日数、热夜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暖昼日数、暖夜日数都存在30a左右的周期。其中极端最低气温、冰冻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暖昼日数都存在5a及以下的周期。总体来说,1958-2013年,豫南地区极端天气热指数呈上升趋势,极端天气冷指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陈平  汪国昭 《科技通报》2007,23(6):863-866
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序简单多边形的平面点集凸包快速求取的改进算法,新的算法能够避免极值点重合的问题。本文算法不仅达到了O(nlnn)的理论时间复杂度下限,而且算法简单,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20.
低温冻害对浙江省柑橘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浙江省63个气象站1971-2006年气象资料,从短时期气温突降、极端最低温度、冬季负积温、霜冻四个气象要素,统计分析了柑橘冻害规律.结果表明:短时期天气突然降温是发生柑橘冻害的直接原因;越冬期柑橘受到的极端最低气温冻害频率,70年代最大,其它年代较小;冬季负积温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各主产区出现的霜冻日变化趋势大致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