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今电子图像文化消费时代,关于以纸质为媒介的传统文学与以影视、网络为代表的图像的生存状态之争众说纷纭。本文分析了图像取代文学占据霸权的原因,指出了在图像文化消费时代文学被图像化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电子传媒时代的经济条件下,影视媒介迅速壮人,很快便成长为媒介霸主,影视媒介与文学火热联姻,影视媒介对文学传播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扩充了文学类型,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影视文学和传统的纸质文本是主要的表现形式,由于当代社会的独特性,影视文学和文本文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前者出现工业化的倾向,后者越来越式微,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则需要这两者的共同努力。本文对影视文学与文本文学的现状作了论证,并创建地提出了两者传承传统文化的可行性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影视与文学自有其建立在各自媒体基础之上的本体特征,二者在语言和逻辑上相互交融补充,演变至今,大大丰富了由文字和影像构成的两个不同语言世界的叙事能力。文学的影视改编,不仅为影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给文学自身也带来了更为广泛的传播效果,金庸武侠小说更是运用现代大众媒介传载文化艺术而获得成功的典型个案。对金庸小说进行影视剧改编,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对原著的“误读”。  相似文献   

5.
随着视觉文化的兴盛,读图时代到来,图像全面占优,文学阅读式微。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开始与图像融合,走上了一条图像化的道路,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文学与影视的联姻。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一方面使得文学和影视都获得了广泛关注,文学与影视的联姻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影视作品与原著作品相比,其艺术性、思想性和审美品位都大大降低。但在视觉文化环境下,文学的影视化却可能是文学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视觉文化的风生水起给面临生存困境的文学期刊以启示和借鉴。文学期刊的图像化成为纯文学期刊在“视觉文化时代”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尝试。视觉元素的外在包装和视觉艺术栏目的内在设置是图像化的主要策略。文学期刊的图像化美化了杂志的外观形态,拓展了文学的叙事空间,为文学期刊赢得了更多的市场资本和象征资本。但同时也应注意:“图”与“文”之间既要形成一个互相阐释的张力场,也要保持一种适度平衡,否则就会过犹不及。  相似文献   

7.
赵晓芳 《培训与研究》2009,26(7):31-33,69
世纪之交,视觉文化的风生水起给面临生存困境的文学期刊以启示和借鉴。文学期刊的图像化成为纯文学期刊在“视觉文化时代”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尝试。视觉元素的外在包装和视觉艺术栏目的内在设置是图像化的主要策略。文学期刊的图像化美化了杂志的外观形态,拓展了文学的叙事空间,为文学期刊赢得了更多的市场资本和象征资本。但同时也应注意:“图”与“文”之间既要形成一个互相阐释的张力场,也要保持一种适度平衡,否则就会过犹不及。  相似文献   

8.
吴晴萍 《文教资料》2007,(10):103-105
文学和影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影视技术的日益进步,既带给传统文学巨大的冲击,也向传统的文学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中文系外国文学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比其他课程更需要一些直观而形象的资料,这就给影视与文学教学提供了一个结合的契机。本文分析了中文系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资源的优势和不足,并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影视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进而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及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东北沦陷时期,东北地区的文学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复杂的价值取向,带有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的汉奸文学、粉饰文学与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抗日进步文学的对立存在。文艺界两种对立的力量通过报纸副刊、文学期刊和文学社团作为载体和媒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影视涵盖了文学、艺术、美学方面的资源,生动的表现、典型的题材、多样化的内容和直观的形式是影视资源的特点[1]。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影视资源教学减少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枯燥乏味感,提高高中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与气质,因此,影视资源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二、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一)提升语文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与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融合使中国文化出现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电影文化脱离了政治教化,电影媒介变成了一种娱乐手段。本文即对我国新时期的影视文学现象做出解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的世俗化有着较为长久的发展历程,而商品化则是伴随商品经济而来的。当下中国文学的世俗化、商品化主要袁现为作家创作、图书出版、文学期刊改版、文学评奖和文学作品影视化几个方面。面对当前学界对中国文学的世俗化与商品化毁誉交加的评论,我们所应秉持的态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伏蓉 《文教资料》2014,(26):3-5
网络小说的兴盛是全球网络时代工业发展的产物,它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信息反馈等方面改变了传统文学传播模式,这些都赋予了网络小说鲜明的大众文化特征,也暗中契合了影视艺术的审美要求和创作规律。在由印刷媒介转向电子媒介的当下,解读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热潮,揭示网络小说的大众文化特征,总结和思考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得失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学期刊作为文化传播媒介,是传递文学信息的重要栽体,但也对文学发挥主体性的建构作用.文学史上,文学期刊的出现带来文学新变,促发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的产生,也促进、孕育了中国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15.
当下文化产业如火如荼,其中,海外华文文学改编推动着影视的发展,也为自身的传播助力。从这两者的历史叙事问题上考察,可以发现影视文本对于历史的传达、阐释与文学文本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差异,这显示出不同编创者的意旨和手法,也体现出图像媒介与纸质媒介在编码上的个性和侧重。旅美作家严歌苓的作品影视改编成为了以上问题突出的范本,透过其历史叙事的研究角度发掘海外华文文学的影视改编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媒介扩张压力下,文学的信息化转型和对传统批评的反思,对其反思的目的是从建设的立场为今后如何发展提供某种参照。全球化给文学研究可能带来挑战的同时,文化研究并非必须与文学研究呈截然对立的态势,在新媒体时代,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的范围扩大是有利于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互补。因此在全球化的时代,将文学研究置于广阔的文化研究的背景下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延安文人的“公共空间”:社团与期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文学作为现代中国革命和历史叙述的重要参与者,繁复而生动地呈现着现代中国革命和文学的历史面影.延安文人社团及刊物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构成了极为重要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期刊既是延安文人自觉地将文学与革命联系起来进行文艺界的精神总动员的传播载体,又是延安文人话语交融、思想汇聚甚至碰撞的媒介空间.同时,在革命战争的传播生态环境中,大量的延安文学期刊不仅鲜明地标示着延安文人的美学姿态和风范,而且最终汇流到波澜壮阔的现代中国革命的洪流之中,和它的传播主体一道成为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原始史料为依据,对延安文学期刊回归"历史现场"进行考察,展示在特殊的战争环境中延安文人的创作与生活、思想与交流,以期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具有历史深度的经验借鉴和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134-139
新时期文学场在重建的过程中,文学期刊在开拓新的文学话语空间、组织推进文艺界"自主性"建设、促成文学场组织机构的恢复和推动文学场从边缘向中央的位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文学期刊开拓了精英文化的传播空间,为新时期文学知识话语的再生产提供了平台,推动了文学场域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众多的文学期刊举步维艰,茫然四顾探索生存发展的道路。改版变脸后徘徊彷徨,最终又回归故地,说明文学期刊很难与时尚嫁接。成功地行走在文学边缘的泛文学期刊,为文人学者所接纳。培养青少年读者,与考试作文联合,吸引学生和家长。提高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可读性,参与市场竞争还是靠文学取胜。不同的探索道路使文学期刊分流为四大类:固守文学家园的纯文学期刊、行走在文学边缘的泛文学期刊、与作文教育相结合的青少年文学期刊,沦落到街头地摊的通俗文学期刊。  相似文献   

20.
影视人类学作为人类学新兴分支学科,其在丰富、发展人类学学科理论和方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影视人类学也为文化的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型媒介.傈僳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和旅游资源,但却不为外界所知,试以《傈僳族刀杆节影像志》为例,阐述影视人类学成果——人类学影片作为促进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