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吕小莉 《文教资料》2010,(33):17-18
本文立足于《荆棘鸟》与《穆斯林的葬礼》两部小说文本。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从宗教和性格两个方面分析两部小说爱情悲剧成因的相似点。  相似文献   

2.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诗篇,作品用真情去触碰生命,是一曲真性情的咏叹,充满悲剧的美感。小说以玉和月写出了两个世界的悲剧;月冷玉残正是预示着悲剧的上演,香销梦断让人可悲可叹,其凄美的艺术生命力给人以无限的震撼。从人物的命运、性格、爱情三方面浅析《穆斯林的葬礼》的悲剧美,从中领略"圣洁的美感"。  相似文献   

3.
《穆斯林的葬礼》被誉为"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经典作品",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的浮沉。小说中纯洁的梦想、凄美的爱情和苦痛的命运,无一不震撼读者的心灵。目前研究《穆斯林葬礼》的论著虽多,但主要集中在探究其悲剧意蕴、叙事结构、人物形象等,从原型视角的研究稍显空缺,从原型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这部经典巨著将为作品带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穆斯林的葬礼》的悲与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穆斯林的葬礼》将民族、宗教、历史、爱情溶为一体,以独特的视角、冷峻的笔峰,讲叙了六十年间的兴衰历史三代人的沉浮命运,全文笼罩着浓厚的穆斯林宗教文化色彩,弥漫着催人泪下的悲剧气息,展现了一段新奇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5.
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以凝重的笔调展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兴衰的历史,叙述了三代人在婚姻爱情、人生理想及民族信仰方面的追求与抉择,然而无论从哪一角度而言,这都是一部充满深刻悲剧意蕴的长篇巨著。  相似文献   

6.
《穆斯林的葬礼》中回族宗教、饮食习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入手,着重分析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回族的宗教及饮食习俗。  相似文献   

7.
《穆斯林的葬礼》将宗教、民族、历史和爱情融合在一起,以一种特殊的视角、冷峻的笔墨,讲述了60年的时间,一个家族三代人的兴衰命运。全文笼罩了一种浓密的穆斯林文化,每个角度都充满着让人流泪的悲剧气息,为大家展现了一段传奇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和叶广芩的《雾》的比较分析,探讨二者独具匠心的小说整体框架,同时比较两部作品在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多将女性与月亮相联系,《穆斯林的葬礼》也以反复出现的“新月”意象隐喻主人公新月的悲剧命运。在伊斯兰文化中,新月却是崇高、清静和希望的象征。通过文本细读,不难发现:作者笔下的“新月”意象是一游离于以上两种“新月”意象之外的第三种存在,它揭示了文本的间性特征。这有助论者从《穆斯林的葬礼》对《白蛇传》、《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爱情传说的继承与创新,从文本与《金锁记》、《伏羲、伏羲》等文本的互文关系入手分析新月爱情悲剧的成因,为《穆斯林的葬礼》提供一种新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哈代的《还乡》都属于环境和性格小说的范畴,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因不满现实环境而进行激烈反抗,都以悲剧命运告终,但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却有许多不同之处.从爱情婚姻冲突模式、悲剧类型以及悲剧成因三方面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希望让读者对两部作品及两位作家的创作思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同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是爱情悲剧,这两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虽然都是一往情深,但他们的爱情都很艰辛,为了维护自己真挚的爱情,他们都同长辈作了斗争,结局都双双殉情。这两部作品虽然相似,但是两部作品从人物性格,对悲剧命运的抗争,悲剧结局的差异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它既是女性的颂歌,也是女性的悲剧.《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它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四起姻缘,情节起伏曲折,故事饶有趣味,通篇充满着机智与幽默,是简·奥斯丁最富于喜剧色彩,也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虽然这两部小说风格各异,但由于他们所描写的都是婚姻爱情,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性格都十分鲜明,细腻感人,富有典型性,很有研究价值和特色,并且从两个女主人公林黛玉与伊丽莎白的形象比较研究中,可以探究出中英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呼啸山庄》和《红楼梦》是产生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伟大作品。完全不同的两个作者却对主人公爱情悲剧命运的结局有着极其相似的处理。本文旨在以这两部小说的爱情悲剧为切入点,对《呼啸山庄》与《红楼梦》相似性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鲁慧 《现代语文》2009,(10):124-125
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一书一经发表便引起了轰动的反响,本文试图从爱情、婚姻、民族等几个方面对这部充满着深沉悲剧意蕴的作品做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15.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十分优秀的文学作品,曾获得不少的大奖,也曾被翻译成多国文字畅销海外.然而,这部小说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人物构建、谴词造句、细节安排以及穆斯林的宗教习俗等方面均存在着一些瑕疵.  相似文献   

16.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往往带有悲剧色彩。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在宗教氛围笼罩下的爱情的描写,常常出现“人性”与“神性”的抗争。本文试从《红字》诠释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7.
1914年夏目漱石先生小说《心》与1925年鲁迅先生作品《伤逝》,虽写作时间不同,但两部作品所描写的男主人公皆为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两部小说都是以男主人公的"私心"描写导致爱情生活难以逃离忏悔,且均以悲剧结束。文章试通过分析两部作品中男主人公"私心"的矛盾与挣扎,以期对身处社会动荡时期不安的男性知识分子形象予以比较。  相似文献   

18.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爱情悲剧在其生成原因方面是各有差异的,有的是宗教信仰,有的是“家长”制度,有的是自身的性格使然,而本丈会从这三个层面出发揭示书中爱情的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19.
李雁昆 《文教资料》2013,(32):74-76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两部作品对于女性的爱情都作了出色的描写,并且蕴含深刻的意蕴。前者是激情的倾诉,后者是含蓄的批判。本文主要介绍两部作品中女性的爱情悲剧,并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爱情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不同的文化下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两部文学作品中女性共同的爱情心理。同时,从两部作品差异当中比较两部作品中女性爱情的差异,并初步探讨两部作品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2012年出版的第二版《穆斯林的葬礼》中,韩子奇最终的民族归属由汉族孤儿变为回族穆斯林。作为一部涉及回族风俗历史与宗教信仰的小说,核心人物韩子奇民族归属的改变势必影响小说的整体布局。本文从情节设置、悲剧意蕴和思想深度三个方面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