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德奎  陈丽 《教书育人》2001,(19):10-11
素质教育既是对应试教育的否定,又是一个特殊的、更高更优的要求,这里所说的素质,不是指在一般的教育模式下,学生随着学历的增长而自然提高的素质,而是强调教育内容的扩展,在更广的范围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教育手段的更新,提高学生的能力。简言之,就是一种更优化的教育。对于素质教育,有的人片面地理解为只是课堂教学之外,诸如文体活动、社会活动之类的事情,往往忽视了课堂教学这个最重要的阵地,认为课堂教学已经解决了文化素质问题,其他方面的素质只能在课堂之外解决。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部分…  相似文献   

2.
从根本的意义上讲,教育的最大作用就在于解决价值观和方法论这 两个问题。我们说,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解决教师的素质问题,一个教师素质的高低, 首先取决于这两个方面,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满怀激情地和孩子们 一起含英咀华,学生便能很容易地深刻体味到科学美和艺术美的真谛;如果教师遇到难题便 能废寝忘食地和学生一道钻研,一旦难题破解,便高兴地如醉如痴,那么学生也必会受其感 染,从内心深处体会到科学殿堂的辉煌壮丽。如果相反,教师自身既没有这样的兴趣和修养 ,又没有这样的悟性,而只把本职工作当…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与其说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不如说是教育的竞争、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换句话说,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赢得了竞争的主动权,谁就获得了走向21世纪的通行证。然而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确保素质教育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素质教育亟待进一步推进。由于教育系统富有生机改革的强有力的推动,素质教育极富有良好前景^[1]界的同仁们从1999年起即开始了这种探索与实践,不同的人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以下观点值得注意:1、素质教育的必要性;2、素质教育的概念;3、教师与素质教育;4、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5、如何给予思想教育;6、如何实施英教学。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已经愈来愈为人们所接受。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不仅要有政府重视、社会支持、体制完善等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还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一必要的内在条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对实施素质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师德、全新的教育观念、多元的知识结构、综合的教育能力和健康的人格。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长、教师和师范院校要协同努力,共同把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期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跨世纪建设人才,而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价值观念、思想品质、知识素养和教育行为等因素,因此,探讨教师关怀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以其知识、能力、思想价值观念、人格因素等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教学能力,只能说是具有了教学的基本条件,另外还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及高尚的人格品质,并且能用他的关怀活动感染影响学生,才能说…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体,在为祖国造就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伟大事业中,担负着神圣的使命。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如何,关键在教师的素质。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基础。在这些“学会”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教育者。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具有直接性,同时也具有间接性…  相似文献   

8.
我们正处在世纪之文,21世纪正向我们快步走来,新世纪的经济竞争将集中表现为科技、敢有、人才的竞争.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我们的教育面临着全方位地由应试教育向永质教育转轨的重大课题,承担着全面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资质,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作为教育工作中的主体──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双压,才能为学生树立典范,起到以身示范作用.那…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公民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实际上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形象、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教师素质有以下特点:一是全面性。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O二…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和实践的中心课题。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高,教师人格的重塑。教师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负有特定的社会使命,需要努力学习,完善自身角色,为素质教育工程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才干。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谈的更加明确:中国的教育要由“应  相似文献   

12.
钱春艳 《教书育人》2001,(11):27-27
教育是提高人才素质的根本所在,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而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素质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关键是教师素质,如何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并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是对当今教师素质的迫切要求。笔者以素质教育工作体会来揭示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已加快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无疑对现代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是科技文化的传授者,而且是培养促进社会进步的新型人才的造就者,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就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新时期在素质教育规格要求下,教师到底应具备哪些素质?就其内容来说,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素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所决定,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它包括如 下方面: 1思想…  相似文献   

15.
16.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活动中与学生交往,应具备哪些素质才能吸引学生,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呢?品行吸引——具有德高为范的政治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一支高度讲政治的教师队伍。师者,人之模范。“教师”这个职业对人的品行风范要求最为严格,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德高为范,要想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能力吸引——…  相似文献   

17.
关于素质教育,从现代教育来看,目前主要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变强调知识的教育为侧重能力、品格和情趣的教育。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就不能再片面强调知识传授,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和操作(动手)能力等。同时还应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业余爱好,如琴、棋、书、画等。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对应试教育进行彻底的纠正和全面否定。第二种观点认为,掌握知识无论在什么时候对学生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没有知识的人绝对不可能是高素质的人。不应该由于…  相似文献   

18.
19.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同志也曾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和培养四有新人的著名论断。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和国家第三代领导集体同样十分重视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是根本,跨世纪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优秀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要将外在素质与内在素质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