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朝设翰林画院。有一年出了个“竹锁桥边卖酒家”的诗句作画题进行考试。不少画家画了各种各样的酒店。旁边点缀些横桥竹丛,便匆匆交卷了。大画家李唐却只画一座小桥,桥边是茂密的竹林,竹林高处挑着一面酒旗,旗上写个大大的“酒”字。他虽没正面画出酒店的房屋、店主、顾  相似文献   

2.
宋代宫廷画院一次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要画师们泼墨作画,好多画家都画了杂竹、木桥、酒店、顾客;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惟独李唐画了一座竹林掩映中的小桥,只露出一面酒旗,酒店和酒客都隐在画中。他的画得了第一名,因为整个画面咬住“锁”这个关键的题眼。  相似文献   

3.
肖遥 《学习之友》2013,(6):53-53
遥想当年宋代画院招聘画师,宋徽宗赵估可渭史上最有诗意的考官,出的题目要多浪漫有多浪漫。像“竹锁桥边卖酒家”一题,画家李唐画了一泓溪水,上面小桥横卧,桥边竹林上挂一幅迎风招展的“酒”帘,博得赵佶龙颜大悦。明朝面试那些事儿,与其说像现在娱乐节目的海选,不如说像指认犯罪嫌疑人。几十人一队,站在吏部大员面前,参加“大挑”。  相似文献   

4.
宋徽宗识画     
政和中徽宗立画院,召诸名工,必摘唐人诗句试之。尝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众皆向酒家上著工夫,惟李唐但于桥头竹外挂一洒帘,上喜其得锁字意。  相似文献   

5.
含蓄的魅力     
宋徽宗(赵佶)擅长花鸟画。他设立了画院,在全国招考画师,还常常亲自命题,亲自评定名次,而题目往往就是一句诗。有一次,宋徽宗出的画题是  相似文献   

6.
宋朝积贫积弱,但是文坛艺苑却是一派兴旺景象。宋词之雄视后代自不待言,宋画之繁荣则有皇家画院为证。宋徽宗赵佶在历史上是一位昏庸无能的皇帝,但却是一位造诣不俗的画家。他主管画院,亲自出题、批卷,有时还亲自授课,所出考题情趣盎然,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本文摭拾几桩宋代画院佳题妙“答”的  相似文献   

7.
<正>逸闻趣事斋宋徽宗巧考画师宋徽宗赵佶在位时,曾设立画院,招考画师。他常常亲自命题考画师的故事,在画苑、文坛广为流传。有一次,宋徽宗以"万绿丛中一点红"为题。有的画家画的是绿草地上开一朵红花,有的画绿树丛中露一段红墙,有的画一片松林,树顶上立着一只丹顶鹤……这些画虽然都符合题目要求,但因为没有新意,宋徽宗看了都不满意。有两幅画没有画绿草、红花,却被选为上乘之作,深受宋徽宗喜爱。一幅画的是:翠楼上一个唇上点一点口红的红装少女在倚栏沉思,画意新颖,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有宋一代积贫积弱,但是文坛艺苑却是一派兴旺景象.宋词之雄视后代自不待言,宋画之繁荣则有皇家画院为证.宋徽宗赵佶在历史上是一位昏庸无能的皇帝,却也是一位造诣不俗的画家.他主管画院,亲自出题、批卷,有时还亲自授课,所出考题情趣盎然,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关于宋代画院命题招考画工之佳话,宋人洪迈所著<夷坚志>等文化笔记中皆偶有提及.本文摭拾几桩宋代画院佳题妙"答"的趣事,与大家共赏,顺带谈谈对写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 唐朝时,池州有一个杏花村酒店。有一天,一位文人来店里饮酒,卖酒姑娘问他的姓名,那位文人便出了一副对联,说:“我的姓名是:‘半边林靠半边坡,一头牛同一卷文’。”聪明的卖酒姑娘听了以后,想了片刻,猜出他  相似文献   

10.
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考试是命题作画,题目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考场上安静极了,应考者都在认真思索。有的认为诗句的重点在“踏花”二字。于是就画了一些花瓣,让一青年骑着马在花瓣上行走。他想这不正是踏花么?表现了那春游之后的愉快心情。  相似文献   

11.
所谓虚实相生,原本是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中国绘画史上有不少运用这一手法的成功范例。如“竹锁桥边卖酒家”,据说那高明的画家并不是将酒家、人物、酒坛、小溪、竹林等等什么都画出来,而是只画了小桥流水、一丛青翠的竹林、竹梢上斜挂的一幅酒帘。再如“深山藏古寺”,也只有高手画的是一个和尚在山脚的溪边汲水。不难看出,绘画中“虚实相生”实际上是一种含蓄技法、空白艺术。作力求通过有限的“斑”让读去窥视完整的“豹”,从而达到以最小的篇幅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宋徽宗赵佶擅长书画,常亲临皇家画院主持开科考试。有一次,他出了个“深山藏古寺”的题目,把前来应试的画家难住了。有的画了高耸入云的山峰,再在山腰画一座古寺;有的画了深山老林,再画一座古寺置于其中;有的画两峰耸峙的山谷中露出寺庙的一角红墙……只有一幅画与众不同,画面上没有古寺,而是画了一个和尚在山脚下的小溪边挑水,一条石径由溪边通往山中。宋徽宗审阅画卷时,对那些画了古寺的画连连摇头,当看到和尚挑水这幅画时,不禁拍案叫绝:“用一个和尚点出‘藏’字,不画古寺,而古寺自在画中,构思有独到之处。当取此画为第一!”  相似文献   

13.
惟有写真才能感人汪克谦八百多年前,宋徽宗赵佶设立画院,招考各地画师。有一次,宣和殿前的荔枝结果了,孔雀在树下啄食掉落的荔枝。赵佶一看,高兴极了,急忙把画院的画师叫来当场写生。画师画出了一幅幅荔枝孔雀图,送给宋徽宗评赏。赵佶看后,说:“你们虽然画得不错...  相似文献   

14.
从前,有一家酒店,掌柜正在卖酒。酒卖完一坛后,他的妻子又从后面的屋里搬出了一坛。他想知道妻子是否在酒中兑好了水;但是,店里面有客人,所以他不敢直接问“你兑好水没有”于是,他拐着弯问了这样一句“君子之交兑如何?”  相似文献   

15.
据传,宋徽宗赵佶之时,曾设画院,为搜罗人才,摘取前人诗句做题目,让应试人据题构思作画.有一次,题目是“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两句诗.应考人一般都这么画着:岸边横着一只船,船舷间或仓蓬上停着几只鸟雀,有的远画着两只小鸟斜翅飞往船仓中,以示无人.然而,这些画儿均被认为“与题不切”.相反,被认为画得最好的,却画了一个船夫倦睡在船尾上,身旁有一根笛子.题为  相似文献   

16.
从一个故事讲起: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一位皇帝,他穷奢极侈,荒淫无度,但他却酷爱绘画艺术而且颇有成就。有一次他给宫中画师出一题目让大家作画,题目是:深山藏古寺。  相似文献   

17.
宋朝皇帝赵佶,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画家和书法家。当时,他在京城设立了画院,聚集了很多造诣高深的画师。  相似文献   

18.
示例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到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  相似文献   

19.
<正>有这样一则经典的故事:宋代画院一次招募画家,出的考题是“深山藏古寺”。多数画家都是在卷面上借用山坡、峰峦、树林、云雾等物来遮掩古寺,仅露出古寺的一角来吻合考题。唯独一位画家没画寺庙,只画了一位老僧在深山泉边汲水,最终这位画家力拔头筹。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选择了一个巧妙的角度来体现题目要表达的意思,令人叹为观止。苏轼望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相似文献   

20.
谈虚实手法在小说创作中的运用任灵华相传宋徽宗主持翰林图画院时,常用考画取仕。一次,他出一个题目:"深山藏古寺",有的考生画了深山峻岭中的一座古庙,有的在山腰画了庙的残垣断壁,有的画庙的一角......,只有一位考生没有在庙上作文章,只是画了一个老态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