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银华 《焦作大学学报》2012,26(2):93-94,97
作为明末清初的教育实学家之一的王夫之,他的教育思想,理论独到而深刻,旨向前瞻而科学,其治学为人的高尚个性,志存高远的大家风范,都为我们今天之教育及教育者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是我国17世纪的伟大思想家,其学术思想博大精深,包罗广裹。终其一生,主要是从事于学术活动:一是著述,二是教学。虽然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其教学活动受到了极大的局限,但在教学思想方面,他仍然作出了卓越的建树。  相似文献   

3.
一、王夫之论教育内容 王夫之认为科举所考的即是学校所教的,科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校的教学计划。并认为经义第一,其次为策问,又其次为词赋。经义注重微言大义的发明,策问注重经世致用的建议和古为今用的史论,词赋强调对时事得失的讽咏和忠爱情感的抒发。下面着重阐释经书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王夫之的童蒙教育以"性日生而日成"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石,以对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与规律的认识为前提,以先入为主、以预为先、蒙以养正和施之有序为原则,致力于启发引导、培养儿童的自觉精神,重视儿童志向及兴趣的培养,主张运用"因材而授"的教学法,大力倡导唯物主义的知行观———"行可兼知",重视教师嘉言善行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等等。这些思想对加强当代中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王夫之的童蒙教育以"性日生而日成"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石,以对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与规律的认识为前提,以先入为主、以预为先、蒙以养正和施之有序为原则,致力于启发引导、培养儿童的自觉精神,重视儿童志向及兴趣的培养,主张运用"因材而授"的教学法,大力倡导唯物主义的知行观———"行可兼知",重视教师嘉言善行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等等。这些思想对加强当代中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的"为师之道"至今都为国内外众多学者所推崇,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不言之教、自明之识、新故相资、格物穷理、利导安习、教不俯从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经受了故国沦亡的灾难和惨痛,从33岁起便隐居山中,后面数十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著书立说;一是对“及门诸子讲学”。因此,王夫之的教育思想同他的哲学思想一样,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同他的宏伟论著一样,都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永放异彩。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在阐明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发展道路时指出:“即使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上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过的、充分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①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王夫之,对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走了与恩格斯所指示的相类似的道路。 王夫之在其四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不仅踏踏实实地躬身于教育实践,而且把教育活动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教育思想史结合起来,从老子“无”的世界观到宋明理学中的唯心…  相似文献   

9.
韩红利  孙亮  张世禄 《文教资料》2006,(13):147-148
王夫之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指导下,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诸子百家之长躬行于教育实践,对人性与教育、知行观、师者的要求、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哲学思想。为当下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王夫之教育思想的全面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古代教育家之一的王夫之,他的关于人性论与教育作用理与欲统一的道德观、知行观、知行观、学思关系,主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法与学法等全部教育思想,论理触到而深刻,旨向前瞻而科学,其治学为人的亮丽个性,志存高远的大家风范都为我们今天之教育及教育者,提供了极历史借鉴与楷模。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王夫之提出过不少有关教育教学的主张,其教育教学思想在我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王夫之针对当时国家危急的社会状况,通过总结历届王朝兴衰存亡的经验与教训,深刻地批判了唯心主义理学,提出了唯物主义的教育观点。基于此,主要从人性论、知行关系、教学方法和教师观四个角度阐述王夫之的教育教学思想,以期为处在关键位置的教师、学校以及家长提供经验,更好地促进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知识、方法与智慧--对王守仁教育思想与实践的一种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守仁基于“心学”的教学思想与实践是对当时教育批判和改造的结果,其目的是革除当时教育中存在的功利主义学风,机械化的培养模式和不平等的师生关系等弊端,在其教育思想与实践中,教育是个体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同受教育者自身生活世界不可分的自我实践,体验与反思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全人生指导的过程,其教育思想与实践对现代教育极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域文化是地域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集体创造和智慧结晶.地域文化包含着独特的地域文化信息和文化构成,反映着一定地域特有的历史风貌和人情世俗,体现着地域民众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承载着地域民众宝贵的生存智慧和生活哲学.具有地域性、同一性和亲缘性的文化特点,并发挥着个体行为塑造、族群维系和社会控制以及地域文化自觉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伟大教育家,他提出系统而全面的教师观,其教师观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现、教师的职业素质观、教师的职业任务观、教师的教育教学观.我们应全方位审视王夫之的教师观,吸取其精华,用以指导今天的教师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5.
王船山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代宗师,在40余年的教学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特色鲜明的教育理论:重德教,坚持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服务的教育方向;重经世致用,践行培养适时合用人才的教育目的;重启发,倡导学问思辩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认识到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试图以法律来保障民众的生活,并要求官吏依法行事,追求严明法制与贤人政治相结合。王夫之的法制思想基本上是为了建立清廉吏治,保障人民利益。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法律最终仍是由统治者来制定的,而且君主首先应该守法,因此其法制思想的目的仍是维护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诗之情",王夫之从"表现主体、表现对象、表现手段"三个维度,将"道性之情"作为表现主体,将"写景之情"作为表现对象,将"以声情生色"作为表现手段,并对诗的"性之情""景之情"与"声情"展开详细论述。王夫之主张,在"道性之情"时,诗人应以情为道路,进而"泳游以体情",以便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写景之情"时,诗人应以"现量"之法,让景与情互相生成、互相包含,使其臻达"情景妙合无垠"之至境;在"以声情生色"时,不宜先以议论入诗,而应"长言咏叹"以写情,以雅致谐韵而见情,从而营造"明朗疏淡"之妙境。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诗歌美学思想是以“意象”为本体论范畴的,在他的诗歌美学理论著作《姜斋诗话》和他的诗歌批评实践活动中,王夫之通过对“意”和“象”这两个概念的分析和梳理,指出了两者在理论上的联系,事实上建立了以“意象”为本体的诗歌审美本体论。本文意在通过对王夫之的诗歌美学思想和诗歌批评实践的文本的解读,澄清王夫之诗歌美学思想的本体论内涵,明确其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史学家、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在他一生的著述中,有许多涉及诗歌鉴赏的著作.王夫之的诗歌鉴赏具有以诗为引,宣扬思想;评说之中,阐述理论;上下联系,前后对比;主抓重点,概括评说;两面现照,说优谈劣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