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经历探索解决有关线段、面积的动点最值问题的过程,提炼出两者的通性通法:分析条件中的定量与变量;将问题化归为线段的最值;找临界位置合情推理求最值。(2)应用“通性通法”解决有关角度的动点最值问题,培养学生的转化、合情推理等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与动点轨迹相关的最值问题是最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与难点.特别地,伴随轨迹问题需要考生具备很强的思维能力、建模能力和推理能力.所谓伴随,即两个点中,一个点是随着另外一个点的运动而运动,自主运动的点叫做主动点,伴随运动的点叫做从动点[1].主动点与从动点之间存在着某种几何结构关联,并且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着一定的几何性质.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这种几何结构并分析出主动点和从动点在运动的过程中的不变量.本文在一道中考试题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取能力的最佳动力。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正>一、题目呈现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6,BC=8,AD是∠BAC的平分线.若P,Q分别是AD和AC上的动点,则PC+PQ的最小值是___.二、解题障碍分析本题是2014年广西贵港市数学中考题,从题目结构来看,这是一道综合题,涉及到轴对称、线段最短问题、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考察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从题目特点来看,旨在考察学生对线段最短问题几种典型基本模型的理解运用能力,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地图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同时,学生的读图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地理学习成效的重要反映。因此,基于日常教学的维度,文章提出了几点培养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策略,包括巩固地图基础知识,激发学生读图兴趣;总结地理读图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选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的最理想状态是“和谐”。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社会表征。同理,和谐语文,是科学发展观的学科表征。改革为了发展,发展追求和谐。我认为,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改革点和发展目标,正是体现在追求和谐,它主要由九对和谐因子组成: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2.语文素养、思德素养、科学素养的和谐;3.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和谐;4.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5.积累与整合的和谐;6.感受与鉴赏的和谐;7.思考与领悟的和谐;8.应用与拓展的和谐;9.发现与创新的和谐。和谐是世间最佳的境界。乐曲因和谐而悦耳,菜…  相似文献   

7.
作者为商丘师范学院生物系闫永锋、刘秀花等 .全文发表于生物动物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办的《动物学杂志》1999年第 34卷第 3期 .密点麻蜥属于两栖类、是变温动物 ,其活动规律深受环境因子的影响 .本文以详尽的科学统计资料从多个方面讨论了春季环境因子对密点麻蜥活动规律的影响 .结果表明 :四月份 ,当气温为 18 8~ 2 1 4℃、栖息地地温为 31 5~ 36 4℃、近地温为 2 6 9~ 2 9 8℃、光照度为 33 3× 10 3~ 58 2× 10 31x时 ,最适合它们的活动 .五月份 ,最适合它们活动的环境条件是 :气温 2 2~ 2 8 8℃…  相似文献   

8.
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 ,所涉及到代数、几何、三角的综合问题 .知识面广 ,解决这类问题常借助于函数求最值的思路 .结合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的知识 ,数形结合的方法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现将如何求圆锥曲线最值问题的方法列举如下 .1 最短路径法借助平面几何知识求线段的和 (差 )的最值 .例 1 已知 P( 4 ,-1) ,F为抛物线 y2 =8x的焦点 ,M为此抛物线上的点 ,且使 |MP|+|MF |的值最小 ,求 M点坐标 .分析 :如图 1,两点间以连结线段为最短 .解 :由抛物线定义知 |MN |=|MF |,那么|MP|+|MF |=|MP|+|MN |,因此当 P…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改革迫切需要深刻的观念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必须以进一步思想解放为先导,必须接受先进教育理念的洗礼;以人为本的观念是教育最根本、最核心的理念,应当成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人教育、通识教育理念的真正确立,是教育改革的着眼点、着手点;终身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是教学方法改革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正>立体几何中的动态、最值问题是高考中的热点和难点。此类问题是以基本立体图形为载体,以动点变化、图形翻折、几何体的截面等作为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动点轨迹、角度与距离、面积与体积及几何量的最值,重点考查学生的直观想象与逻辑推理素养,体现高考命题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几何图形的"最值问题"频频出现在各地中考试卷中,这类题目题型较多、综合性较强,其特点是:图形中含有动点,随着点的运动,图形也随之变化;图形具有不确定性,需进行分类讨论;有的是空间图形求最值问题;有的则是代数与几何综合,需数形结合综合分析,总复习中发现,部分学生往往抓不住问题的本质,或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不能掌握恰当的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发展所赖以存在的最深厚“土壤”是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改进。由预设性教学走向生成性教学——专业成长的生长点;由技能性教学实践能力层次提升到反思性教学实践能力层次——专业成长的提升点;由既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走向在教学实践中生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专业成长的突破点;由高超的专业能力走向丰满的教育情怀——专业成长的超越点。学校应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3.
<正>求线段长度的最值在中考试题中屡有涉及,它能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解决这类问题通常可以从数、形两个角度来思考.一、从形的角度就是借助图形的直观性,应用一些已知的定理或性质来解决.1.利用"垂线段最短"性质例1(2011衢州中考题)如图1,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A=2,则PQ的最小值为  相似文献   

14.
"最值问题中动点的确定"是初中数学中一类综合性很强的问题,在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中都存在最值问题,这类试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之一,它主要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本文结合实例谈谈"最值问题中动点确定"的若干求解策略.一、利用轴对称确定动点通过轴对称,画出一个定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把折线段变成直线段,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线段和的最小值,从而确定此时的动点位置.  相似文献   

15.
我从未见过哪所学校没有一位非常棒的校长却成为一所有名的学校。因此,在2000年我提出在马里兰教育部内设立领导能力培训室,培训现任的和将来的校长们的教育领导能力,使他们掌握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他们所需的技能和知识。2005年,我们制定了马里兰教育领导能力结构框架,概括了8点对马里兰校长们最基本的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正>当遇到下面的情况时可以运用作垂线段的方法求最值:第一,求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第二,求两条线段和的最值.主要涉及的题型如下:一、作垂线段求线段的最值作垂线段求线段的最值是指点到线段的最值,如点A是直线l外的定点,点B是直线l上的动点,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小学教学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内容,也是理解课文、积累知识、学会写作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激发兴趣,指导学法;二、排除障碍,做好铺垫;三、设计练习,以做到读。  相似文献   

18.
在学完2到7的乘法口诀后,教学生8的口诀,学生有了较好的学习基础。据此,8的乘法口诀这堂课教学应突出两点:自主学——因势利导,促成迁移,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基础自编8的乘法口诀,寻找和运用记忆口诀的方法识记口诀,并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发现规律的能力、记忆能力寓于教学过程中;快乐练——通过齐读、默诵、齐背、小组赛、个人赛等多形式、有趣味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当堂熟记口诀,巩固和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19.
答疑沙龙     
问:如图1,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为12cm,高为8cm,蚂蚁沿圆柱表面从A点爬到B点的最段路程是多少?老师,我想知道,蚂蚁怎么爬行路程最短呢?  相似文献   

20.
1 提出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在学习了勾股定理后,课本第15页第4题: (如图1)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形盒子的长、宽、高分别为8cm,8cm,12cm,一只蚂蚁想从盒底的点A沿盒的表面爬到盒顶的点B,你能帮蚂蚁设计一条最短的路线吗?蚂蚁要爬的最短路线是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