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飙车肇事案"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使得这起交通事件演变为一起社会公共事件,并对司法审判形成不同程度的舆论压力.互联网信息时代,舆论监督司法已出现了新的局面,一旦事件引发公众"情感沸点",网民就开始自身"设置议程",新的网络民意引发主流媒体关注然后继续在网络上形成更大的民意,这种螺旋式的舆论监督方式已成为近期常态.如何看待这种新的变化并把握其特点,对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寻求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具有现实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2.
正一、网络围观的涵义与特征(一)网络围观的涵义"网络围观是不同目的的网民围绕某一话题,以网络聚集的方式制造社会舆论、促动社会行为的传播过程。"网民通过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途径的传播把网络热点事件扩大化为网络群体事件,并对其集中关注,在互联网上对社会事件进行评议,使得局部性议题变为公共议题,最终形成社会舆论。网络围观通过信息的聚集形成社会关注,并凝聚成"意见气候"。网民们在大量的回帖、跟贴的围观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3.
"网络民意"的规制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以独特优势塑造了新型社会舆论空间,提供了一种全新民意表达方式--"网络民意".它是传统、现实民意在互联网上的延伸,是社会事件交互作用下传播技术作为另类表达通道的表现,是当前数字化信息社会中公众民意表达的便捷渠道.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在中国大陆地区迅速蹿红的网络现象,随着其对相关新闻事件的不断介入,以及所形成的相应社会舆论影响,已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08年6月,英国<泰晤士报>相关报道即称"人肉搜索"对于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而言,就是一个独特的中国现象①.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上半年,在中国最引起社会关注的事件之一,是富士康公司发生的"12连跳"事件.社会舆论为之哗然.  相似文献   

6.
"网络对于许多人而言,是极端主义的温床。(凯斯.桑斯坦语)""极端主义"的这种评价,用来形容网络语境下话语资源与权力极度膨胀的大众,毫不为过。综观近些年来频频爆发的网络事件:湖北黄静裸死事件、哈尔滨宝马车撞人事件、南京周久耕事件、广西烟草局长日记门事件、"艳照门""、兽兽门"、"抵制家乐福"以及最近的"69圣战"事件等,这些事件宛若一面镜子,映射出了匿名状态下,主要以反应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对网络舆情的生成与引导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合理运用和控制网络舆情的发展,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季节性舆情"作为网络舆情的组成部分,其生成与发展通常呈现出周期性、季节性特征,在部分地区、特定时间反复发生,最终引发和促成社会舆论的产生.对此,唯有积极应对,找出合理的治理对策,才能减少网络"季节性舆情"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2014——2016年,"女大学生失联"事件一度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本文对百度新闻中"女大学生失联"报道的样本进行统计,从报道总量和样本内容两方面建构,分析发现"女大学生失联"报道时间持久且集中,以"事件性"短消息为主,内容煽情.因此,报道应以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为落脚点,将事件准确地呈现给受众.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舆论已成为社会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事件本身的发展和解决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本文以"郭美美事件"为例,着重分析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网民在舆论形成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心理状态,继而探究网络舆论对事件和社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2009年5月7日,杭州发生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浙江大学毕业生谭卓在人行道上被正在飙车的胡斌当场撞死.继而引发社会舆论狂潮,一起交通事故迅速上升为公共性事件."杭州飙车案"发生后,相关部门的语焉不详和暧昧态度,各种小道消息的真伪难辨,网络信息的瞬息万变,再加上诸多报道内容的相互冲突,使得事件本身迷雾重重,解性报道呼这欲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网络暴力现象在我国层出不穷,从2006年的"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2007年的"女白领姜岩的自杀"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2008年的"很黄很暴力"、"沈阳女"以及"逃跑教师"等事件接踵而至.网民的道德审判、恶搞谩骂给当事者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分析网络中的暴力问题,研究必要的预防措施,在当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网络暴力现象在我国层出不穷,从2006年的"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2007年的"女白领姜岩的自杀"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2008年的"很黄很暴力"、"沈阳女"以及"逃跑教师"等事件接踵而至.网民的道德审判、恶搞谩骂给当事者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分析网络中的暴力问题,研究必要的预防措施,在当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网络媒体强大的舆论功能有效地影响了"哈尔滨宝马案"、"周老虎"等事件的发展进程,起到了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作用。经历了自发的草根舆论之后,网络舆论已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网络舆论形成的主体之一,网络BBS在典型社会事件中的导向作用,已成为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水军"操作舆论的背景下,目前的舆情监测机构很难甄别出哪些舆论热点话题是由"网络水军"制造出来的.诸如"贾君鹏"、罗玉凤等事件、人物均为有意炒作策划,是商业味道极浓的他生舆论,可无一例外地成为年度热点事件、人物,并荣登权威部门的舆情监测年度报告.然而这些都是与事实存在模糊关系甚至是与事实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15.
袁野 《视听》2022,(2):139-141
近年来,直播市场不断扩张,直播乱象层出不穷,网络主播"蹭热度"事件时有发生.网络主播在"蹭热度"的事件选择上具有热点话题、互动体验、景观联动方面的共性特征,而借势营销成了网络主播性价比较高的选择.规范网络直播行业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对热点事件的提前介入机制,把握热点事件舆论主导权,明晰网络主播对热点事件应用的规律,明确网...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传播生态发生变化的背景下,社会舆论调控机制失效、政治权威认同性整合效果减弱、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社会舆论场复杂化等导致社会认同性整合环境发生变革.为此,主流媒体应该具有社会担当,成为现代社会"粘合"的工具.主流媒体可以通过主动介入公共事件、找好国家主张与公众利益的"结合点"、策划媒介活动建立"想象共同体"等方式,提高社会共识度,促进社会认同性整合.  相似文献   

17.
"范跑跑事件"传播中的反"沉默螺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跑跑事件"是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引起全民关注的一个话题.在这一事件的传播过程中,运用传统的"沉默螺旋"理论很难加以解释,反而显示出了反"沉默螺旋"现象.本文从"范跑跑事件"出发,旨在从网络特性、社会环境、中坚分子三方面出发找出反"沉默螺旋"现象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前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度、烈度、参与人数都日渐上升,社会舆论也呈现了新特点,这些问题都亟待回应.本文通过对2010至2011年间发生的195个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大样本案例量化分析,探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机理.本文结论认为“公众共同的利益诉求”“事件发生地”“首发媒体”“首发位置”“中央媒体参与报道”5大因素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关键成因,其他因素同样参与着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0月11日发生的"林松岭案"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事件,而成为继"华南虎事件"以后推动网络舆论发展和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华南虎事件"以后,很多人认为我国的网络公共领域已经建构起来,但"林松岭案"中暴露出网络公共领域还存在诸多缺陷和弊病.  相似文献   

20.
从石首市政府网站被"黑"看网络民意的执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17日,湖北石首一酒店厨师死因不明陈尸门前,由于当地群众不满警方的调查而设置路障,引发群体性事件.21日凌晨,湖北石首市政府网站被黑j黑客在页面上留下"真相只有一个"等文字.之后多天,该网站都不能正常访问.[1]在以往的公共事件中,网民大多只在虚拟社区凝聚民意、表达关注.但是,此次事件中攻击政府网站的行为显示出,网民已经不局限于在虚拟社会活动,而是试图在现实社会中采取行动以表达自己的意愿.本文拟抛开事件中的其他要素,单从网站"被黑"这一事件来探讨网络民意的执行问题,以及网络民意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