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牵挂,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情感。一个人有所牵挂,就会过得充实,有意义,有滋有味,而不会无聊、无趣和绝望。那么,我们的小作者关玺又牵挂什么呢?让我们来仔细品味一下。关玺小朋友的作文《牵挂》写的是小作者与乡下亲戚三叔之间的几次交往,从对“乡巴佬”三叔的鄙夷到了解再到牵挂,写出了小作者复杂而又非常细腻的情感变化。对于习作的特点,小作者的指导老师在推荐信中曾有很精致的介绍:小作者抓住“乡巴佬”的外貌、动作、语言进行细致的描写,突出了这位“乡巴佬”的善良、朴实。尤其是滴湿键盘和送钱两段把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仿佛一…  相似文献   

2.
物性即是物之为物的因素,海德格尔对物之物性进行了反复辩难。他把物性看成是物的一种幽闭自持的、无法穿透和照亮的性质,是物之为物的本质。本文以物之物性为线索,通过对物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即万物有灵的物,手工制作的物,机械复制的物和数字复制的物的分析,揭示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物性在物中的逐渐消失以致于物走向死亡蜕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以物观物“的流变进行勾勒,指出了这一命题由“天人合一“走向“天人两分“,由回归“天道“走向贴近“人心“,由一个哲学命题逐渐演变为一个审美命题,由一种人生哲学逐渐演变为一种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4.
很久以前,人们以物换物,进行交易,如两只山鸡换1只野兔,两只野兔换1只狸子……后来逐渐有了最原始的货币——贝币。贝币的币值是这样的:2个  相似文献   

5.
"比"、"兴"与意象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作诗法的"比"到意象的诞生经历了从"以彼物比此物"到儒家的山水"比德"观,再到比物抒情、"意""象"合一的过程。从原始宗教中诞生的"兴"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过滤掉了原有的宗教意义,演变成一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作诗法,在歌咏"他物"中抒发主观情感,"他物"就变成主观情感客观化的载体,成为主客观融合的审美意象。"比""兴"的结合不仅促进了诗歌意象的创造,也推动了诗歌走向更高的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6.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在深入探究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私有制的高度发展和普遍交换的广泛进行,使得人逐渐沦为了物,人与人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取代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在这种条件下,社会中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约的道德也被异化了,道德不再是人本质的体现,而是沦为了物的附庸,阻碍了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当异化被扬弃,即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后,道德才能真正体现为人的本质,才能在人类社会中实现道德观念和标准与其价值目标的真正合一。基于此,对私有制条件下异化的形成、私有制异化条件下道德的异化、私有制条件下异化被扬弃后的道德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物影长短的变化规律 1.物影长短日变化规律(极昼地区除外) 日出时最长,后逐渐变短;正午时最短;后逐渐变长,日落时最长. 2.正午物影长短年变化规律 观测点离直射点纬度差越小,正午物影越短; 观测点离直射点纬度差越大,正午物影越长.  相似文献   

8.
叶根娟老师魂牵梦萦于语文课堂,以自己学语文的切身感悟,以对小语教坛的虔诚,以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向善、求真、信美”的教育信念和“整体建构.循疑导学,实践充分,情理相融”的教学风格。她坚信“文章不是无情物”,认为“课文是静态的.而课堂是动态的,这由‘静’到‘动’的蜕变。  相似文献   

9.
金奇 《现代教育科学》2012,(11):129-131
嵌入理论最初是用于解释经济活动嵌入于社会网络和社会结构的解释理论,后来逐渐发展为具有一般的方法论意义理性。嵌入的可能性是基于嵌入物之间的共性,嵌入的现实性是基于被嵌入物的稳定性,嵌入的目的性是嵌入方要借助被嵌入物的结构和路径以实现自身或共同体的融合发展。从嵌入理论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制度安排,而是嵌入于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等各种制度和关系网络之中的。本文主要从现实的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媒体传播角度考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嵌入式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专利技术与技术标准化之间的关系如同物与影子,而由此衍生出来的专利许可、专利池和标准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并逐渐成为主导国际贸易格局乃至国家战略的重要因素。以专利为内容的许可构成了专利池的基础,标准化了的专利反过来又影响专利的实施许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用电负荷的增加,变电站内电力设备种类和电压等级逐渐增大,电力火灾隐患逐渐增多,传统变电站消防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基于泛在物联思想,介绍了一种全过程、全时段、全要素监控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智慧消防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班级管理原本是为了有效保障教学秩序、促进以教学组织为首要特质的班级更有利于成就学生生命的完满和风采而存在的,然而随着班级授课规模的扩大,现实中本末倒置的状况却愈演愈烈,消解了生命灵动的班级管理,而使其逐渐深陷“物”化的泥潭。以下笔者将主要从三方面对其加以反思。一、教育对象的“物”化教育对象的‘物”化并不是指实实在在的物化,教育对象是学生,不管你承认与否、你的态度如何,他始终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而不是物“。物”化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学生观问题,在现行的或者说传统的教育管理当中,学生并没有被当成灵动的生命体——人…  相似文献   

13.
宋扬 《基础教育参考》2011,(12):23-23,74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理念,是基于对管理科学、人文科学以及人的行为科学等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索,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理念使管理者从以“物”、“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更高级的管理。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对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感悟。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校招生》2018,(9):15-18
【行业概述】 贸易,指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实现商品交换的活动,属于商品流通环节,核心就是交换。从最初的以物易物逐渐演变为现代的以一种媒介(金钱)作贸易平等代换的贸易形式,贸易受商品经济规律影响及制约,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在社会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项脊轩志》"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归有光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借项脊轩,这小小的书屋,述说了归家这个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逐渐没落的历史,记叙了自己追求功名的心路历程,更发出了无力补天、抱憾生活的惋惜与哀鸣。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逐渐增大的时候,像距逐渐减小,像的大小也逐渐变小;当物距逐渐减小的时候,像距逐渐增大,像也逐渐变大.上述规律,可以把它归纳为这样一句简短的话:“物近、像远、像大;物远、像近、像小.”这样,记忆起来就比较容易,而且应用也方便.例题用同一只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拍照时,要使底片上的人像再大一些,应当:()A.人离照相机远一些,暗箱拉长一些;B.人离照相机远一些,暗箱缩短一些;C.人离照相机近一些,暗箱拉长一些;D.人离照相机近一些,暗箱缩短一些.解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  相似文献   

17.
三四岁孩子的活动能力逐渐增强,认识的东西也逐渐增多,毛巾、勺子、钥匙链等都会被他收入自己的“百宝箱”中,一有机会就拿出来玩。孩子那种专注的神情,不亚于古玩鉴赏家,心理学家称之为孩子的恋物情结。孩子为何有恋物情结呢?在婴幼儿期,孩子会通过各种感官来满足探索的欲望。为满足触觉的需要,孩子会玩毛巾、毛毯、枕头等。另外,当父母察觉到孩子有兴奋或愤怒的情绪出现时,也常常随手拿些东西来安抚他。于是,孩子便逐渐与这些物品产生了感情。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他的这种恋物情结会慢慢淡化。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克莱斯特(Heinrich von Kleist)的小说《侯爵夫人封·O》为例,首先分析了文本内人物间"少即是多"的交际模式:从差强人意的口语到公开可信的书面文字,关掉了声音,屏蔽了身体,却达成了共识。跳出情节,不可靠叙述者的省略不语有效地刺激了文本与接受间的互动张力。媒介从信息源的一部分抽离成独立的他者信使,为更好传递信息而逐渐自隐的词在描述物的同时也定义了物。  相似文献   

19.
桃的种种特性使其在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信仰影响下形成了对桃的灵物崇拜,并逐渐发展成一种文化信仰,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桃文化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班级物型环境建设是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带班实践,谈一谈在班级物型环境建设中,班主任要注意的几个关键词。一、关注过程在班级物型环境建设上,学校和班级往往都会统一布置,虽省时、省事,但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班级物型环境建设应当是师生共同建设、慢慢设计并逐渐形成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