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构成要素和构建原则,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并重点对评价体系中的核心要素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出发,运用经验判断与定义推演相结合、文献研究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遴选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构建权重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最终形成由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评价指标经过一致性检验,内容效度较好,可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价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社会服务作为高职院校基本职能,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驱动力,是深化产教融合的资源集聚力。从内在要素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主要体现为专业建设上的对接性、人才培养上的有效性、师资队伍上的适应性、条件设施上的保障性、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性;从外显要素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主要体现为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服务行业企业发展能力、服务人才成长发展能力。对其考核评价,则可从内部控制性评价和外部考核性评价两个方面展开,两种评价方式关注重点和目标诉求应呈现差异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调研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体系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从理论体系、构成体系等层面提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评价及思路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增强自身社会服务能力既是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需要,更是提高自身竞争力,具备可持续发展力的需要。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就必须了解国内外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现状,根据区域经济和自身特点,找准社会服务的定位和内容,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基于协同创新探索教师社会服务对应评价体系的搭建思路,有利于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与质量提升,促进院校、教师与企业共同发展。在协同创新模式下,针对教师社会服务构建评价体系,需要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协同创新在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以此为基础,按照评价服务意识项目、评价融合企业程度、评价教师团队作用等搭建思路,实现教师社会服务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  相似文献   

7.
赵京丹 《科教导刊》2023,(18):17-19
社会服务是我国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文章基于宁夏多所高职院校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从宁夏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的实际出发,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明确了宁夏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实现策略:强化宁夏各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理念和服务意识,提升师资专业水平,增强自身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社会、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重要职能。目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存在服务类型单一、服务成效不明显、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要深度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持续提供技术支持,全面共享优质资源,服务乡村振兴。同时政府要完善保障机制,发挥导向引领作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论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要能力。现行激励机制缺位以及观念上的偏差,是制约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此,应建立开放式的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体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改变教师观念、树立教师"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意识,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对自身应承担的社会服务责任越来越重视,但实践中普遍存在市场意识缺乏、服务水平落后、服务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是其学校建设的重要关注点,改革培养方式,增强毕业生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能力,促进就业,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才能得到社会和企业、民众的广泛认可。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平稳运行的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11.
行政人员在高职院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制订高职院校行政人员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应有之义。基于高职院校行政人员专业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采取修正式德尔菲法初步构建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高职院校行政人员专业能力指标体系(修订版),包括准则层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4个要素和指标层17项要素;运用决策试验和评价试验法来确定评价指标之间的影响关系,确定原因度最高的5项指标为文化素养、管理知识、学习思考能力、政治素养和业务知识,其中业务知识为核心指标;原因度最低的5项指标为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行政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其中行政管理能力为核心指标。最后,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法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及优先次序,以百分制的形式赋予各评价指标相应的分值,并对指标层各指标内容做出具体释义,从而构建起高职院校行政人员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在高职院校行政人员建设选才、用才和育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顾客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指出高职院校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构建应以顾客对教育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为检验标准.阐述了构建顾客导向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必要性,提出高职院校应通过转变观念,推进教育服务文化建设;提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着力于增强“两个适应性”;多方联动,协力推进等途径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旅游新业态崛起,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旅游产业需求脱节现象严重,有必要探索旅游管理学科专业建设的"社会适应性"变革。从社会发展、学习者需求、学校定位、学科专业自身发展规律等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着手,在充分参考并分析普通本科及高职院校专业适应性相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综合考量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构建该专业社会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往往强调结果而忽略了学生获取知识内化成自身能力的过程,因此探索顺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是当今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本文以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系网络专业为例,阐述一种全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3DCC)的开发以及实践运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服务地方经济不仅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和使命,也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之一。新时期,为促进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者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从新时期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入手,对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探析了新时期构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机制的现实意义,最后探究了新时期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职生占大学生总数的3/5,科学评估其就业状况成了党和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充分考虑高职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的基础上,探索了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价值、原则和指标体系,力求能为管理层决策和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东5所高职院校20181名学生和211名辅导员进行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男性辅导员以及专职、专业对口、获得职业资格认证、所带学生200人以下的辅导员获得的职业能力评价更为优秀;辅导员在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质量水平不高;5年以上辅导员进入职业倦怠期。由此提出: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要重点关注男、女辅导员的性别互补;按照工作年限推动分类别培训;对辅导员加强实操技术类专项培训;结束辅导员二元制用工,实施无差异对待。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不仅应是教育教学专家,还必须具备行业企业的实践经验与知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可遵循“双证书”型→“双能力”型→“双融合”型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成效。  相似文献   

19.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也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反映和体现.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主要包括人才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文化服务、咨询服务.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夯实服务基础、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服务机制、健全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职院校职称评审体系存在诸多问题:评审标准硬套,考核体系不全面,评审主体单一,导向作用不突出等。对此,应当在坚持科学设置指标,加强日常考核,评价主体多元等原则的基础上,探索以指标量化为导向的高职职称评审体系建设。从制定科学合理的量化方案,突出动态调整的评审重点,实施平衡协调的分类评定,保障公平公开的监督措施四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职称评审在人才培养中的指引作用,促进高职院校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