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洪群 《孩子天地》2016,(6):156-157
数学源于生活的,细心观察,在生活中会发现处处有数学,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也需要生活事例的帮助加以理解。教学时,教师可适当设置一些灵活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学会数学思考。在生活中感受数学,主动学习;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充分实践。这就是"回归生活"的学生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2.
"数学认知理解",简单地说,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文中将数学认知理解简称为"数学认知理解".笔者认为,数学认知理解就是指学生在已有数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知识的恰当心理表征,逐步形成丰富的、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的思维过程. "理解"是一个日常生活用语,也是教育实践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 但在我国数学教育实践中,尽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花的时间不少,但学生却对数学知识缺少深刻理解,原因固然多多,对理解本身的认识不深刻,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实际上,理解的功效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很特别的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初步认知。这个初步认知对每个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面对刚开始的数学知识,有些可以比较容易地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有些却需要加入一些分析思考,而这些分析与思考有的时候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困难。因此,教师要注意用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问题进行引导。这些引导,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理解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74):57-58
通过对学生复习现状的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缺乏总结,对章节的复习只是停留在做题上,缺少对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的形成和完善过程。因此,让学生学会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组织、编码和提炼,主动建构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优化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思维导图"更是发挥了强大的应用功能。我们常常利用"思维导图"学习、记忆、思考、理解等。  相似文献   

5.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在解决问题时充分体现其指导作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就是刘德武老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给我们的启示。一、在假设中"排除"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知识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的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学习者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总是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数学活动基本经验和理解走进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探究和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很特别的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初步认知。这个初步认知对每个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面对刚开始的数学知识,有些可以比较容易地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有些却需要加入一些分析思考,而这些分析与思考有的时候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困难。因此,教师要注意用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问题进行引导。这些引导,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理解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常听有的老师抱怨:讲了这么多遍的题目,学生还是不会,累啊。眼观当前的数学教学,多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这种灌输知识的方法其实是把学生当成了盛知识的容器而已,而不是一个能独立思考、能自主获取知识的个体。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效。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数学写作是能够让学生对自己已经形成的数学方法和知识进行再思考的新型学习方式,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并理解数学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数学写作能够将数学的一些概念、定理和公式等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已学内容的认识,还让学生在重新梳理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自我反思,促进自身的全方位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写作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0.
<正>高中阶段,有部分学生觉得数学学科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明老师,是一位让数学变得"简单"的老师。刘老师是怎样让学生热爱思考并享受思考的呢?又是如何立足于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呢?我在刘老师的课堂上发现了如下几点。一、在探究中激活数学思维众所周知,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1.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是对于数学知识的高度的总结。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数学思想,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同时,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进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2.
党忙对 《成才之路》2012,(14):17-I0012
正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这一点无可非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思考交流的场所,为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需要提倡合作学习。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以每个小组为单位,按照要学的内容,来互动交流并作探讨,完善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使同学们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最终取得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梁彦 《学苑教育》2023,(34):16-18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能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度思考,使学生能在主动思考和探究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处理能力。本文从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改革入手,针对学生质疑释疑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究,系统论证了培养学生质疑释疑能力的具体手段和方法,旨在能全面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显著改善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有思想深度的课,能给学生留下长久的思考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能把具体的数学知识忘了,但数学中思考问题的方法将会得以延续.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数学知识和观念的培养,通过一些数学思想的传授,让学生形成一种"数学头脑",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正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就是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去创造、去获取数学知识,而不是生吞活剥地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一、尝试、感悟——激活已有活动经验选择最简单的例题,便于学生理解算理,研究算法,数学  相似文献   

17.
吴华平 《教师》2008,(10):108-109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总是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做数学作业随便,字迹潦草;有的学生错误百出,不肯纠正;有的干脆就不愿意做数学作业。这时,作为老师的你也许会抱怨你的学生越来越不像话。但是,我觉得你是否应换个角度,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一下,你布置的数学作业有问题吗?我个人认为应重视数学作业的设计。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巩固,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优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方法和技能的获得以及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8.
数学知识需要形式化的表述,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必须经过朴素而火热的思考。老师的责任是返璞归真,运用适度的非形式化方法,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展现数学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1)把数学教材中形式化的表述顺序颠倒过来;(2)认识到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往往来自于个别范例和具体活动;(3)帮助学生揭示数学的内在联结;(4)将火热的思考提高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上来。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理解和巩固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老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以及数学思维和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学习,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20.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成功的导入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直接指向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导入呢?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冲突式导入儿童学习数学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儿童也总是以自己的方式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儿童对数学的理解总是在不断地实现"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可见,制造认知矛盾冲突,是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