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体     
近来,"学报体"被称为"新八股""新古典"范式在学界引起争议。按照中国古代文论的定义,"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语体、风格等,而西方从雄辩术修辞到诗学修辞,指向文体的原始意义是"以文字装饰思想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什么当今所谓"学报体"会引起学界的争议呢?由于"文章体制与时因革",文体的兴衰反映了一种时代风气和思潮。静观当下在各种考评制度牵引下,我国学界人人都要求写论文,为应付各种评价考核而写的论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章以哀婉的笔调抒写了一个旧时代文人处于动乱的年代里,面对“逃走如飞”的匆匆时光而产生的那种无奈与怅惘。文章用语讲究:一是巧用修辞,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可视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的整散结合,加上口语叠词的运用,读来很有音乐的节奏美,典雅之至。设计理念:对于《匆匆》这篇美文,在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上,是注重赏读语言(那音乐的节奏美,那哀婉缠绵的语言中所透出的缠绵心绪——剪不断,理还乱)还是注重悟道理(人生如梦,爱人生,爱时间——入木三分,震颤人心),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我内…  相似文献   

3.
正在一次作文课上,十多岁的郭刚写下了自己的理想——做一名理发师。老师提醒他,"要有点志气",同学们笑话他,"郭师傅!没出息的郭师傅!"他哭着问母亲:"我是不是比别人傻?"母亲笑着告诉他:"我的儿子是最聪明的。""那……理发师是不是没出息呢?"母亲想了想,肯定地说:"理发也会有出息。""可是,他们为什么笑话我?"母亲拉着儿子,让他看芝麻中那一粒饱满出众的米,"好儿子,你和他们是不一样的——就像这一粒  相似文献   

4.
英语表达中,作者有时为了强调某一部分,加深读者的印象,追求生动有力又富于音韵的表达效果,常常采用叠词(doublet)这一修辞手段.下面拟就笔者所见叠词现象作一浅析。一、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构成叠词如 black and blue(青一块紫一块),toil and moil(劳累苦活)setbacks and reverses(挫折倒退)  相似文献   

5.
王俊娟 《快乐阅读》2011,(20):177-177
《社戏》是鲁迅先生回忆儿时看戏的一场经历,整篇文章透露出浓浓的乡情。那淳朴善良的人们,宁静而古老的村庄,还有弥散着麦香的夜色,让人回味无穷。读《社戏》能让我们感受到那深厚的乡土气息。文章中说道,"一家的客,几乎都是公共的"可见村庄不  相似文献   

6.
一是填补空白。如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给定的几组词扩展一段话;或者补写文章留有的空白,如改写诗词为散文,对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文章结尾进行续写。二是化具体为抽象。如让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表达抽象的心绪情怀;结合生活,化文字为具体景  相似文献   

7.
一、语言切入,感知结构特色1.交流资料,揭示课题。先让学生说说对朱自清先生其人其文的了解,而后紧扣课题,理解“匆匆”的意思。告诉学生叠字叠词是我们汉民族语言的重要特色,朱自清先生特别擅长运用叠词。  相似文献   

8.
叠词是我们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经常涉及到的,叠词运用得当不仅可使文章语言生动流畅,通俗亲切,还可以最少的文字  相似文献   

9.
刘彩云 《学语文》2005,(4):45-45
叠词是将音、形、义完全相同的两个字连结在一起而形成的词,“借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借声音的和谐张大语调的和谐”.是汉语言文学的一种特有的修辞现象。《珍珠鸟》一文运用了大量的叠词,这些叠词的运用为其增添了不少秀丽隽永的神韵。笔者将文中叠词的修辞功用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叠词进行了分类,并针对每一类叠词,提供了在Antconc中的正则表达式,方便各类叠词的提取。基于1对4《傲慢与偏见》平行语料库对翻译汉语文本中的叠词展开研究,发现在翻译汉语中叠词的分布符合Zipf-Alekseev的分布规律,词类的分布同样符合该规律。在了解翻译汉语中叠词分布规律的同时,最终帮助译者更好地使用叠词这一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11.
黄素 《海外英语》2020,(6):26-27
叠词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其音、形、义使文学作品绘声绘色,朗朗上口.《西厢记》中有大量叠词.这些叠词韵律优美,句式整齐,成就了《西厢记》清新俊雅、生动活泼的艺术风格.该文主要从叠词的类型和翻译手段入手,简谈叠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刘春燕 《快乐阅读》2011,(27):83-83
很多学生在平时已积累了不少的作文素材,练笔文章也写了不少,然而一到真枪实战时还是会没有章法,写不出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的高分作文来。作文的语言是文章的肌肤,语言贵在修辞。一、妙用"比喻"比喻是汉语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抬头仰望,头顶上是一片璀璨的星空。那是我们说不尽、道不休的诗歌星海。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即事抒怀诗等等,正是那一粒粒的明珠。走近它们,不易。但它们闪闪的招引却让我们依然脚步不止地向它们迈进。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代作家阿城的小说《溜索》文质兼美,选入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本文就从语言的音韵节奏和语言艺术方面去品析。1.叠词运用,凸显和谐美《溜索》是阿城的一篇随笔小说,篇幅虽短,却使用了38次叠词,这使得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具有一种表层的音韵之美。除此之外,小说在叠词的选用上还体现出一种深层的音韵之美,具体来看,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选用了两种叠词的搭配形式,一种是常见的搭配,如"慢慢流""望望天""黏黏的血""急急地离开"等,还有一种是陌生化的搭配,如"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  相似文献   

15.
<正>下图两枚古玺,业经方家品鉴,确系先秦之物。其形制、文字如图,尺寸原大,双面通体镏金。揖陈平先生指点,初试研究,相与交流。一、文字识读按陈英杰先生观点,左印上字为己,"上己下口为已,郭店楚简习见"。  相似文献   

16.
印海拾珍     
<正>下图两枚古玺,业经方家品鉴,确系先秦之物。其形制、文字如图,尺寸原大,双面通体镏金。揖陈平先生指点,初试研究,相与交流。一、文字识读按陈英杰先生观点,左印上字为己,"上己下口为己,郭店楚简习见"。  相似文献   

17.
曹石珠先生是《修辞学习》的老作者 ,我作为该刊的老编辑 ,读过石珠先生不少精彩的文章。记得 90年代初 ,《修辞学习》开展“无标点文字”讨论时 ,石珠先生是积极撰稿者之一。前不久 ,石珠先生将他的新著《形貌修辞研究》清样寄来 ,嘱为之序。尽管我手头压着的任务很多 ,鉴于石珠先生是未曾见过面却神交已久的朋友 ,更鉴于看到石珠先生所写的材料中 ,强调说明他的《形貌修辞学》和《形貌修辞研究》两书 ,都是始于他对标点符号的研究 ,尤其是在《修辞学习》开展“无标点文字”讨论后 ,受到争鸣的启示 ,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写成的 ,既然与《修…  相似文献   

18.
修辞是润色文字的重要手段。凡执笔行文,对字、词、句要进行反复的考虑和修改,想想用什么字恰当,用哪一个词准确,用哪一句话贴切,怎样写才生动。“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关。”(何其芳《谈修改文章》)。许多名作家,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正是以字斟句酌的态度来学习修辞,研究修辞,运用修辞。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的初稿中有下面一句话:  相似文献   

19.
印海拾珍     
<正>下图两枚古玺,业经方家品鉴,确系先秦之物。其形制、文字如图,尺寸原大,双面通体镏金。揖陈平先生指点,初试研究,相与交流。一、文字识读按陈英杰先生观点,左印上字为己,"上己下口为己,郭店楚简习见"。又:楚帛  相似文献   

20.
卓欣莲 《海外英语》2011,(12):237-238
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体现语言韵律美、形象美、修辞美的典型手法,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叠词在多种文学体裁及日常生活语言中运用广泛。但是由于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该文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叠词进行归纳对比,初步提出了一些汉语叠词的英译方法,并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