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高等教育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中,如何通过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来直接或间接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是增强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国际竞争力”这个概念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全新的、用以衡量或反映一国社会经济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能力的“量化概念”,“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与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已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环境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孤立发展。培养具有国际眼光的人才,以增强国家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已成为各国  相似文献   

3.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是我国高校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科技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我国面对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发展任务而赋予高校的重要历史使命。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史表明,凡是创新能力强的国家与民族,其科学技术和经济就越发达,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就越强。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实施综合素质教育中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提高综合国力及竞争力的需要。面向21世纪的创新人才培养,对我国高校来说无论从  相似文献   

4.
“入世”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加入WTO这一永久性组织以后,我们的高等教育将更迅速、更直接、更全面地面临国际竞争的挑战,高等教育在很多方面将直接面向市场,在人才培养、教育软件市场、国际招生方面体现出各自的国际竞争力,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需要:1、创建一流的大学、发展一流的学科、培养一流的国际型人才;2、凸显我国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的科研对社会的服务功能;3、自觉引入和运用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综合国际的竞争,教育则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否拥有世界一流大学是一国家在全球教育竞争是否具有优势的标志,世界一流大学在学术成果,师资力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直接推动经济发展等四个方面提高着所在国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世界竞争力发展趋势杨元华在一个激烈竞争的世界里,提高综合竞争力是振兴本国经济和加强综合国力的主要手段,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各国进入21世纪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几年来,各国都把提高综合国力作为振兴国家的基本国策和奋斗目标。随着世界经...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将更迅速、更直接、更全面地面临国际竞争的挑战。研究和关注中国高等教育的应对策略,目的是更好地加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促使高等教育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较早对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的两个机构是国际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国际经济论坛在1994年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对国际竞争力所下的定义为“一国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IMD则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下,与世界整体中各国的竞争比较,所能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系统能力水平”。它最早提出了影响各国国际竞争力的八大因素: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影响、金融实力、基础建设、企业管理能力、科技实力和人力资…  相似文献   

9.
国际分工深化与国家经济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利益,但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劣势日趋明显,直接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因此必须以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为核心,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战略来维护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0.
餐饮文化在一个国家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特有的风俗文化与社会习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餐饮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等因素,中美两国餐饮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也表现出各自的优势。中国餐饮业可以扬长避短,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高技能和高素质劳动力的多少将直接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对国家未来的繁荣至关重要。“雷奇报告”作为一项英国技能领域长期调查的最终结论性报告,关注英国在未来全球经济中的繁荣与公平,提出发展世界一流水平技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加入WTO后对设计专业的重新定位,要主动与世界接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设计人才,必须广泛吸收世界先进国家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1月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对高校来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专业既是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逻辑起点。高水平行业高校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数量占到其中的1/3,在新的形  相似文献   

14.
据新华社报道,2000 年7 月11 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了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我国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排名比前一年度下降了2 位列第31 位。我国的科技竞争力继1999 年从1998 年的第13 位下滑到第25 位后,2000年又滑落至第28 位。有关专家分析后认为,我国人才的的综合素质较低,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国际竞争力报告》的参评国家有47 个,与其它国家相比,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我国相关指标的排名比较靠后。例如,我国在15 个与企业技术创新直接相关的指标中,有三分之二指标排在30 …  相似文献   

15.
大力加强国际化教育提高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分析了各国政府重视教育国际化并采取的相应对策,论述了用世界经济与科技的最新发展成果培养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能够迎接未来挑战的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要增强整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中国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战略必须立足于全球化,以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清华大学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提出了这种能力的内涵及加强国际化教育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国际竞争力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高低 ,与一个国家的竞争活动能力密切相关。如果说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全球化是导致各国竞争加剧的根本原因的话 ,那么 ,中国加入WTO将使我们更迅速、更直接、更全面地面临这种国际竞争的挑战。为了便于描述各国在全球竞争中的能力 ,学术界很早就提出了国际竞争力这一概念。 1996年 ,美国《关于产业竞争力的总统委员会报告》中认为 :“国际竞争力是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 ,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 ,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的能力。”直到 1998年 ,《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17.
论国家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认识和强化国家凝聚力对一个国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当我们主动地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努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时候,更显出其紧迫性和必要性。本从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入手,对国家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系以及如何增强国家凝聚力以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是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是培养民族自信心和国民向心凝聚力量最深厚的土壤。“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能否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创新的关系,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要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创新的关系,至少要把握以下三点: 首先,创新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才能实现其提高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目的。这是因为: 第一,文化的发展具有很…  相似文献   

19.
来势迅猛的全球化浪潮正在席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对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教育领域都产生着冲击和影响。为了适应全球化新形势的要求,山西省的高等院校必须发展成为能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训中心,才能真正为发展山西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今年最新公布的“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科技竞争力已从1997年的第20位上升到1998年的第13位,成为推动我国国际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纳入“国际竞争力报告”的国家和地区保持在46个。1998年我国国际竞争力排名从1997年的第27位上升到第24位。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帮助企业保持竞争力的能力。(据《中国信息报》我国科技竞争力升至世界第13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