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记者通过深入的新闻采访,掌握了真实、具体、丰富的新闻事实材料之后,便要进行新闻写作。新闻报道写作体裁主要是两大类:消息和通讯(包括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当记者必须首先把消息写好。  相似文献   

2.
写消息,在一些人看来很容易。其实写好消息最难。写好通讯的记者大有人在,而写好消息的记者,屈指可数。写消息难,最难一点就是它短。要在很短的篇幅中,把事情说得很生动、很吸引人,很不容易。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多。例如把语言搞得精炼些,就是一种办法。但写好消息最基本的还是选好角度的问题。其中,选好“接近点”是一个重要的技巧。请看这样一条消息的修改。第一遍是在原来基础上的修改,是在文字上的修改。第二遍是改写,即在角度上有一些变化。先看第一遍修改,改过以后,自然是好多了。现  相似文献   

3.
人物消息是以消息的形式报道新闻人物、反映其思想和事迹的新闻体裁。近年来,笔者发现众多报纸中,人物消息少得可怜。许多通讯员、记者一涉及写人物,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物通讯、人物特写。这也许是“消息写事,通讯写人”的说法给人们思想上留下的框框。对先进人物,可以用人物通讯来反映,也可以用人物消息来报道。用通讯介绍人物,固然写得生动活泼、具体细腻、富有文采,还可以较深地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但笔者以为,它毕竟不是报道人物的唯一写作形式。采用消息的形式不  相似文献   

4.
导语是新闻体裁所特有的部分,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或亮点。作为记者,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消息。可见,导语在消息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一个时期以来,记者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一说组织典型报道,采写重点稿件,就非要数千字以至上万言的所谓长篇通讯、深度报道等,有的宁愿把消息拉成通讯特写,却不愿把通讯、特写精写成真正有新闻价值的消息。总认为写消息这几百字的“豆腐块”不解渴,没有力量,分量太轻,既反映不了重大主题,也写不出气势和深度。笔者从采写的几篇获省一、二等奖好消息中体会到,有时舍弃“全”而“重”的通讯,选择“偏”而“轻”的消息,更能让主题凸现,  相似文献   

6.
一些老新闻工作者常讲:“要学会报纸工作的十八般武艺,当多面手。”意思是说,要逐步掌握新闻写作的各种体裁,如消息、通讯、专访、特写、调查报告、工作研究、评论、杂文、札记等等。做到写作上需要那一种体裁,自己就可以使用那一种体裁。有些记者、通讯员已经这样做了,或者正在这样做,并且已经写出了许多好稿子。可是,也有不少记者、通讯员不敢向新闻写作的各个领域进军,只会写消息、通讯,不会用别的体裁.你让他向别的方面试一试,他总是为难地说:“我不会.”作为一名记者或通讯员,如果只会写消息、通讯“老两  相似文献   

7.
新闻特写——写人写事,文情并茂,感染力强,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作为一名职业记者不仅须熟悉消息、通讯等采写手法,而且应学会新闻采写的十八般武艺,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职业媒体人。新闻特写正是展示记者写作文采的一块芳草园地,应下功夫掌握它的采写技能为我所用。那么,什么是新闻特写?  相似文献   

8.
像勤恳的渔民、辛劳的樵夫、繁忙的采购员的满载而归,当记者采访回新闻素材的时候,那愉悦之情也自不待言。但对前者来说,可以暂告段落或就此完结的事情,对于记者却意味着,仅仅是完成了一次工作的前半。他必须毫不停歇地进入下一道工序——写作。 当一名会打枪的兵 新闻作品的体裁有消息、通讯、言论、特写、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记者要将他采回的素材加工成哪一种产品呢?按说,应当是“因材定体”。适于写消息就写消息,适合写通讯就写通讯。但我们敢说,所有新闻素材都毫无例外地可以加工成消息。因为消息是最能体现新闻作品特点与功能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体裁。甚至我们有时干脆就把消息叫做新闻,说新闻就指的是消息。消息作为新闻家族的一个成员,他的名字竟可同全家族的名称通用,足见其在整个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闻特写这种体裁,该怎么说它呢?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特写成了报纸同电子传播手段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外新闻大家如是说。特写是多种新闻体裁中最富表现力的一种形式——国内同行有此议论。其言也朗朗,其理也昭昭。然而,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不少人只是把新闻特写作为采写动态新闻的副产品:新闻特写之前是动态消息;动态消息之后才是新闻特写,或者只有动态消息而无新闻特写。新华社驻雅温得记者梁贵和真有点儿敢于突破,  相似文献   

10.
新闻特写既寓事、理、情、景于一体,又以新、短、快、活而见长,是一种特征显著的新闻报道体裁。它通常被认为是从消息和通讯中派生出来的,它与消息一样需要简要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但消息旨在说明新闻事实的基本情况,而特写则以绘声绘色地报道新闻事实而取胜。特写与通讯都要求用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但通讯侧重于向读者展示新闻事实的纵向面,  相似文献   

11.
谈起写消息,不少记者和通讯员常常产生这样一些看法:有的认为,一条消息几百字,登在报上只是一个“豆腐块”,没有什么分量,更起不了什么作用;有的又觉得,写消息比较简单,找两个例子,再加上个“帽子”就成了,用不着下什么功夫采写,也显不出自己的水平……这些看法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对消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二是对如何写好消息更是不甚了了。 在一次讨论新闻改革的座谈会上,有位报纸副总编的发言,较好地回答了前一个问题。他说:“新闻是报纸的主体。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采访札记等多种新闻体裁。但是新闻中的主角又是消息。这不是哪个人的主观意志说了算的,而是  相似文献   

12.
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内容之一。它常常以人物新闻、人物通讯、人物特写、人物专访等体裁出现,采取以事服人、以情感人的表现手法赢得读者喜爱。人,最关心的是人。只有人情才能打动人。“富于感情——这是写好作品的最好手段”(高尔基语)。我想,“富于感情”,也是写好人物报道的最好手段。因为没有情感的人物报道,任何巧妙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是新闻机构所发布的,对新近发生和变动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访问记、小故事等多种体裁。其中消息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通讯是报刊上大量采用的一种文体。据统计,消息类稿件占新华社每天播发的各类稿件总量  相似文献   

14.
刊林漫步     
西方通讯社要求记者掌握消息、通讯、述评、特写等各种新闻体栽的写作方法,尤其要精于消息的写作。他们对如何写好消息都有书面的手则,归纳起来最重要的有如下几点: 一、标题 要简洁醒目。如美联社记者劳伦斯·戈布赖特的代表作标题:《林肯总统遇刺目击记》;1994年出版的《新闻报道精品选》中还列入了新华社记者写的新闻标题《一曲“凤凰琴”感动亿万人》、  相似文献   

15.
消息报道与其它新闻体裁相比,具有精要、迅速的特点,是引导舆论、服务大局最直接、最有力的工具。 每当和同行们谈及要写好消息的精品时,一些人总是说,我经常活动在基层,采访的总是一些平常小事,没有好题材,怎么能写好消息呢?我的体会是,在采写新闻报道时,不仅要追求不同凡响的重大题材,而且要善于采访在人们寻常可见的平凡的人  相似文献   

16.
现在,无论是中国好新闻还是河南好新闻的评比,30年来都是沿袭着按体裁(即按形式)而不是按题材(即按内容)划分的办法。主要分三大类,即消息、通讯和评论。涉及通讯写作的问题很多,限于时间问题,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只能限制在通讯写作最基本的问题上。那么,什么是通讯写作最基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是新闻机构所发布的,对新近发生和变动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访问记、小故事等多种体裁。其中消息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据统计,消息类稿件占新华社每天播发的各类稿件总量的95%左右,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通讯式的消息?顾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像通讯的消息,也可以说是用写通讯的形式写的消息。通讯式的消息,我有时也叫它消息式的通讯,也就是用写消息的办法写通讯,这种通讯看起来很似消息。这就是我对这种新闻体裁的“土解释”、“土定义”。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白庆祥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来概括通讯式的消息:“总而言之,它是用消息和通讯的两种文体交叉的写法写作的新闻文体。它既有消息主题的客观性、严肃性,又有通讯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性。”他还称赞说,这是我在新闻体裁写作方面的突破和创新。这种赞扬让我有些汗颜,因为这…  相似文献   

19.
周易 《新闻知识》2003,(11):48-48
写好人物新闻,是新闻短下来、精起来的一个重要手段。 人物消息是近年来被许多媒体忽视的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如何才能写出有影响的人物消息?笔者认为要过“四关”。 “体裁关”——同一新闻题材,能用人物消息处理,一定不要拉扯成人物通讯。要善于以小见大,以短见长。 一些记者有这样的误区,即同一个新闻题材,认为写通讯块头大,分量重。写消息是“小儿科”,  相似文献   

20.
<正>现在,无论是中国好新闻还是河南好新闻的评比,30年来都是沿袭着按体裁(即按形式)而不是按题材(即按内容)划分的办法。主要分三大类,即消息、通讯和评论。涉及通讯写作的问题很多,限于时间问题,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只能限制在通讯写作最基本的问题上。那么,什么是通讯写作最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