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叠音词和重叠式合成词均由两个相同的汉字组成,但二者决不可混淆,因为叠音词属于单纯词,而重叠式属于合成词. 可是,笔者发现三套影响甚广的大中专现代汉语教材中,对叠音单纯词与重叠式合成词的定义不太一样,而且同一个词有的教材划在了叠音词里,有的教材却归为了重叠式.  相似文献   

2.
王跟国  裴瑞玲 《语文知识》2013,(1):38-39,51
许多汉语教材中叠音词的定义与所举的叠音词词例有抵牾之处,本文分析了叠音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有些叠音词并不是纯粹的单纯词,并针对"叠音词"与"叠字"、"词的重叠"、"重叠式合成词"等概念使用混乱的情况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3.
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重叠而成的词。耍弄清叠音词是否都是单纯词和如何区分叠音的单纯词和重叠式合成词等问题,我们应先弄清单纯词和合成词的概念。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如“人、山、仿佛、法西斯”等,这些词本身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解释。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例如“人民、司机、语言学家”等,这些词包含的每个语素都表示一些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整体意义。要辨认一个词是单纯词还是合成词,必须从分析这个词包含语素多少入手,只有一个语素的是单纯词,不止一个语素的是合成词。有些叠  相似文献   

4.
字义指单字在一定语境中的含义。当我们在阅读中对某字的意义不能理解时,就需借助注疏或字词典。但旧注和字书往往存在着字词界限不清、又说异称及文字讹误等现象,这就使我们又面临了一个怎样正确判定字义的问题。对此,本文拟谈一点肤浅体会。 一、划清字词界限,正确判定字义 无论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字与词都不是同一概念,字义并不全等于词义。汉语中的词,既有单音节的,也有多音节的,而汉字对汉语的记录则基本上是以音节为单位的。这就是说,在记录单音节词时,一个汉字就代表着一个词,字义等于词义。如:“土”、“地”。在记录多音节合成词时,一个汉字只代表该词赖以合成的一个语素,字义只是语素  相似文献   

5.
四、词和词义(一课时)1.内容提要:词、词的构成(单纯词、合成词)、词义(单义词、多义词、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2.教学方法提示;①词的构成中的难点,是双音节单纯词和双音节合成词的区别。教学时,应重点突破。教学中的关键是:指明双音节单纯词的每一个字不表示任何意义,只有两个字合起来才表示一定的意义,如“伶俐”;有的双音节单纯词,如“参差(cěncī)”;虽拆开来每个字也表示一定的意义,但不是“参差”这个词的原有意义了。而双音节合成词的每个字至少包含一种意义。或是具体的词汇意义,如“宽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虽不能拆成“宽”和“阔”,但“宽”和  相似文献   

6.
南郊方言属于晋阳小片方言区,是太原话的典型代表之一。该词汇系统较好地保留了古语词的词形或词义,在形成过程中也产生了南郊地区独有的词汇,还吸收了相邻方言与外来词的成分。南郊方言的单纯词有单音单纯词和复音单纯词两种,合成词有复合、派生及重叠三种构词方式。其中的叠音词、分音词和"圪"头、"日"头等派生词最具特色,"儿"尾词的数量也比周边方言区多。通过对方言词中的单纯词与合成词构成情况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南郊方言比普通话的构词法更为生动丰富。  相似文献   

7.
认为汉语中有叠音式构词法构成单纯词者多喜欢举"姥姥"等词为例,但是考察发现"姥姥"是偏正式合成词,而不是叠音式单纯词。实际上,不仅"姥姥"不支持汉语里有叠音式构词法构成单纯词的观点,而且其他被举以为证的例词也都不是以叠音式构词法构成的。汉语里有没有构成单纯词的叠音式构词法还需要学界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念孙《广雅疏证》有关叠音词释义的术语种类繁多,运用灵活,今天我们研究叠音词的形音义,必须参考这些术语,读懂其训释。本文在考释《广雅疏证》卷六叠音词形音义的基础上,对王疏所用术语进行归类分析,并探讨其得失,以期探讨如何建立新训诂学科学规范的训诂术语。  相似文献   

9.
汉语词汇的复音化指汉语词汇以单音节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双音节为主的发展变化.为从构词的角度了解敦煌变文复音词(尤其是双音词),本文从中选取《茶酒论》一文对其双音词进行系统归类,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两大部分,又将单纯词分为叠音词和联绵词,合成词分为复合式和附加式几类分别辨析.其中,复合式合成词占有较大比重,与复音词发展的总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尤灿云 《考试周刊》2010,(42):28-29
叠音词在我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它之所以有这样的生命力,与它特有的音义组合形式是分不开的。对于叠音词的修辞功能,本文以史为序,以历代名篇为点,依次对叠音词引证分析。一者。不再重述它在不同文学样式中所具有的活力:二者.力避以往为表明它的作用时以句代词的笼统作法。分析时,不拘泥于叠音词的划分,旨在探究它的形式与其作用的联系,力求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