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龚自珍的西北史地研究著作主要有《西域置行省议》、《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上镇守吐鲁番领队大臣宝公书》、《上国史馆总裁提调总纂书》、《北路安插议》等.在这些奏议书疏中,龚自珍集中分析了西北边疆的历史与现状,尤其对当时西北地区的治理、防务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表现出鲜明、浓郁的时代精神,直至今日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疆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从十九世纪初期就开始广泛地引起许多爱国志士的密切关注。 1820年,龚自珍在《西域置行省议》中,最早提出新疆改设行省的政治主张。魏源是专门研究《元史》的,从1822年即留意西北问题。他熟谙西北史地掌故,先后撰《西北边域考》及《答友人问西北边事书》等著作,倡言新疆改设行省。在《圣武记》中,更明确提出“列亭障,置郡县”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读了刘埜同志的《龚自珍致邓传密佚札系年校注》(见《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第1期),颇受教益.但该文对龚自珍三封佚札的写作时间,言之不详,尚可补议,对于邓传密与龚自珍相识是否经李兆洛介绍,亦有疑可质.一、《致邓传密》佚札写作的时间问题,我同意刘埜同志的推断,均写于道光二年(1822年),但三札写作的具体时间,先后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一、龚自珍的“尊情”说与“感慨”说龚自珍(1792—1841).字(王瑟)人,号定庵,一名易简,字伯定,更名巩祚.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九年进士,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在其五十年的生命历程中遗留下的三百多篇杂文、六七百首诗词中充满着对封建统治的辛辣讽刺和犀利批判.著作有《定庵文集》,今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相似文献   

5.
书籍的命名     
中学课本所选的文言文,编者往往都注明选自什么书。为帮助同学们记住这些书名,下边简述书一般是怎样命名的。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的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称诸子百家。其中的“子”是“古代对百德有才之人的尊称”。因此,孟轲、荀况等人的著作、文集,往往以他们的姓 子来命名,如《孟子》、《荀子》、《墨子》、《孙子》等。也有以姓名 子的,如《韩非予》。又有单以著作者姓名来命名的,如《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的著作叫《陶渊明集》。《病梅馆记》作者龚自珍的著作叫《龚自珍全集》。古代文人除姓名外,还有字、号。因而也有以字、号来给著作命名的,如唐代大诗人李白,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中有这样一句:“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对其中“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句,课本上的注解是“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另查《中华活页文选》、《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以  相似文献   

7.
正龚自珍是嘉道之际的大诗人,是放言论政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启蒙思想家,他的创作与思想标志着古代传统社会结束和近代社会开端。《己亥杂诗》是龚自珍的代表作品之一。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4月23日),龚自珍被迫辞官,只身南归,往返期间创作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龚自珍在与其好友吴虹生的书信中这样写道:"弟去年出都日,忽破诗戒,每作诗一首,以逆旅鸡毛笔书于账簿纸,投一破篦中,往返九千里,至腊月二十六日抵海  相似文献   

8.
一、范文:《答司马议谏书》、《与朱元思书》、《报刘一丈书》。阅读提示:这三篇文章前两篇为书信体散文,后一篇为骈体文,又是写景文。《答司马谏议书》是以驳论为主的文章,文中有破有立,阐述自己的观点,答复批驳对方的指责。《报刘一丈书》是以叙议给合的写法,回答对方的“上下相学”的要求,用白描的手法漫画式  相似文献   

9.
魏源与龚自珍是好朋友,他们都是近代经世派的领袖,但他们在宗教思想和创作风格上颇有不同。就宗教思想而言,如果说龚自珍是由儒入佛,由禅宗而皈依天台,那末魏源则是亦佛亦道,禅净双修而以净土为归。 龚、魏二人的经历有不少相同之处。魏源比龚自珍小两岁,他早年(嘉庆甲戌,1814)也曾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又于道光戊子(1828)游杭州,“晤钱伊庵居士东甫,从闻释典,求出世之要,潜心禅理,博览经藏。延曦润、慈峰两法师,讲《楞严》、《法华》诸大乘”,而钱伊庵和慈峰二人又都是龚自珍佛学上的密友。  相似文献   

10.
清嘉庆年间,清王朝开始走向衰落。针对国内西北动荡的局势,爱国学者龚自珍致力于西北史地研究,在家学、朋友及国家时局的影响之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西北边防思想。虽然他的西北边防思想最终未能得到朝廷的采纳,但他的西北边防思想却成为日后新疆建省的滥觞。本文旨在发掘龚自珍的西北边防思想的渊源、内容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边郡一般设于少数民族地区,是秦汉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治理边疆的地方行政制度。西河郡为汉代著名边郡,在历史上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对其加强管理,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设立属国都尉、农都尉等职官,对后世边疆治理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明代“九边”设于何时 ?史书记载不一。在纷杂的史料中 ,作为明朝官修史书的《明实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比较可靠的线索。以此为基础 ,再结合其它史料 ,基本可以确定“九边”设置的准确时间 :初设于明成祖时期 ,经洪熙、宣德、景泰、天顺、成化各朝 ,到明孝宗弘治年间设置完成  相似文献   

13.
“边墙”是明清两代对长城的普遍称谓。明代修筑南长城的背景,是在“动分彼此”的情况下,为了消极地对付湘黔川三省边境苗族人民的起义斗争,封固疆围,更有效地做到“来则致截,去则不追”的。清代南长城的修复最先由铜仁的松桃开始。乾嘉苗民起义后,统治者在湘黔边境大修边墙、广设碉卡,企图“遏苗之来,截苗之归”。南长城虽然是封建统治者隔绝汉族人民和苗族人民联系的一个硬件设施,同时也是汉族人民和苗族人民源远流长的民族融洽史的一个历史铁证。  相似文献   

14.
宋代贡士庄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贡士庄是宋代专门为科举考生而筹资设立的教育经费组织.宋代贡士庄具有明显的教育公益基金属性,主要分布于江西、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四川一带.贡士庄的资产来源主要有官府财政拨款设立、官员改拨教育田产或废寺田产设立以及官员、士绅捐资设立三种类型.贡士庄的管理则有儒学管理、官衙管理、士绅管理的形式.资料记载表明,宋代贡士庄有较为明确的管理章程.元代初年,由于科举制度的废除,宋代贡士庄多被政府籍没或改作书院田产.  相似文献   

15.
"以突显部分代整体"的思维定势有助于人们经济简约地把握和认识世界。探究一个国家或一座城市的别称,对于了解其历史、地理、文化、物产以及旅游是大有禆益的。作为一种命名活动,别称同样体现了一般的命名机制,而基于语言认知视角解读其别称的研究却是一片空白。因此,文章选取人们熟知的国家和城市的别称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命名转喻观"来探讨别称的认知理据以及所遵循的主要原则,以期深化人们对命名转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唐朝政府在西域实行了屯田戍边一系列措施,这是古代西域农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对西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青少年口腔PH值变化规律。方法:从菏泽家政职业学院随机选取50名青少年学生,作为受试者。对所选学生每天18个时间点的口腔PH值进行监测并记录一周,并分析研究青少年学生口腔PH值变化规律。结果:采用t检验对不同时间点的口腔PH均值进行分组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显示:早餐前、中午10点、临睡前的口腔PH均值高于起床立即的口腔PH均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早餐后立即口腔PH均值高于早餐后5分钟口腔PH均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早餐后10分钟口腔PH均值高于早餐后15分钟口腔PH均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早餐前口腔PH均值与中午10点口腔PH均值的比较,p=0.21,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学生一天18个点的口腔PH值监测一周并记录数据作图结果显示:在"起床立即"时处于最低值,三餐的"餐后立即"时口腔PH均值处于最高值,三餐的"餐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口腔均PH值逐渐降低,临睡前的口腔PH值稍微升高。  相似文献   

18.
沪深股市证券投资组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5月6日至12月6日,我国股市正处于价值回归阶段,股份的信息含量较高,选择这一区间沪深股市各30只股票作样本数据,是迄今为止进行证券投资组合研究的最佳原始资料。若以均值-方差模型为理论基础、以二次规划为研究工具,在上述样本股范围内沪深股市各打出13组有效资产组合,并能勾画出沪深股市各自的有效边界以及由沪深股市有效边界共同构成的“新有效边界”。在此基础上则可对沪深股市有效边界及“新有效边界、的范围和特点、投资的最佳证券组合的变化及其相应折市场选择策略、有效证券组合的市场表面等问题作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宫春虎马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一方面继承了徐悲鸿、韦江凡写意的艺术风格,并增加了马的数量,以马多见长;另一方面又创立了婉约的风格,开辟马画的另一番天地。文章试图通过对宫春虎马画进行美学的分析,从理论上给予一种美学价值的判断,并指出其对于欣赏者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0.
"屯垦戍边"是兵团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随着兵团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国内、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屯垦戍边"已难适应边疆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屯垦戍边"向"教育戍边"的转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教育戍边"是实现稳疆、富疆的途径之一。文章从"屯垦戍边"向"教育戍边"的转变的历史背景、作用和意义及其实现的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