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邓学文 《文教资料》2008,1(15):93-96
孙中山基于民国成立以后民主共和屡遭破坏的教训,指出革命除了破坏外,还包括建设,并提出了革命建设的概念,认为革命建设是训政工作的重心,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地方自治自下而上地建设民国.不过,孙中山革命建设思想的内在逻辑存在矛盾,特别是以民治为基础的地方自治和以党治为目标的训政之间天然对立,为日后南京国民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实践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和争议.  相似文献   

2.
在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中,“革命程序论”反映了孙中山未能从社会制度上去洞察人民“民主”之智难开的原因,其“训政”的思想构成了统治者拒绝向“宪政”过渡的理论依据;“权能区分论”展示了孙中山对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能力的低估,但却蕴含着民主集中制的光辉思想;“五权宪法”论反映了孙中山超越欧美“三权分立”政体的初衷,但他的“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的设置以及监察权从立法院中独立,而置于大总统领导之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说明了“五权宪法”非但不能起到超越“三权分立”政体的功能,反之尚不及欧美政体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试验修订本·必修)教材中讲道孙中山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教材对此作了注解,但是学生仍不能形成全面的、正确的认识.本文就这一知识作一些说明,以帮助其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席勒的不少作品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传声筒”倾向,直接导源于“为一般而找特殊”的创作程序;但席勒在理论上对创作程序所作的概括却与此大相径庭,他认为,“从无意识之物”开始,到把这“无意识之物”转移到一个“客体”上去,是一切成功的文学创作所应遵循的基本程序。此论既是文学创作实战经验的理论升华,又寄寓着席勒对文学创作审美特征的深刻了解和对文学作品特有价值的肯定与期待。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为完成民主共和的任务,提出"革命程序论",将革命程序从开始到结束分为军政、训政和宪政三个阶段。"革命程序论"是实现民主宪政建设的路径选择,孙中山认为训政时期是完成民主宪政必不可少的过渡阶段,训政理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仍有缺陷。文章主要从以党治国和地方自治两方面论述孙中山的训政理论,并简要分析其对我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一生倡导和实践民族、政治和社会三大革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始终立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实际状况。其民族革命由最初狭义的反满发展到反清革命和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其政治革命是主张“破”与“立”的结合,提出了“权能分开论”,本文对此作出新解。关于孙中山中国式社会革命的措施,如“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等,本文亦有新的看法。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可称为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共和国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领导思想和崇高的革命风范。其领导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包括有领导本质理论、领导体制理论、领导用人理论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领导思想和治国方略的最高成就。其在领导实践中形成的恢宏的气度,顽强的意志,与时俱进的品格,天下为公的境界,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早期革命思想是在克服传统思想,抛弃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想,发展民主思想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完善的,到1906年底才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
黄辉明 《文教资料》2010,(35):113-116
在中国百年宪政进程中,伟大的民主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最先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宪政道路。他否定了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宪政模式,提出了独创性的"权能分治"宪政学说及其实现形式的"五权宪法"思想。孙中山宪政思想承前启后,具有重要的宪政理论价值,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局限性。反思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对于继续推进中国的宪政进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开发“孙中山在梧州”革命文化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在梧州革命活动史事,相关旧址、文物,以及后人纪念孙中山的标志性建筑,是梧州的革命文化资源,开发这一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必须做好相关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1.
孙洪伊是清末北方立宪派的主要代表,亦是当时全国立宪请愿运动中的骨干。辛亥革命的洪流又把他推到了与先前相对立的政治舞台上,赞助并参与民主共和,在反袁称帝呼应护国战争方面做出了努力,从而,他又成为活跃于民主派中的风流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节制资本"作为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一方面阐述了通过节制私人垄断大资本而防止国家为少数人所把持的理念设想,另一方面又提出了通过鼓励私人中小资本、发展国家资本从而振兴中华的民族诉求。然而因其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限制,"节制资本"思想有其既定的局限。尽管如此,"节制资本"思想的提出与发展确实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3.
孙犁把自己的创作定位为对真善美的书写,而他用力甚多的对根据地的革命及战争的描写也就成为“美的极致”。观诸革命带给华北农村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不难理解知识分子从启蒙走向亲近革命的心路历程。而在“告别革命”的时代语境下,重读孙犁的小说则为理解革命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4.
政党政治语境下孙中山民元让位问题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事业已经进入了类现代政党政治的斗争阶段.但从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整体进程看,辛亥前后的同盟会还不是一个成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尚不具备把握新生革命政权的能力.同盟会的政党缺陷虽然导致了孙中山民元让位的历史遗憾,但也为其后来的政党改造提供了历史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的探索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文章从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期间对提高政党的组织纪律性的探索出发,阐述了他对政党组织纪律原则与其对通过提高党员素质来加强党的组织纪律性方面的探索,力图说明辛亥革命在这方面失败的原因,希望能给我们带来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面对近代中国信仰与秩序双重转型,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出于急切的救国启蒙的功利主义目的,纷纷向强大的西方寻求思想资源,然而他们却仍然没有摆脱中国革命的"实质性传统",走出了不同于法俄革命、英美革命的"第三种革命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的政治革命的理念具有同构互演的特征。在西方政治思想中政治革命的理念历经古希腊至中世纪、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以后等四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各个时期的政治思想家阐述对政治革命理念的认识以及形成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无政府主义革命、法西斯式革命等模式。政治革命与政治改良、工业革命、历史循环论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和平年代,其理念潜移默化中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致力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合作主义包括广义合作与狭义合作思想.广义合作思想表现在孙中山世界大同的伦理观念、国共合作的思想及对外经济合作理念.狭义合作思想即合作社制度思想,贯穿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也是实现三民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合作主义和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基本共同点是两岸合作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孙中山前期民族主义思想,时间界定上指1909年以前。其内涵为:模糊的反帝、1905年之前的排满、1905年之后理性为主的反清又间带非理性的排满。同盟会各级言论机关的宣传使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转变为实际的社会效果。1907年河南籍留日学生创办于东京的《河南》杂志是孙中山要求各省留学生自筹言论机关的产物,《河南》作为同盟会河南分会的机关刊物担负着宣传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重任。在《河南》的舆论宣传中,一方面贯彻了孙中山民族思想,另一方面,在宣传中孙中山思想已有所异化。其贯彻和异化有多方面原因,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民国成立后政局并未好转的现实,让知识分子对以改换国体为目标的政治革命倍感失望。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证明西方国家宣称的民主、自由、平等,不过是强权的遮羞布。对中国和世界的同步失望,导致了改造世界的强烈诉求和对世界上层精英的反感。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政治革命之外的革命途径,并从改造世界的立场上分析和思考革命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契合时代心理需要,得到广泛传播和运用。社会底层和上层精英的对立构成知识分子眼中世界的基本架构和基本矛盾,推翻资本主义成为首要目标,以经济革命为表征、世界革命为依托的社会革命成为中共的基本主张,决定了中共一大纲领关于革命问题的基本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