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师教育项目以培养卓越教师和教师领导者为目标,构建起了以基于满足多样化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教学专业核心课程、基于实践反思和角色建构的教育实习课程为主体的优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彰显出学会学习、基于研究、反思探究、多元文化、理念引领等特征,凸显出对高质量教学的追求,体现了学习中心取向、专业发展取向、多元文化取向三个鲜明的课程建设取向。  相似文献   

2.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以培养卓越教师为目标,以全面综合的课程设置为优势,以富有成效的见习实习制度为特色,铸造了密歇根州立大学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的神话。在课程设置上,综合学习与写作课程,奠定卓越基础;计划课程结合主修学科课程,搭建卓越脚手架;教师教育课程,锻造卓越锋刃。借鉴密歇根州立大学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我国卓越教师专业标准,从高校层面改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增强实习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美国教师教育课程除了注重传统的任教科目的一般知识外,把思想、内容、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融入教师教育课程中,并强调掌握文理科教育课程和任教科目的知识结构,以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锻造教师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和提高其理解能力,从而培养教师良好的判断力,教师根据实践情景和学生学习特点决定如何表述和再现,有效地把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使教学成为真正激动人心的活动。这构成了目前美国学术整合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探讨其本质特征,以期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制定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前,教师教育课程价值取向过分强调理论化,或只注重师范生社会就业技能层面的训练,忽视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在价值。本文提出重构教师教育课程的路径:强调专业精神确立;实践取向的知识积累;教育智慧的培养;课程的有效整合;教育实践的有效创新;课程学习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经历了从知识取向、能力取向、标准取向向儿童学习结果取向的转型。前三种价值取向是以未来教师为中心,强调其基本教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后一种取向是以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用儿童学习结果来评价教师教育课程及未来教师的有效性,以确保教师教育的质量。这一转型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时代发展要求,美国专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由技术理性主义向整合主义发展,教学专业化发展也经历了相应的转变。20世纪中下叶占支配性影响地位的技术理性主义教师教育课程,主张对教师进行训练,让其掌握批量的教学技术理论知识。这导致教师教育课程出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分离、忽视了实践知识的情景性等问题,促使新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和实践的出现。整合主义教师教育课程关注对实践知识的情景性关怀、对个体知识的关怀,以解决目前美国乃至国际教师教育面临的问题——提高(职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强调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寻求理论本位与经验本位知识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美国"以实践为取向"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育实践活动贯穿教师教育课程学习的全部中心环节。课程设置以发展职前教师的实践能力为核心,课程设计将理论知识学习与田野实践有机整合,课程教学与幼儿园紧密合作,融入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教学理念,课程评价则重视职前教师在幼儿园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师资培养模式为我国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裴丽 《中国教师》2015,(3):50-51
<正>彭恩霖(Lynn Paine),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请问您认为教师教育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彭恩霖:我认为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教师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常常墨守成规,非常程序化。研究者们精心设计教师教育课程,花大量的时间研发教师培训项目,但是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没有真正理解师范生和一线教师是如何学习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巨大分离。大学为师范生开设了很多理论课,关注课程知识和教学法,然而大学并没有很好地将这些理论课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  相似文献   

9.
戴伟芬 《教育研究》2012,(5):147-153
学术取向、专业取向、社会(公正)取向共同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三大价值取向。专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以教育学科为中心,相信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知识基础的作用,在教育研究和专业评判的基础上,致力于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学术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以通识教育、任教科目为中心,通过教师掌握其知识结构,并把其注入教师教育课程中,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判断力。社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是在美国面对日益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把教师当做转化型知识分子,赋权增能,以社会重建、改造为中心,实现教育和社会公平。三大价值取向的思想体现出了融合与多元模式的思想特征和发展趋势,构成了当代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基本图景。  相似文献   

10.
体验式教学旨在寓教于乐,即通过教学体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变"苦学"为"好学",进而为"乐学"。本文凝练了密歇根州立大学实践类课程实施体验式教学的经验与启示,为推进与完善我国农林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重庆师范大学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确立了扎根乡村、协同培养、全面发展和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按照专业认证的要求制定了全科教师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目标预期,确立了在广度上能够完全覆盖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规定的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设计体现出通识教育课程突出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专业教育课程强调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课程注重教师专业素养培育、独立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小学教师培养的养成性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1月,全美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发布了题为《通过临床实践转变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国家优秀教师培养策略》的报告,进一步强调临床实践型教师的培养。密歇根州立大学作为这一领域表现卓著的领军者,在课程与教学专业教育硕士的招收对象、入学要求、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其培养方案,总结其经验教训对我国的教育硕士培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是苏格兰教师教育的目标和特色。苏格兰教师职前教育的"伙伴关系"模式为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提供了制度保障,而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教学则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之间建立了实质性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在教师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得以真正实现。本文以阿伯丁大学教育学院的本科初等教育专业为例进行分析,并简要地阐述了苏格兰的做法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美国一所普通的综合大学波尔大学为例,分析了美国综合大学中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在美国综合大学中,初等教育专业主要培养K-6年级的小学教师.波尔大学的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三方面:专业教育课程、全校统选的核心课程和选修的深入学习领域.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大学教师注重采用多种学习方式、突出对初等学校教育实践的认识和理解、注重实践模拟活动,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多样.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并以附件的形式下发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标准体现着"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课程目标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方面,分为九大块三十八个子目标为课程设置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标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包括六大学习领域三十四  相似文献   

16.
戴伟芬 《教师教育研究》2013,25(1):76-80,69
在教师教育标准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保障教师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前提下,受到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课堂评价的影响,美国推进了绩效标准本位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技能训练的标准,从教师观、教学观、教学知识基础观和评价观上提出了新的标准,以期把教师培养成为一位专业的智力工作者,形成基于情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让教师掌握多向度的、综合性的教学知识,注重教学整体质量的评价,促使高素质教师发展。这一改革构建了教学专业化的复杂性的理念,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从技能训练走向综合发展、对个体和个体知识关怀的实践取向的全人发展观趋势,为优化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安大略教师管理学院作为管理该省教师事务的专业自治团体,制订了以致力于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专业标准,同时对教育学院提交的教师教育课程方案进行认证,从外部进行监督,保证教师教育质量。安大略省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以团队教学为组织形式,强调各种形式的合作,重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专业具有以实践为本的价值取向,强调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和结果导向的应用性。文章基于服务学习的理论视角,以高校《社会服务项目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为行动研究载体,将教师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实践与项目的服务实践有机融合在行动研究的整体框架中进行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性课程具有教学场域回归日常生活、教学过程强调师生共学、教学策略串联时空以及教学成效上实现师生关系重塑等优势,但服务学习模式下课程实践教学存在资源不够、评价体系不明和组织管理不足等问题,应加强在地化的服务学习,在资源上进行内外整合,建立相对客观和标准的课程实践体系以及进一步完善课程的组织管理等,以期更好地实现课程实践的任务目标和成效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李培暠 《大学教育》2024,(1):104-108
高校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专业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自身言行为学生阐释工匠精神。专业教师在教学全过程融入工匠精神这一思政元素,其根本是以生为本,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努力。其不仅体现了知识体系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统一,而且强调了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联系,进一步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以漆工所展现的工匠精神为论述视角,以教师为主体,探讨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旨在深入发掘工匠文化内涵与工匠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学习领域之一,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应体现数学学科逻辑,但不能走向极端;应体现教育逻辑,知识深度符合学生认知,内容情境符合地域文化;应体现整合逻辑,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情境之间的合理化整合.小学数学教师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认识有待深化,教学所需要的内在专业和外在条件缺乏足够支持导致了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为此,应在教师教育中,提高教师实施综合与实践教学所需要的专业水平;在教学实施中,以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为本,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注重教学目标的确立和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