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包拯非其长嫂养大“长嫂比母”之典已流传900余年,致使世人皆知包拯是其长嫂养大的。其实,这是一种误传,因为包拯并非其长嫂养大,而包拯次子包绶才是其长嫂崔氏抚养,近年出土的包绶和崔氏墓志铭证明这一点。在包拯孝肃墓的附葬区内,有包拯夫人董氏墓,长子包、长...  相似文献   

2.
论包拯的民族观肖建新古往今来,包拯名声远播,几无出其右者。史称:“里巷妇人稚子莫不知名”①,“小夫贱隶,皆知姓名”②。然人们知其民族观者不多,研究者对此也较少思索涉笔。之所以如此,也许事出有因。虽然包拯曾于庆历五年(1045年),奉使契丹,但考察其仕...  相似文献   

3.
包拯是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王尧臣榜进士。这一榜科举考试,与包拯同年登第者(即"同年")共1418人,其中成名成功者较多,文彦博、韩琦2人官至宰相,包拯、吴奎等7人为执政,在北宋历史上较为罕见。年长仕晚的包拯与其同年关系融洽,尤与其同年中高官者交往甚密、联姻结党。在朝中同年的支持、帮助下,包拯为官26年升迁27次,在斗争激烈的北宋官场中屹立不倒。包拯配合宰相文彦博、韩琦等排除异己,掌控朝政,以至于出现了天圣五年(1027年)榜同年长期执政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近半年多来“白水事件”给美国总统克林顿带来了困扰。“白水事件”会不会成为又一个“伊朗门”或“水门事件”,这事件会否导致对克林顿总统的弹劾,人们十分关注。美国弹劾总统是怎么一回事,历史上有无弹劾总统的先例呢? 在美国历史上弹劾总统的先例是有的。1868年就发生了一起弹劾总统的案件。被弹劾的总统是美国第十七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这次弹劾虽然审理结果宣布总统无罪,但是  相似文献   

5.
宋仁宗年间,当朝天子仁宗的生母李后蒙冤,流落在外,幸而遇到包拯,得以一雪沉冤。李后被接回宫中后,痛斥仁宗,并命包拯杖责仁宗。包拯左右为难,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打龙袍”,既维护了孝道,为李后出了气,又保留了仁宗的尊严,使皇帝亳发无伤,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6.
两晋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成熟时期,监察机构和官员的设置逐渐专业化,弹劾程序日益固定化,弹劾文也出现了格式化的倾向,许多弹劾先例和“故事”也成为后来实施监察时的理论依据和事实支撑,而被援引。两晋南朝时期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刚正不阿的监察官吏队伍,涌现了一批重要的监察官员和家族,弹劾文化日趋稳定,深刻地影响这整个官僚群体的日常行为和国家治理。两晋南朝时期的弹劾文化对当下的监察体制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7.
[故事开路]包拯,是我国人民非常熟悉和敬佩的“清官”。他铁面无私,执法严峻,有许多佳话流传于世。公元999年,包拯出生在庐州合肥(今安徽省)。他十岁那年,有一天和姐姐一块儿到花园里游玩。游兴正浓时,姐姐问道:“你长大准备干什么事?”“做个为民办好事的清官。”包拯眼睛一眨  相似文献   

8.
颍州人王向是北宋名臣包拯的女婿,因其英年早逝,事迹罕有所闻。1973年出土的《包拯墓志铭》揭示了包拯与王向间关系的历史线索。王向之父王平,其兄王回,其弟王囧先后进士及第,在《宋史》有传,父子四人都擅长文学,与曾巩、王安石等人交游密切。特别是王向王回兄弟与苏轼苏辙和曾巩曾布在嘉祐二年同榜及第,形成了可媲美“三苏”的“一门四进士”“兄弟同登科”的儒林佳话。王平与包拯同在御史台为官,因其刚直家风与包氏家风同声相应,进而结为姻亲,王向作为包拯长婿,是包拯家族的重要成员。对王向父子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和细化包拯研究,补充和拓展阜阳历史人物研究。  相似文献   

9.
儒家的人才观、重礼治、仁“爱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等思想深深影响了包拯的法律思想,并被付诸他的法治实践。惟透视他的吏治实践和法律思想所表露出的博厚而又富于时代特色的懦学内蕴,我们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和评价包拯其人。笔曾就“中正慎罚”是包拯法律思想的重要特征作了初步探讨,本则进一步从包拯法律思想与懦家学说的渊源和关连融合的层次上,对其深厚的思想内涵试作挖掘。  相似文献   

10.
在著名的京戏《赤桑镇》中,作为监察官员的包拯下令处死了自己的亲侄子包冕。原因是包冕作为一个地方官,竟然贪污皇帝用来赈济灾民的粮款。故事中展示出包拯深受道德煎熬的一面:自幼丧失父母的他,全靠兄嫂抚养成人,供养读书,从而有机会科举得中,步入仕途;而对他恩重如山的兄嫂,又只有包冕这么一个独子。面对嫂嫂的责骂,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而是要维护司法公正。为了解脱自己所处的道德困境,包拯跪地直呼“嫂娘”,并保证为她“养老送终”。  相似文献   

11.
王琳 《教书育人》2004,(3):61-62
我和包拯坐在主席台上好得意,我望望台下,哇噻,美女如云啊!我不仅看见了三位大美女,还有李隆基、猪八戒,最令我兴奋的是我见到了我的偶像鲁迅。我正美得冒泡,只听“哐”一声包拯把手中的话筒使劲一摔,大声喊一句“升堂—”哎呦,我的老包呀,我告诉他好几遍了,这不是他的开封府,是辩论会,他到底还是忘了。我赶紧提醒他,看他一脸黑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真正加强和有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该文主张目前应从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出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方向,不断加强和完善我国执政主体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除传统的构件外,还可以从票选制、直选制、竞选制、任期制、监督制、弹劾制等制度中吸收其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13.
在戏剧舞台上,包拯是以脸黑出名的。为了表明他为官清正,铁面无私,戏剧家们给了他一副黑脸。所以他亦被称为“包黑子”、“黑老包”。这当然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无可厚非,但也确实造成了一些对包拯其人的错觉。本文在这里不是辨误,而是欲澄清事实,使人们更准确地了解包拯的法制思想,并从而更全面地认识戏剧舞台上的包公。  相似文献   

14.
包拯的少年时期行踪成谜。即便是1973年出土的包公墓志铭也没有记载。墓志铭是包拯的同年进士、同为枢密院副使的吴奎撰写的,其中对于包拯29岁中进士之前的记载仅有“始于孝闻于闯……公幼则挺然若成人,不为狎戏,长弥禺厉操守”。  相似文献   

15.
对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议》进行生产性阅读,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所指向的社会形态现代性研究域,以“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和“依法执政”所指向的民主政治现代性研究域,为两大理论资源开发背景,解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理念的内涵,并从三个维度探讨党的执政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小鬼当家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嘱咐连篇,令人好似度日如年。妈妈是我家著名的“唠叨判官”,家中大事小事全由她批准后方可执行,要不如她的意,她就会嗦个没完没了,什么“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反正,我对她只能是言听计从,如果反驳,便又惹来“皮肉之苦”!日子再不能这样过下去!我和爸爸偷偷商量好,决定召开家庭会议,准备“弹劾”妈妈“唠叨判官”一职。妈妈不服气地说:“你们太没良心了,家中大到房产、彩电、VCD,小到鸡毛蒜皮,如果你干,你干得好吗?我就让你试干一星期,如果不行,我就‘弹劾’你。”“哎,‘唠叨判官’同志,别…  相似文献   

17.
高雪 《文教资料》2013,(29):155-156
弹劾公文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文体存在于历朝历代。从定义来看凡是承担批评官员缺点、检举官员行为、揭发官员罪状等职责或最终导致官员被定罪的公文都可以称为“弹劾公文”。弹劾公文发展到明清两代.责任意义依旧重大,明清宦官干政日益猖獗,贪污腐败之事亦常有之,弹劾公文在此期间承担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体现和发挥了举发不法之人、不公之事的功能,起到了政治武器的作用。明清弹劾公文针对的主体最明显的一部分为宦官.当然也不乏一些被主上偏爱的重臣,更不乏疏于职守的官吏。明清弹劾公文有言简意赅、直指要害之类,有分条陈列、长篇论述之类,亦有以史明事。以情动人之类。弹劾公文到明清时期涉及的主要文种有奏、疏、状、劾等,至清末,承担诉讼功能的文章又流行被称为“刀笔”。窥探明清弹劾公文不仅可以了解当时文书的形式及风采,还可以从文书语言及内容的角度体会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包拯是著名清官,他重视调查,主张为官应深入基层,在知民事晓民情基础上谏言施政。包拯重调查表现在:民政方面,躬亲基层调研而后建言限时勘决;民族交往方面,实地勘查地形和施政实效,革除弊政;司法方面,实地走访调查,开门办案,改善诉讼程序。其朴实作风植根于儒家忠君爱民、法家公正无私和其本人清心直道的价值观。包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调查实情来解决问题的朴实作风和政治品格,符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借鉴包拯的智慧和历史实践,有助于推动包公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注入马克思主义,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底色和特色。  相似文献   

19.
魏文彪 《湖北教育》2009,(12):52-52
据《人民日报》报道,江苏省睢宁县对中小学校长实行全新的人事改革,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实行“校长组阁制”。通过竞聘上岗的校长在拥有“组阁”等大权的同时,其权力也受到相应制约。按照睢宁的规定,对聘任制校长设立弹劾程序,10名教师联名即可激活弹劾程序。由全体教师公开投票,不称职票数达到50%时,予以弹劾。教育主管部门每年对校长工作绩效考核一次,4年任期届满综合考核一次,不合格者予以解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惊喜于“校长组阁制”的出台和真正实施.并期待它能带来多重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21年,巴西劳工党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劳工党的指导思想是包容性强、一直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的劳工社会主义,其内涵在建党之初、1994年输掉总统大选、2002年卢拉当选总统以及2016年罗塞夫被弹劾下台时发生了四次转变。在发展过程中,劳工党建立了核心小组、两阶段代表会议、多数联盟等基本组织。劳工党人竞选上公共职位、卢拉当选总统、罗塞夫被弹劾下台、工会的变化等都对劳工党的组织基础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执政时的劳工党以“实现社会公正,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着力将资源向下层民众倾斜,有序承袭并调整上任政府的经济政策。劳工党失去执政地位后,政策主张有所改变,包括强调本党立党根基与过去的政绩、塑造受害者形象占据道德制高点、攻击现政府的政策、精心策划竞选以谋求再次执政等。劳工党40年的发展与变迁,基本印证了政治学理论的分析。腐败问题是影响巴西劳工党发展的核心问题,对其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但劳工党的未来依然可期可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