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说新语·排调》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否?’皓正饮洒,因举觞劝帝而言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万寿春。’帝悔之”。在这里晋武帝司马炎以一个战胜者的国君身份,让一个亡国之君、阶下囚孙皓来作《尔汝歌》,无非是想以此来加以戏弄。没想到才思敏捷、不甘受辱的孙皓,出口成章,一连用了四个“汝”字来加以回敬,真所谓“圣人非所与熙也”,武帝自讨了个没趣,深以为悔。武帝之所以“悔”,其原因就在于“尔”和“汝”在古代虽然是第二人称代词,但它还有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排调》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否?’皓正饮酒,因举觞劝帝而言日:‘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万寿春!’帝悔之。”在这里晋武帝司马炎以一个战胜者的国君身份,让一个亡国之君、阶下之囚孙皓来作《尔汝歌》,无非是想以此来加以戏弄。没想到才思敏捷、不甘受辱的孙皓出口成章,一连用了四个“汝”字来加以回敬,真所谓“圣人  相似文献   

3.
讲《记王忠肃公翱事》,学生曾问:“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一句,两个第二人称代词为什么选用不同的形式?“而”和“汝”的位置能否调换?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把文言第二人称代词的细微差别辨析清楚。文言第二人称代词常用的“汝(女)、尔、若、而、  相似文献   

4.
人称代词是表示自我称呼和相互称呼的词,多用来代替人的名称,是体词性代词。分为表示自称的第一人称代词,表示对称的第二人称代词和表示他称的第三人称代词。运用人称代词,可避免某些表示人物姓名的词语重复出现,使行又更为简炼。古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除了可使表达更为凝炼的功能外,还可以表达鲜明的感情色彩。古汉语第二人称代词有“尔”、“汝(女)”、“若”、“乃”、“而”,这些词或褒扬赞美,或贬抑轻慢,体现了人物不同的褒贬爱憎。本文将就古汉语第二人称代词的渊源发展,谈谈古汉语第二人称代词的感情色彩。一、无明确感…  相似文献   

5.
古代汉语第二人称代词有“尔、汝、女、而、乃、若、戎、子”等八个。“子”很早就失去了尊称的意味,而具备一般代词的所有特点,是普通代词。方言的影响,加上古代汉语假借字、通假字的活跃,是造成古代汉语第二人称代词多至八个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的第二人称代词多至八个:尔、汝、女、而、乃、若、戎、子。列举书证说明“子”是对称代词,澄清学术界的一些误解。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加上古代汉语假借字、通假字的活跃,作家使用汉字的习惯和任意性,造成了古代汉语第二人称代词多至八个。  相似文献   

7.
二王《杂帖》中的人称代词系统与上古汉语及中古时期其它的文献相比都有明显的不同,那就是相当简单。它的第一人称代词只有“吾”,第二人称代词只有“汝”,第三人称代词只有“其”和“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固是由于地域和方言的不同。《杂帖》只有一套“吾、汝”对称法说明这是从上古延续下来的鲁方言中固有的一种人称表示形式,在魏晋时期它仍在口语中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孟子》中的人称代词共有三身,其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我”,而且功能也最健全.第二人称代词仅有汝(女)和“尔”两个,第三人称代词“之”和“其”的功能都不健全.《孟子》中使用于谦称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也有称代的功能,但均非代词.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的第二人称代词多至八个:尔、汝、女、而、乃、若、戎、子.列举书证说明"子"是对称代词,澄清学术界的一些误解.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加上古代汉语假借字、通假字的活跃,作家使用汉字的习惯和任意性,造成了古代汉语第二人称代词多至八个.  相似文献   

10.
高诗令 《文教资料》2010,(10):45-47
《论语》中孔子的话语中用来表示第二人称的代词有“女”、“尔”两个字。但“女ru”只表作第二人称单数代词,而“尔”既可作单数,又可以作第二人称复数代词。从孔子话语中表示第二人称单数代词的不同用字.我们可以看出《论语》并非一人理事编撰而成。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中的人称代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说新语》中的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有“我”、“吾”、“余”、“予”、“身”等,第二人称有“汝”、“尔”、“乃”等,第三人称有“其”、“之”、“彼”、“伊”等。这些人称代词,除第三人称“伊”较为晚出外,其他都来自经传古籍,有的还可以上溯殷、周的卜辞和金文,是古老的人称代词,反映了上、中古汉语之间的承传关系;同一人称,同时并用几个代词,这同上古汉语也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2.
上古和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最明显的差别在用字不同。如第一人称代词,现代汉语只有“我”而上古汉语除“我”之外还有“余、予、吾、台、朕、印”等。《尔雅·释诂》就说:“印、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第二人称代词,现代汉语只有一个“你”(有时用敬称“您”),而上古有“尔、汝、女、若、而、乃”等。第三人称代词现代汉语用“他(她、它)”,上古和“他”大体相当的有“其、之、厥、彼”等。  相似文献   

13.
汉语表达对称的方式丰富多样,显示出汉语强大的表达力。第二人称代词是其中的一种。用第二人称代词表达对称符合语言交际的“经济原则”。以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三个时期的著作《世说新语》、《水浒传》、《荼馆》等为语言材料,对汉语用第二人称代词表达对称的方式进行历时研究,可以发现:第二人称代词在对称表达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由于文化传承“优胜劣汰”及语言内部发展等原因,从古到今,用来表达对称的第二人称代词数目呈递减趋势,最后定位于第二人称代词“你”。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写作理论将人称分为三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这本来是很清楚的。可是近年来,人们对叙述中是否有第二人称的问题发生了疑问,多数意见否定有第二人称的存在,有一本高校写作教材这样写道:“在叙述中,有时会有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出现,这是不是第二人称的叙述呢?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不是。我们同意后一种意见,……实际上凡第二人称代词出现的地方,不过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称代词I,you,he,she等。若有两个或三个人称代词并列作主语或宾语时,你知道它们应该怎样排列吗?同学们要注意,在人称代词的排列顺序上,英语和汉语的习惯是不同的。汉语可以说“我和你”,“我和老师”,而英语则说“you and I(m e)”,“the teacher and I(m e)”,所以我们不能按汉语习惯套用英语。那么,人称代词该如何排列呢?按英语的习惯,人称代词(包括主格和宾格,单数和复数),人名或称谓词(属第三人称)由and,or等并列连词连接时,通常按这样的顺序排列:1.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并列时,第二人称在前,第一人称在后。例如:Y ou a…  相似文献   

16.
释“尔汝”     
黄宗羲的《柳敬亭传》中有云:“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这句话中的“尔汝”,高巾语文课本第三册的注释是:“亲昵不分彼此,以你我相称。”此注含混,杆格难通。“尔”与“汝”作为两个第二人称代词,连用则是动词。动词“尔汝”有两个不同的义项:一个是表示~方轻蔑地呼人;一个是表示彼此亲昵地相称。前者如《孟子·尽心篇》:“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将不肯接受被人用“尔”或“汝”,轻蔑相呼的精神扩而充之,就会干什么都符合于义的要求了。)再如《北史·  相似文献   

17.
《楚辞章句》和《孟子章句》都是具有相当口语性的著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东汉时期的语言。代词是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词类,我们以这两部著作为语料,试图了解人称代词在东汉的发展状况。我们发现,至少从东汉开始,人称代词已经有了相当明显的趋同与集中趋势;第一人称代词集中于"我",第二人称代词集中于"汝"。  相似文献   

18.
《楚辞章句》和《孟子章句》都是具有相当口语性的著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东汉时期的语言。代词是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词类,我们以这两部著作为语料,试图了解人称代词在东汉的发展状况。我们发现,至少从东汉开始,人称代词已经有了相当明显的趋同与集中趋势;第一人称代词集中于"我",第二人称代词集中于"汝"。  相似文献   

19.
通常指代“谁”(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的代词是人称代词(Personal prono、In)与汉语不同的是,在英语中人称代词有主格与宾格之分。 主格即做句子主语的形式。人称代词主格形式常常位于陈述句之首,请看表格: 1.人称代词(主格)又称一遨单数复数第一人称I飞、e第二人称youyou第三人称he,she,itthey宾格即做宾语的形式。人称代词宾格形式常常位于动词与介词之后,请看表格: 人称代词(宾格)又称~一竺单数复数第一人称』11eUS第二人称youyou第三人称him,her,itthem 指代属于“谁的”的代词是物主代词(Possessiv。Pronoun),即“我的,你的,他…  相似文献   

20.
马建忠先生出版《马氏文通》以前,汉语没有名、代、形、动等词类名称。马氏之代字者,代词也。《马氏文通》代字章之“发语者”、“与语者”,“所为语者”,即分别指今天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本文试就马氏“与语者”(第二人称代词)作一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