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2011,(6):43-44
【设计理念】 “让笔下的人物会说话”是对应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所作的习作讲评课。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写人的习作,但对习作中“人物对话描写”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学生平时的习作,很少写到人物的对话;或者即使写到,表达形式也很单调,内容也不生动。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写好人物对话,我们结合“人物描写一组”,从小处着眼,把“让笔下的人物会说话”作为这次讲评课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语言描写。  相似文献   

2.
正对话是表达主人翁思想感情主要方式,也是人物性格特征的一面镜子,直接流露人物内心世界,对塑造人物形象起着重要作用。之前,一直流行着这么一句话:"作文需长不要怕,只要学会写对话。"但是如果只强调对话形式,忽略了对话的品质,就很难达到习作所要表达的效果。平时,多数孩子在写人物对话时如同表演大合唱似的——"百人一个腔,千人一个调",句式单调,内容空洞,索然无味。如何引导学生将对话写得既具体又生动且有趣呢?笔者认为必须在  相似文献   

3.
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是沈从文先生的学生。汪曾祺刚开始学习创作小说的时候,喜欢的人物之间的对话写得非常漂亮,喜欢让人物用诗意的语文交流,而且富有哲理,有时甚至让人觉得很“玄”,以显得有深度、深刻。沈从文先生看了这些作品,对汪曾祺说:“你这是两个人在对话吗?你这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沈从文先生的意思是,这些对话写得不像是真人在说话。  相似文献   

4.
练习课题:《玩得最开心的一次》(口头训练) 要求:以“写人”为主,要着力刻划人物的外貌、神情、对话、动作。做到合情合理、体现个性。写少年儿童更要符合年龄特证,以突出纯洁、美好的童心。《小桔灯》、《夜走灵官峡》两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范例。本练习要求学生从范例中得到启示,通过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的课堂讨论,注意到环绕文章中心,写好人物的外貌、神情、对话和动作。指导要点:1、第一步要解决好“写什么”。启发学生勾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考虑准备写哪件事。让学生在讨论中比较出写“哪一次”、“玩什么”是自己“最开心的”,以审清题意。 2、第二步解决“怎么写”。要把开心味写出来,应该着重在“怎样玩”的问题上写好人物的神态、对话和动作。可以让学生再读读《小桔灯》中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5.
吴龙 《教育革新》2009,(11):35-35
对话,就是文章中人物所说的话,它主要指两个人的对答.包括一个人的“独自”和几个人的“会话”。在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里,对话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有了好的对话。文章不仅会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显得更加真实自然。现就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的对话进行探究,引导学生理解对话艺术的作用及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言为心声”。在小学生记叙文中,语言描写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对话描写又是语言描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指导学生写好人物的对话,是写好记叙文的一项重要训练。笔者在多年实践中总结了以下“五法”:  相似文献   

7.
人物对话是把握人物性格、揣摩人物心理、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感悟文本思想内涵的重要途径。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课程核心目标的观照下,“人物对话”有效教学策略是:聚焦对话内容,读出话中“事”;观照对话情境,读出话中“人”;捕捉对话情感,读出话中“情”;揣摩对话样式,读出话中“形”。抓住人物对话,引领学生感知语言的魅力,走到阅读的高处。  相似文献   

8.
“记一件事”或“写一个人”是记叙文教学中常用的作文命题。这类文章往往都要涉及到人物的活动,尤其是语言活动。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同学在写这类文章时,很不善于运用人物对话来表现主题思想,有的同学甚至整篇文章只是叙述事情的经过,不见人物说一句话。这种写法,既不符合生活实际,又使文章显得平淡无味,死气沉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运用好人物对话呢?我有以下几点做法:1.引导学生感悟说比叙述生动。说是让事件中的人物站出来说,叙述是作者描述。例如:叙述———放学了,我正要做作业,妈妈告诉我楼上…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写人物对话时,几乎千篇一律是“某某说”而不是“怎么说”,这种普遍现象说明对话提示语的教学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在对话提示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每次出现变化的对话提示语,在后续的学习中学会梳理、分类,以有效积淀多种类型的对话提示语,并在分角色朗读、仿写等语言实践中努力内化该知识点,以逐渐习得灵活运用对话提示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对话描写中让人物说“自己”的话,保证语言个性化,是写活人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描写人物对话要做到“话到人到”,即人物一张口,其性格就立现,其形象就栩栩如生展现在你面前。要做到这一点,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人物说“自己”的话——具有鲜明个性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教学思路 学生习作之所以不生动、不具体,“写不好人物对话”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本单元习作力图结合学生实际,通过例文让学生明确:  相似文献   

12.
著名作家叶圣陶曾经指出:“写人物的文章,根据实际的如传记,出于虚构的如小说,都必然有对话.”为什么写人物的文章,都必然要写对话妮?试对小语七册的习作例文《高大的背影》作一分析,便可明白:一、写对话可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当“妈妈背着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向前走”时,作者记叙了三轮工人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实际上,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这四种能力实质上都和对话有关,“听说”是对话的形式,“读”实际上就是和文本对话,“写”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对话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人物对话,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好的人物对话,能突出人物的个性,揭示人物的灵魂,使人物形象活在读者的心中。鲁迅曾说:“显示灵魂的深者,每要被人看作心理学家,尤其是陀思妥夫斯基那样的作者。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集外集·〈穷人〉小引》)鲁迅自己便是这么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他小说中人物的对话不仅表现了人物的面目,而且显示着人物的灵魂,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是鲁迅小说中人物对话的一个显著特色。读鲁迅的小说,我  相似文献   

15.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小学语文中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小朋友学写这类作文,不仅要写好文中人物的外貌,还应该写好人物的语言。俗话说:“言为心声”,因为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等方面的特点,往往表现在语言中,无论是精彩的人物对话,还是生动的人物独白,都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相似文献   

16.
《爬天都峰》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写了暑假期间“我”与爸爸去黄山游玩,与一位老爷爷互相激励共同爬上天都峰的事。根据本文对话较多,语言朴实,含义深刻的特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一、细读对话,初步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后,要引导学生细读文中的对话,引导学生体会思想感情。文中出现了两次对话。第一次对话只有短短的两句话,看似平淡,却表现出说话人的复杂心情。引导时可抓住“也”进行揣摩,“也”字在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天都峰又高又陡,“我”年龄太小,老爷爷年龄太大,…  相似文献   

17.
在写人的作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非常重要,其中的对话描写又是重中之重。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发展故事情节、表现文章主题的重要手段,从这个角度上说,写好人物的对话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对话最容易反映对话双方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难点。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俗语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作文教学应着力于令学生“想写”,并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9.
看图写话,重点是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画面,结合生活经验,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清楚。教学“放风筝”的看图写话,教师可以结合准确使用动词引导学生把动作写具体,并想象人物的对话、心理,用例文引路,指导学生互评共进。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一门艺术,指导朗读也是一门艺术。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多有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文中常穿插有人物对话,于是指导学生朗读人物对话又成为了一门艺术,只有掌握了这门艺术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