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有着渊源关系。坚持以马克思分析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为指导,注重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和审视经济全球化,深刻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一把“双刃剑”的客观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2.
马书敖 《新疆教育》2013,(11):78-78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由面到片、由片到圈、最终组合成世界文明的过程。自文明形成到资本主义出现,人类经历了“点”、“面”、“片”、“圈”的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的作用则是把“圈”进一步扩大,引导出一个“世界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也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即资本主义构造了“世界文明”。因此,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问题,“圈”的限制被资本主义突破了,历史继续其“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构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与“趋同论”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 ,是当代人类经济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 ,在全世界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相互沟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一种整体化过程和趋势。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看 ,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趋同论”是当今世界上两种基本社会制度 ,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激烈较量在思想领域中出现的一种理论。西方某些学者混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最终将融合为一种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新的社会制度。对全球化与“趋同论”的辨析 ,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或全球化的形成取决于生产力、分工和交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才有了“世界历史”或全球化的趋势,但是实现和完成这一趋势则是资产阶级做不到的。科学社会主义与“世界历史”或全球化趋势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联系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把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完整地表达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的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全球政治、化领域也发生相应显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仍是指导我们分析、认识当前全球化的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仍具有现实理论意义,它指出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前景,这也是全球化的最终走向。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一个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的深刻性,不仅在于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够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诊断资本主义社会,考察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更在于他们的全球化思想所蕴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光芒,这就是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整合。尽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今日的全球化理论不可同日而语,但马克思主义关于全球化的基本观点、价值观和方法论仍然是分析当今全球化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7.
一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是当代人类经济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世界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相互沟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一种整体化过程和趋势。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看,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趋同论”是当今世界上两种基本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激烈较量在思想领域中出现的一种理论。西方某些学者混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全球化是过去已出现的“世界历史”现象的发展,它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但又并非完全资本主义化。因此,它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和对外开放思想都与今天的全球化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虽然主要以英国为例证,但却是一部研究全球性经济的巨著,它从生产的本质和再生产过程阐明了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方式的基础,并分析了19世纪资本主义列强“以地球为战场”的激烈争夺,19世纪的世界市场与20世纪的经济全球化,既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又有多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文豪 《华章》2011,(33)
诞生并成长于旧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曾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对资本主义深刻的“分析与批判”而影响和推动着“世界历史”的进程;进入新全球化时代后,如何直面和应对这种因“时过境迁”而造成的“脱节”与“差异”,则犹显紧迫和重要.这是因为新全球化时代不但深刻地改变着旧全球化的构境,亦在根本上转换着时代问题之脉络和马克思主义的视野,进而转换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出场路径和把握时代的理论方式,新全球化时代构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之现实在场的历史地平线.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文化是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的统一体。文化全球化是一体化趋势和多样化倾向的矛盾运动过程。意识形态文化是文化的核心,是产生文化差异性的重要根源,也是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全球化最为彰显的原因。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取决于多种力量构成的合力,中国应当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的优势,为全球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做出贡献。为此,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建设,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西方敌对势力开始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新一轮“和平演变”攻势。为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安全构成的挑战;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构建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安全战略,坚决抵御和有力回击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图谋,确保我国政治制度安全。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经济全球化必须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的框架内进行。作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定的物质生产力和一定生产关系相结合的全球化过程。对于经济全球化本质的探讨,必须从总体上、从其所具有的二重属性上、从历史发展过程中和从主观和客观的结合上给予全面系统的把握,同时还应该把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经济国际化、文化全球化与政治全球化等概念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角度揭示全球化的根源和发展规律,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中关于全球化的思想,并结合实践确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和路线,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优先发展生产力,用自身有意识的活动克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实现全球更大范围的互利互惠性和公正性,最终实现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也相伴而生,而且其本身也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了.本文试图通过追溯反全球化的兴起及缘由,剖析反全球化的力量构成及其特点、力图对反全球化现象作一整体性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代国际经济生活凸现了生产全球化、市场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其实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组合、最佳配置所驱动的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客观历史进程 ,其速度、内涵、外延受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其利益流向和运行方式与社会历史形态相联系  相似文献   

17.
民族服饰演化的过程是内部、外部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现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没有一个单一的力量可以完全决定民族服饰变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甚至还有来自国际层面上的各种影响力。诸多力量总是在某一时期,以某种动力为主导的合力的形式(多种动力以不同的权重同时起作用)来影响服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从《共产党宣言》中可以看出,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是同步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全球化的动力。全球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是一个全面的进程。全球化一方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播.另一方面,它也加剧了世界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9.
日本高等教育中的质量保障体制和市场力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市场力量下日本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制的发展和变革,其中探讨了以分权和询省为导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估体制的故能和影响、经济全球化时期高等教育在全球市场力量中的变革、集权化故能的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进行的外部评估被引进的可能性、质量保障体制和市场力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In perhaps the first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act of global forces upon U.S. and Canadian community colleges, I examine their missions and structures, noting alterations associated with globalization. In my examination of Canadian colleges, I find that global forces, such as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truggle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and glob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do affect these institutions. These forces are influential in altering college behaviors, including changes to institutional mission and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That is, colleges are increasingly oriented to the marketplace, more responsive to public demands and preferences, and increasingly more directed by provincial governments to serve both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riorities.This paper is based upon a multi-case, qualitative, longitudinal study of seven (7) community colleges, four (4) of which are Canadian college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wo-fold: first, to identify and analyze actual institutional behaviors of community colleges as they adjust to demands inherent in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and second, to identify the evolving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college as a social institution, specifically by focusing upon the actions and conditions that have led to mission alt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