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业留言板     
《职业圈》2005,(7)
赚钱多多必读法则一、赢得起但输不起的生意最好不做。在做任何生意以前,你都必须考虑清楚:如果你输了,你是否输得起?输不起的事情你最好别做.二、总结别人的成败得失,但国外的案例你可以不用理会。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更不要鄙夷别人的失败。你首要应该做的是学会分析和总结现象背后的本质,找出别人失败或者成功的全部原因,取其长,补其短,做你自己该做的事情;而国外类似微软等那些故事,离你实在太遥远,你大可以不去管他。三、在能把握全局的前提下,不要追求事必躬亲。不要把自己搞得没有时间与朋友交流,更不要让自己没有时间去泡吧和上网,…  相似文献   

2.
人在江湖     
人一生下来,便处于众人的包围之中,并开始与周围的人产生一定的联系。而在人生的旅途上,不论做什么,都要与他人打交道。如何处理好与这些人的关系?正确的方法,也就像一位少年所说的那样,要“做一个让自己高兴,也让别人高兴的人”。其实,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重要的问题。我们与那位少年年龄相仿——16岁,一个刚开始步入社会的年龄。如何从一开始就解决上述问题,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如果处理好了,它会避免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而一位老者的话说得更好:“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这就是说,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考虑,不要强人所难。而在现实社会中,许多人却没有做到,他们总是单一地从自己的视角去看问题,用自己的思想去揣摩别人的心理,从不倾听别人的意见,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伤了别人自己还不知道。相反,懂得这一点的人,往往容易成功。NBA著名组织后卫斯托克顿说过:“我总是细心地观察自己的队友,当了解了每个人的特点后,在比赛中,我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而不强求他们做他们难以做到的事,结果比赛打起来十分流畅,每个人也都尽力发挥了自己的特  相似文献   

3.
李群 《职业圈》2006,(6):41
--财富,并非要像苦行僧似的用个人的力量去获得,善于与别人合作,善于利用资源,才能创造财富神话. 如果一个人只想靠自己的力量来赚钱,那么就是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一个人能干多少事情?只有把自己的很多想法,同时通过许多人来完成,才可以在短时间内干出大事业来.正像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李宁说的:做运动员是大家的想法我来实现,做老板是我的想法大家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创业留言板     
《职业圈》2005,(8)
创业之前不妨先做业务员创业之前可以先尝试做做业务员,但一定不要选择待遇优厚与招若干名业务员的公司,因为前者的业务不好做,薪水固然高,需求量往往不大或者不被人认可。一个运作良好的公司一定有自己的营销体系,你能拿多少钱完全取决于市场容量与占有率,加上你的勤奋与努力,这往往有一个比值,也就是提成。所以,你要去寻找能告诉你付出多少努力能拿到多少钱的公司。后者就更不能去了,那种工作是碰运气的工作,多一个人就多一个人去碰运气,因为一个运作良好的公司一定有自己的财务体系,多一个人就多一个人发工资,而市场是有限的,需要用多少…  相似文献   

5.
爱你至深     
"你不爱我!"有多少次你的孩子把这句话强加于你?作为母亲,你又有多少次按捺着内心的冲动不向他们解释你爱他有多深?终有一天,当我的孩子长大,能够理解驱使母亲做各种事情的良苦用心时,我会告诉他的。我爱你至深才打探你要去什么地方,跟谁去,什么时候回来。我爱你至深才坚持你一定要自己挣钱买自行车,虽然我们买得起。我爱你至深才保持沉默,让你自已去发现你精挑细选的朋友原来是个可怕的人。我爱你至深才逼着你把咬了一口的巧克力  相似文献   

6.
微观点     
周鸿祎360公司董事长、知名天使投资人如果是你想干的事情,在别人看起来可能是很难的一件事,不过你自已很喜欢,你不会觉得很苦。我开始创业那会儿是28岁。对我来讲,我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当老扳,我希望有一个平台、有一个环境,我可以控制一些资源,让我去创造一个新的产品和服务。冯军爱国者集团总裁我们希望靠事业来凝聚人.靠目标来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共同分享未来,我们和人才的互动关系是共同分享未  相似文献   

7.
子非 《职业圈》2006,(2):6-8
二十年前,如果有人提起创业,别人一般会叫他"个体户"; 十年前,如果有人提起创业,别人会尊称他一声"老板"; 五年前,如果提起创业,大家想到的基本就是"海归"、"网络精英"; 今天,如果提起创业,那么可能更多的人会联想到:你失业了吧?  相似文献   

8.
一位网友在我的博客留言说:"半小时前我很希望能管理一下自己的总经理,她给人的感觉实在是太盛气凌人了,对我们副经理也是那样,别人讲话还没讲完她就走了,给人的感觉是不尊重别人.是做经理都有这种气质呢?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望解答.谢谢!"  相似文献   

9.
《职业圈》2004,(4):29
上海李智问: 现在好多人都说最好的创业方式是加盟连锁店,利用别人的品牌和经验,不但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而且资金也有一定的节省.我有点心动,可又不知加盟时要注意什么?加盟过程到底如何?  相似文献   

10.
别人的意见究竟对我们来说有多大用处?我的看法是:没用!在这个社会里,以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智商,都可以处理诸如去哪个城市旅游,在哪个酒吧过圣诞,什么发型最适合自己等问题。一旦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基本上都是"大事",比如升学、就业、求职、婚恋等等,而在这些事上,别人的参与效果怎样呢?几乎等于零!日前我就亲身体验了这样一个过程,我在征询了  相似文献   

11.
史永翔 《职业圈》2005,(11):44-45
不怕困难的人去创业 做老板是很多人的梦想,可是切记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创业的.有兴趣、有特长、能吃苦都不是理由. 我在与众多创业成功者以及更多的失败者的交流中,有以下几点总结: 第一要有强烈的渴望成功和财富的心理.对利益的强烈渴望是创业最好的助推器.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兴趣很看中,爱好并不意味着创业成功.我接触过的一家国外房地产项目的股东,为了每平方米几十元的差价,拖着病腿每月三次飞到中国谈判,如果不是强烈的利益驱动是做不到的.有的创业者做了一段时间遇到困难,会觉得自己很辛苦,就是利益的渴望不够强.  相似文献   

12.
德国的学校     
早就听说西方国家学校的种种传闻,那么在德国这个严谨守矩但同样崇尚自由的国家,学校又是怎样的呢?走进勃朗克一级中学,我就想从中寻找答案。来到学校,没有门卫把守,自己动手开启校门后便进入了学校。你不要期待会有类似"热烈欢迎"的大幅标语等着你,当然也不会有类似校办主任那样的中层干部引领你。你尽管可以自己行动,无论遇到什么人,顶多"毛耿"(德语"早上好")一下,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只有你眼神中有需要帮助的意思流露出来时,他(她)才会热情地询问你。环顾底楼大厅,进入眼帘的是花花绿绿、富有动感的一片:只见一头巨象正悠悠地向你走  相似文献   

13.
《职业圈》2006,(11)
宣哥诙谐有趣的创意故事和幽默又不失实用性的问题回答深深打动了小编的心,也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许多读者打来电话,除了问问题外,还有很多人纯粹是好奇。他们好奇宣哥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物,他是什么地方毕业的,从事什么职业,平时都做些什么?为了给读者一个交待,这期小编特地找来宣哥,请他讲讲自己的故事。如果你有问题问宣哥,照例还是拨打我们杂志社的电话010-51606890转808或者发Email到xuangerexian@163.com,你也可以登陆宣哥的个人博客。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传播》中一篇名为《会诊中国电视》的章写道:凤凰卫视中台副台长刘春老师说:“我一看见‘人’这两个字就头疼,什么叫‘人’,人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无处不在,你可以用人谈话,但是一用这两个字,就把自己推向一个预设的、先天性的贵族立场,即使收视率低,别人也不能动你。”  相似文献   

15.
声音     
《职业圈》2012,(10):10-10
尽管每个人都有各种不同的能力,但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拥有何种优秀的能力。想要自己开发、发展出一条路,就不应该具有跟别人一样的想法和行为。企业的领导者,你的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建立可以了解人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创业,创业的人群既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已经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他们坚持不懈,追逐自己的梦想,同时创业促进了社会的创新,增加社会活力,为国家注入新鲜的血液。创业难,守业更是不易。我国的创业政策如何?创业者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创业中会有什么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同科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尽管每个人都有各种不同的能力,但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拥有何种优秀的能力。想要自己开发、发展出一条路,就不应该具有跟别人一样的想法和行为。企业的领导者,你的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建立可以了解人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一件是"自己的事",诸如:上不上班,吃什么东西,开不开心,结不结婚,要不要帮助别人……自己能安排的皆属之。一件是"别人的事",诸如:小张好吃懒做,  相似文献   

19.
曾看到过一篇文章,里面讲到一位智慧农民说的话:"我们很多人和别人交往,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但实际上,旁人看来,你们得失相当,你既没吃亏也没占便宜。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吃亏也不赚,那么旁人看来,你一定古便宜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占便宜了,而对方没有跳起来,那么要么对方很伟大,要么你很伟大!"其实很多农民的话不但充满  相似文献   

20.
宋欣 《职业圈》2014,(28):24-27
你在路边买了盒饭吃不完,准备倒掉的时候.有一个人过来说,不要倒.我帮你吃掉,之后给你把碗洗干净,再给你5元钱,这就是盒饭理论。在盒饭理论的指导下就产生了这样的案例:你喜欢去三亚看海,于是就在那边买了一套海景房,但是你自己又不常住,就把经营交给我,盈利一人一半,几年后收回成本;另一种是1杯想把房子租给别人。我可以提供管家服务,定时收拾房间。对你来说房子保值了,对我来说挣钱了,对政府来说也提高了税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