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妍彤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4):32-33
金东仁和鲁迅是中韩两国同时期的作家,生活的社会环境、人生经历也相似。他们都关注女性问题,笔下的女性人物都遭受着封建礼教的戕害,在婚姻、家庭、自由上有着共同的悲剧性命运。本文以金东仁的《土豆》和鲁迅的《祝福》为中心,对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客观把握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封建制度对女性的荼毒。 相似文献
2.
侯灵战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9)
旧约圣经中希伯来民族存在着由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衍生的父权思想和神权思想以及由军事征服产生的王权统治思想,由上述思想产生了父权统治、神权统治和王权统治的政体。上述各政体存在于希伯来历史不同阶段,同时又交织在一起,这恰好是犹太悖逆与整合的文化特性在政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张兴旺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3):129-130
人物塑造是小说的中心任务之一。在《花季雨季》中,作者通过众多人物成功塑造了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特区一群张扬个性、充满活力、心灵纯净、性格多变、做事成熟的特有的中学生形象,展示了深圳特区人们的经济意识、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4.
王海英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4):22-24
祥林嫂是鲁迅笔下塑造出的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究其悲剧根源除了社会因素的角度分析外,还可从其自身的需要层面上进行分析,其身心的病变,人格的分裂等因素是其走向衰亡的必然结局,也正是其悲剧命运最深刻的导因。 相似文献
5.
张云霞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4):24-25
《历史的天空》主人公梁必达是一个由土匪式的人转变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的形象,他的立体多面的人物形象为历史的天空抹上亮光点点,而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性则为历史天空中的黑暗所笼罩,失去其应有的光彩。这样的星空是寂寥的,女性的天空和男性的天空和谐起来才会是完整而又多彩的历史的天空。 相似文献
6.
周忠碧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2)
《龙须沟》是老舍创作道路新起点的重要标志,是他的代表作,也是解放初期最有影响的优秀作品之一。《龙》剧通过对解放后,北京市人民政府整修龙须沟的描写,反映新旧社会的本质差别,歌颂新社会、表达人民群众对新社会的热爱,对党和人民政府的感激之情和对新社会的饱满的政治热情,所以《龙》剧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为他创作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吴萍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27(4):49-51
祥林嫂的命运抗争大致可分成逃、撞、捐、问四部曲.《祝福》的高潮正显示了导致祥林嫂之死的关键,那不是穷困,不是劳累,也不是意外灾祸,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祥林嫂忍耐过,挣扎过,反抗过,但最后还是选不出封建礼教的魔爪.这是祥林嫂悲剧的真正意义.祥林嫂面对接二连三的不幸及种种迫害,曾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但这种抗争因其二重性不仅无效,而且还导致了其越陷越深的可悲结局. 相似文献
8.
WANG Fei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环境,文化内涵导致了祥林嫂与海丝特·白兰性格发展和命运走向的不同。而面临的男权主义统治的共同背景,使她们具有丧失自我主体成为物化了的附庸的共同本质,以及他们成为男性文化下贞洁、禁欲等女性价值观念的牺牲品的共同遭遇;作者本身在深切关注女性生存状态的同时不自觉流露出男权意识。重新提出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注入新的内容仍是人类真正文明的要求和涵义。 相似文献
9.
薛世昌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26(3):88-91
对《祝福》主题的观察与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看法各异。在20世纪50年代政治话语模式下,人们多以革命的眼光看《祝福,》认为祥林嫂是一个被压迫与被奴役者的形象。这样的观察,固然可以突出祥林嫂形象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意义,但同时遮蔽了《祝福》的另外一些重要主题内涵。从“怀疑者”与“觉醒者”的角度来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应如此理解《祝福》的主题:鲁迅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性格有着深深的体味,他的心灵深处因之有着莫大的悲哀。他敬重那些能够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怀疑的人,格外敬重那些能够在人生的痛苦中觉醒的人。《祝福》通过祥林嫂的命运,寄寓了鲁迅先生对所有觉醒者与先知者——甚至包括他自己——的伟大同情与深深祝福。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3)
谭恩美在其小说《喜福会》中,描述了美国华裔家庭中的母女关系以及两代人在父权社会和中美两种文化的冲突与兼容中对自己独特身份的自我认识。作者通过对东方与西方、自我与他者二元对立关系的解构,挖掘了形成华裔女性自我身份危机的最大根源,使读者意识到,只有消解了东西方的文化对立,才能重新建构华裔女性的独特自我身份。 相似文献
11.
浅析周立波小说《暴风骤雨》人物形象与生活原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刚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2)
本文在对小说《暴风骤雨》故事的发生地和人物形象生活原型走访的基础上,通过对书中艺术形象与生活原型的对照分析,揭示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阐明了现实生活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杨晓岚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1):185-186
长篇小说《秦腔》被称为"乡土中国叙事的终结"。"清风街"便成为式微的故土,与此同时,在《秦腔》中伴随着"乡土世界"消亡的背后是乡土中男性世界的式微。而《秦腔》中的女人们则继续留守在乡村之中,女性品质往往被男性权利所遮蔽。 相似文献
13.
李辉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5):115-116
《水浒传》作为一部伟大的著作,之所以能魅力永存,感动着不同时代的广大读者,这要归功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创造。燕青作为梁山好汉中的一名,具有梁山好汉的气质和独立的人物形象特征,本文试从燕青与招安一事的关联入手,分析燕青的具体人物形象,以显示其在《水浒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9):174-176
长脚出现在《长恨歌》第三部的第三章,整篇小说的倒数第三节,笔墨不多,但十分重要,是他结束了女主人公王琦瑶的一生,使整篇小说有了结尾。作者塑造的长脚形象是都市生活中混社会的众多长脚们的代表,这看似不重要的角色,却有他独特的现实意义。尤其在城市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多农村的青年们纷纷来到城市,城市灯红酒绿的生活与青年们对未来的憧憬相冲击,沉沦还是奋进,让他们难以选择。生活际遇的波折,命运的坎坷使他们带上厚重的镣铐在冷漠的城市孤独生活。本文将详细分析长脚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探究其悲剧的根本原因,同时指出作者在设计人物形象时的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5.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22,(4):197-198
《三国演义》是一部综合了民间传说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描写战争的故事,反映了政治集团之间发生的各种斗争,展现了历史中的风云,并且在作者的笔下,塑造出了很多经典的英雄人物,他们叱咤风云,斗智斗勇,这些个性极其鲜明的人物角色给读者们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在作者笔下刻画的人物里,曹操这一个人物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角色,并且关于曹操这个角色,人们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诈并且阴险的人物,有人认为曹操是有勇有谋的英雄,曹操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复杂以及身份多样的角色,是从古至今很多人物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李薇薇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5):8-9
本文遵循审美反映理论,以文本为基础,从小说美学的角度由三个方面来阐述《杀手》中的人物形象,即典型人物的塑造、人物的艺术真实性刻画和人物的个性化描写。通过分析这一短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和其所带来的审美效果,达到彰显海明威在"冰山理论"指导下独具匠心的人物创作及由此产生的经久不衰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丽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2)
珠儿作为《红字》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在作品的艺术结构和情节发展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珠儿的存在对其他三位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也起到了很好的比照和反衬作用。同时,作家还赋予了珠儿这一人物形象丰富的象征意义,使之成为“活的红字”和“红字的外延”,成为作家心目中的一个天使,一曲赞美自然人性的颂歌。 相似文献
18.
赵君仡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3):15-18
以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陌生化”理论为依托,深入分析托妮·莫里森的名作《宠儿》,从异化的“宠儿”、扭曲的母爱、缺失的父爱等角度,探讨了莫里森如何在《宠儿》的人物形象塑造上巧妙地使用“陌生化”技巧,引领读者深入思考和理解奴隶制对美国黑人几代人命运的迫害。 相似文献
19.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13,(4):80-82
《三国演义》中太史慈的人物形象丰满而高大,他的勇猛、信义、忠孝在三国诸将中堪称一流。由于英年早逝,未经历三国时期大的战役,加上《三国演义》重点描述的是蜀魏君臣,太史慈的影响因此不足。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20.
王桂云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小说《社戏》以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再现了劳动人民纯朴、无私、善良和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