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性课程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专家、学生、尤其是教师应充分关注隐性课程,有效利用课程中的各种资源,精心设计教师的物理环境,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课堂教学应从教师与学生单一的交往方式向异向、多元人际交往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师生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向平等的对话关系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建构充满活力的"交响乐"式的课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观点从新课程观的视角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内涵,阐述了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对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意义,提出了以课程的形式科学设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合理定位辅导员的工作标准和职业素质,统筹规划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和工作待遇,有效激励辅导员的工作效能和工作水平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课程与哲学、心理学的关系为立足点,从孔德"实证主义"、波兰尼"默会知识"的理论来源与发展;"实证主义"、"默会知识"哲学观及在其影响下形成的行为主义、内隐学习等心理学流派与课程的关系;德育的特殊性等角度入手,探析了高校德育隐性课程的源头。从不同方位、不同纬度对高校德育隐性课程作了梳理,以期通过本文的梳理,加深对隐性课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从而对德育工作的实践起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诸多高校已相继实现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此项模式是现代教育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创新举措,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就是依照课程的理念实施辅导员工作,这更加清晰地表明辅导员的岗位与职责愈加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这也要求辅导员需具备更高的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高等院校在课程化模式下辅导员工作的现状,然后阐述了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要求,接着陈述了课程化模式下辅导员的课程观,最后提出了有效的对策,以便促进辅导员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校园里需要关注与帮助的特殊群体,贫困所诱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已经成为贫困生全面发展的沉重包袱。从高校辅导员工作视阈出发,分析贫困生心理现状,针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适时转变工作思路与方法尤为重要。在做好贫困经济解困工作的同时,辅导员要重视加强对贫困生的关爱教育,促使贫困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也属于课程的一种,具有涉及范围的广域性、影响方式的隐蔽性、作用结果的深刻性等特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隐性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利用隐性课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中隐性德育课程的内容结构可分为三类 ,即 :物质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 ;制度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 ;精神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体育教学中隐性德育课程的作用机制可以从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相似文献   

8.
隐性课程被认为是一种学校教学的有效形式,是学校教育中无法获取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开展传统显性教育的同时,需要兼顾隐性课程,不断开发隐性教育内容,明确教学方法。为此,本文以隐性课程作为基础,阐述了隐性课程的概念与特征,分析了当前传统显性教育的优劣性,剖析了隐性课程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隐性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隐性德育课程的视角出发,阐述了隐性德育课程的特点,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途径,即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施隐性课程是高校德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当代大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粗放型”水平制约着隐性课程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体现。深刻认识隐性课程资源,反思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进而构建起开发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有利于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更具德性教化价值的高校德育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种隐性课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深入认识并研究隐性课程成为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的问题。与显性课程相比,隐性课程的特点很多,如潜在性、多样性、无意识性及长期性。从某意义上说,隐性课程的作用绝对不小于显性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隐性课程的存在。因此,教育研究者应该深刻认识隐性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采用的汉语教程体现出的隐性课程内容对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中国与外国的沟通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这些课程内容的选择也反映出文化的体现不够全面、语言素材设计不够丰富、内容题材略显单一等问题。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应该充分考虑教材的通用性和广泛性特点,对其中隐性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博采、精选,从而使留学生在获得一门语言工具能力的同时,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成为他们更好了解中国的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13.
论道德教育与隐性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课程对人的个性品质包括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是实施道德教育和个性教育的一种方式。对什么是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与道德教育的联系、道德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化问题以及实施原则进行审视和探讨 ,将有助于完善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 ,促进高校德育隐性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隐性课程隐含于课堂内外,通过心理暗示作用于学生。积极心理学理念中的三大支柱,即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和积极的机构,为隐性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力更为持久。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学生的非权力影响力、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创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鲜明的延伸体系三个方面,阐述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隐性课程"与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献资料研究法,从理论上探讨了“隐性课程”的基本概念,并结合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分析了体育教学中的隐性影响因素,认为体育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是潜在的化性教育,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领域里应有效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学者对体育隐性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体育隐性课程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体育隐性课程进行理论性的概括研究上,而运用访谈、调查问卷、教学实验的方法进行实证性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获得的结果也十分有限,因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强。因此,对体育隐性课程的理论研究进行创新,同时加强对体育隐性课程的实证研究,这对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的构建具有积极地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不再局限于现实生活中,开始逐步涉入网络环境。辅导员处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立德树人、意识形态工作、职业能力建设都需要高校辅导员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在新媒体视阈下探究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需要从辅导员自身层面、高校以及社会三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骨干成员。现阶段辅导员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工作重点本末倒置,角色定位不明,缺乏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应从明确岗位分工,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政策保障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要实现全面发展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较少关注隐性课程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分别论述隐性课程的内涵及作用,不同类型的隐性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该影响提出通过隐性课程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德育隐性课程是显性课程的有效补充,是符合高校学生心理特点的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应高度重视德育隐性课程建设,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