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陶渊明在诗文作品中进行自我神化,以《五柳先生传》和《拟古九首》其五展示完美的自我形象,并通过对上古之民心境的美化达到了自我神化,通过尚友古贤来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这些都为后人对他的偶像化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一生写了一百二十多首诗,其中《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读山海经》十三首、《拟古》七首、《咏贫士》九首等则是以若干首联缀而成的。这种组诗值得注意。为表现同一主题,作者有意安排若干诗组,彼此关联,严密结构,前后照应,不落窠臼。在反映社会生活上,  相似文献   

3.
台湾大学     
1948年的最后一天,南京长江边上,大江滚滚而去,傅斯年和胡适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背诵着陶渊明的《拟古》诗第九首,两人禁不住潸然泪下。此时,前方战场攻守之势已易,蒋介石迁台之意早就萌生了。1949年1月20日,傅斯年正式就任台湾大学校长。台大中文系教授黄得时请他写几个字,他信笔写下“归骨于田横之岛”的短幅相赠,弥漫着凄怆之感。  相似文献   

4.
《春蚕与止酒:互文性视域下的陶渊明诗》借鉴西方现代派“互文性”理论,深刻阐释锺嵘品陶、陶诗《拟古》与曹植的关系、陶诗《止酒》的结构与艺术渊源诸问题,实际揭示出陶诗文本生成机制,借他山之石,攻本土之玉,考论邃密,呈功颇巨。该著征引文献丰富,其中不少资料和相关论述都可为陶渊明研究者提供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5.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路上有高坟,伯牙与庄周。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陶潜《拟古九首》) “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庄生之玄,……终身以为师资。”(章炳麟《汉微言》) “我爱我国的庄子, 因为我爱他的Pantheiqm 因为我爱他是靠打草鞋吃饭的人。”郭沫若《三个汛神论者》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被人们誉为“浑身是静穆”的田园诗人,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不过他不是不想有所作为,而是经历了“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之后,而来“守拙归田园”的(《归园田居》第一首)。他自称“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远”(《拟古》);又说他是“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可见他是曾有用世之心的。我们知道,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拟古》其九是以著明诗人曹植为主人公的代拟体,是以曹植作品为底文的模拟之作。这首诗的独特叙述视角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主人公眼中的外部世界,而且是主人公内在的心灵世界。《拟古》其九是诗人对诗人的解读,是诗人对诗人的发现,是诗人对诗人的刻画,是诗人对诗人的揭示,是遥想中的遥想,是追忆中的追忆。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曹植的生存漂泊与心灵漂泊。这是一代诗神的精神诉求,是寻求真理的痛苦呻吟;这是屈原内审式的人生独语,是他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度开掘和庄严自问。这首诗具有拟古和咏史的双重诗学属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未收陶渊明,并非因其门第的关系,应与《世说》收录清谈风流轶事的旨趣有关。陶渊明时代,清谈之风已经式微,《世说》于此时代收录条目极少,这是《世说》不收陶渊明主要原因。另外陶渊明在当代并未有他在后世那样巨大的影响,也是《世说》疏漏陶渊明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9.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竹枝词九首》第六首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竹枝词九首》第七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二首》第一首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杨柳枝词九首》第八首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九首》第八首刘禹锡诗歌名句  相似文献   

10.
南朝名学家江淹以擅长拟古而闻名千古,代表作《杂体诗》三十首,集中体现了他拟古的独特技巧,素为诗人与评论家所重视。本从献学角度入手,澄清一些收录之误,并以《杂体诗》三十首为主要观照对象,分析江淹拟古诗的写作技巧,以期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诗集中有九首四言诗,陶渊明的四言诗在结构上有重章式写法,语言为纯四言,词句借用<诗经>者较多,这些四言诗在创作精神上也继承<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咏物抒怀,记录着陶渊明的生活轨迹.但缺乏音乐性,总体而言,陶渊明的四言诗不如五言诗成就高.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四言诗与《诗经》的传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从四言形式这一角度分析了陶渊明与《诗经》之间的关系,提出:在陶渊明以前,诗人们以《诗经》为摹本创作四言诗,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不是“太离”就是“太肖”。而陶渊明学习《诗经》可谓“不即不离”、形神兼备,从而得出结论:陶渊明对《诗经》的四言诗是全面的继承,陶诗与《诗经》之间是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试论初唐诗人王绩的隐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绩是隋唐之际的著名诗人,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隐居,所作诗文也大都反映他隐逸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所以在当时和后世人心目中他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隐士。如新、旧《唐书》将他列入《隐逸传》,《四友斋丛说》称他为“唐时隐逸诗人第一”。 综观王绩生平事迹和创作,极易使人联想到被钟嵘称为“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诗人陶渊明,这不仅是因为王绩在诗文中屡屡提到陶渊明,还因为二人确有不少相似之处。 譬如他们都有足以自矜的显贵的家世,自幼都有成就一番事业的幻想,陶渊明是“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拟古》)、“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王绩也是“弱龄慕奇调,无事不兼修。望气登重阁,占星上小楼。明经思待诏,学剑觅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中有很多上下文中异字同义、可以互训的现象.例如: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五:“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李商隐《九成宫》:“云随夏后双龙尾,风逐周王八马蹄。”以上“随”“逐”互训,“逐”犹“随”也。陶渊明《归去来辞》:“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以”犹“而”也。这种现象,前人叫做互文。  相似文献   

15.
萧统作为陶渊明的“第一读者”,以选文的方式确认了陶渊明作品“文”的属性,并通过选文的价值判断行为确立了陶渊明的文学经典地位;萧统撰写的《陶渊明集序》与《陶渊明传》在文学史上第一次对陶渊明进行了较为全面、准确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生前和身后90年间,其作品默默无闻,几乎亡佚,之后,仅《诗品》列为中品,陶渊明逝世百年后,萧统收录陶渊明诗文并编纂成《陶渊明集》,是为我国第一部文人专集,萧统亲为陶集作序,序文高度赞扬陶渊明人格与作品,自始,一个伟大的诗人和一集伟大的作品才得以面世。  相似文献   

17.
江淹对《楚辞》的学习与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楚辞》语言;二是学习《楚辞》结构;三是学习《楚辞》艺术手法。江淹模拟《楚辞》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江淹长于拟古,喜欢拟古;二是汉魏以来有模拟《楚辞》的传统;三是江淹的身世遭遇与屈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评传》序刘继才七年前,在拙著《陶渊明诗文译释》(与闵报贵合作)问世不久的一次学术会上,《北方论丛》编辑部的夏麟书先生得知我曾写过历史小说,便约我写一本《陶渊明评传》,拟先在《北方论丛》上连载。他说一定要写得有故事情节,以增强可读性。后来,不知...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被人们誉为“浑身是静穆”的田园诗人,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不过他不是不想有所作为,而是经历了“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之后,而来“守拙归田园”的(《归园田居》第一首)。他自称“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远”(《拟古》);又说他是“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可见他是曾有用世之心的。我们知道,当文人自身与外界的冲突长时期无法调和时,这种冲突就极易转向成为自我内部的一种对抗,最终成为一种内心冲突。这种内心的冲突主要表现为自负、自恨以及超越等相关的心理特征,而陶渊明的这种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研究     
主持人语:本刊开辟"陶渊明研究"专栏,首次刊出逯钦立先生遗文《评陶渊明》(手稿),这在当代陶渊明研究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逯钦立(1910—1973)是当代著名的陶渊明研究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逯钦立就英译《陶渊明集》。40年代撰写《陶渊明里居史料评述》《陶渊明行年简考》《〈述酒〉诗题注释疑》《〈形影神〉诗与东晋佛道思想》等论文。60年代之后,又先后发表《读陶管见》《关于陶渊明》《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等专论及资料。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逯先生在陶诗的校勘、辑佚、考辨等方面成绩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