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滇西北地区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由此发展起来的滇西北民族文化旅游颇具特色。文章在广泛调研滇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及旅游开发的几种类型。同时,基于生态经济和生态旅游的角度,就目前旅游开发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发展、合理规划、规范管理、培养人才、坚持创新、打造品牌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莫高窟新发现摩崖石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莫高窟第332窟的圣历碑及第61窟元代的六字真言碑是建宏历史上的重要碑铭,碑的石质是灰黄刘波色的沙岩。莫高窟附近五个墩新近发现的摩崖石刻,有上元及垂拱年号,该处摩崖的石质与上述石碑的石质相同,上元几字的书法与刻工都很有水平,应是镌刻高手所为。推测此处摩岩是莫高窟部分碑石的产地,而且沿用的时间很长。是与石窟建窟历史有关的遗址之一,有进一步考察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孟津发掘寨根遗址 寨根遗址在盂津县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内被发掘。其遗址包含有相当于裴李岗文化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等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出土物有角把罐、三足钵、夹砂深腹罐等陶器和石盘磨等石器。  相似文献   

4.
蚌埠双墩文化遗址为距今约73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其出土文物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史前文化信息,对探寻淮河流域史前文明以及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一方面,文化遗存亟需数字化保护;另一方面媒介传播、提升也亟需真实感的数字化展示技术。利用3DS Max和Con-verse3D等技术实现虚拟还原展示,重点研究双墩遗址的数字化获取、3D场景建模和3D虚拟展示等关键技术,以期为其它文化遗址的数字化复原及传播应用研究提供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址不仅为城市增添历史厚重感,还为城市发展和旅游提供品质保障。桂林文化遗址众多,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近年来,桂林文化遗址管理工作逐步得到加强和改进,但仍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管理不健全、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为此,应从多个方面加强文化遗址管理工作:运用文化遗址元素,增添城市总体风貌;发挥文化遗址功能,促进城市各项事业发展;提炼文化遗址内涵,建设城市"精神家园"。并以此促进桂林城市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1 前言确定文化遗址的年代是考古研究中经常要做的工作。准确地确定文化遗址的活动时间 ,对于确认文物或遗址的文化价值 ,以及从事人类进化、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民族交往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确定遗址的年代时 ,除了根据遗址中有关文物的造型、纹饰、材质 ,以及遗址的建筑风格、布局方式、及相关陪葬风俗和物品等表观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外 ,根据遗址内相关生物样品的同位素特性进行检测判断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根据同位素特性分析进行遗址活动年代的判断 ,一是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二是对于年代久远的文化遗址 ,特别是没有明确的表观特征可…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下半年,安徽省文物考古所配合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公路建设,对韦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表明该遗址是一处凌家滩文化小型聚落,其所表征的文化特质是凌家滩文化特质的组成部分,具体表现在遗迹、遗物及地理条件等方面,反映出凌家滩文化特质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同时又显现出更多的崧泽文化因素,属于以环太湖为中心的崧泽文化圈.  相似文献   

8.
从近年来对岷江上游地区考古调查及其对营盘山遗址的勘探和试掘中,发现了84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遗物采集点,并在营盘山遗址中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类遗物近万件。此次考古工作使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的内涵得以基本明确,并以此建立起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初前序列,为进一步探讨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内涵及古蜀文明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考古工作者在固原地区先后调查发现不同时代类型的文化遗址、墓葬、长城及城址等文化遗存300多处。发掘清理古文化遗址六处,墓葬100余座,出土及征集文物30000余件。填补了固原地区考古学文化上的许多空白。并为研究固原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革命遗址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后田暴动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为例,深度挖掘并充分阐释革命遗址承载的历史内涵,盘活红色文化资源,加大开发利用力度,有效发挥革命遗址的政治引导、文化传承、历史镜鉴、思想教育及经济发展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位于湖北枣阳鹿头镇的雕龙碑遗址是一处原始氏族部落遗址,距今6200—5000年。该遗址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大量尚属全国首次发现的遗迹、遗物为该地区乃至全国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新资料,在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人文精神(环境和预防医学)、旅游业等方面均有很高的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云南是民族文化的富集地,从而使得云南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都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也正如此,作为云南传统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的云南古代戏曲文学在形成和不断发展中显示出了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但在文献梳理中我们显然感到云南古代戏曲文学研究的单一和单薄,即便在戏曲作家、戏曲作品的收集、整理方面都显得极为匮乏;在对其发展过程中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关联探讨的成果就更为鲜见,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在文化创新方面应该做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云南古代诗文理论是云南与中原文化交流、对中原文论认同过程中自觉总结文学创作规律的产物。它在表现形式及其内容上,都表现出对中原文论的认同和接受。其主要表现为文论写作表现形式的借鉴、云南古代诗文理论对儒家诗教传统的继承、文学本质论的同一性以及对“养气”说的接受。云南古代文论对中原文论的接受主要是由中原文化对云南边地文化的影响、云南对中原文化的汲萃及云南古典诗文创作的繁荣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作为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东巴古籍文献 ,是云南丽江地区纳西族的一种古代文化 ,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 ,东巴教系原始宗教。东巴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东巴教与纳西社会的建造及与纳西社会的维系关系 ;东巴教与世俗化生活及其合理化价值 ;活态的东巴文化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意义 ;丽江的民间遗产与文化环保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郴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郴州先民就有相当丰富的石器文化和陶器文化。公元前 2 6世纪 ,炎帝神农氏又在郴州发明创造了耒耜和种植 ,开创了中国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唐宋之际 ,一大批外籍文人来到郴州 ,创作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 ,郴州文化进入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发展阶段。研究和发掘郴州古代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传统 ,对于丰富郴州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促进郴州社会主义经济文化事业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把郴州建设成为繁荣、富强 ,并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桥联琐谈     
桥联是指桥上的对联,镌刻在石桥桥孔两侧石柱外侧的醒目位置,可供桥下行舟之人观赏。通过对湖州现存古代石桥的考察,笔者发现,桥联的大量出现是在清代乾隆以后,其内容大多为描写景物、劝人向善、记述造桥功德、指明地理位置等。桥联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中国文学、书法艺术、建筑技术水平,是中国古桥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研究海峡两岸非常著名的诗人洛夫先生的诗路历程,着重分析了洛夫写于不同时期的两首诗歌《石室之死亡》和《湖南大雪》,从对洛夫诗路历程的研究结论中得到启示:在全球化语境条件下,汉语诗歌全盘西化或逆势复古都是行不通的,唯有“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本土化”才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主流,“实现现代与传统、中国与西方接轨”必定是现代汉语诗歌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云南是我国也是世界茶化发源地,最古老的产茶胜地,这里保留了古老清新的制茶用茶方式、自然质朴的茶礼、丰富多彩的茶风俗等独特的茶化。旅游界应更观念,为云南茶化旅游开发创造条件,同时不断丰富茶化旅游项目,加强茶化旅游商品开发,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使云南茶化旅游创造出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从原始人利用石器开始,中华民族历经了旧石器、新石器时代。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石器逐渐衍生成一种丰富的石文化,诸如采石、镌石、石窟、奇石文化等。由对石的崇拜,人们对石赋予了一种品格,并以此比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奋斗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自一万余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直至今天,龙在宗教、政治、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充当着重要角色。龙的形象在西周已经完成,神圣合一,汉代确立了龙为天子神威的系统。由于佛教的传入,印度的龙文化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的龙文化,将龙的文化形象变得丰富多元,尔后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