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古书,常会感到有些地方不明所指,有些地方文意不通,有些地方前后矛盾,有些地方重复累赘。……深入钻研,会发现这些现象多是由于古书原文在传抄中所发生的错误而造成的。 古书传写中的文字之误,主要有下列类型: 一、因字形相似而误 因字形相似而误者,指的是把这个字误写成与之形体相似的另一个字。这种情况在古书的传写过程中最易发生,因为形体相似容易引起混淆。如《荀子·富国篇》的“掩地表亩”应是“撩地表亩”之误,因为“掩  相似文献   

2.
以上用词不当属不真正理解词语而望文生义。例①中的“叹为观止”是看到这里就可以停止了,形容好到极点,而句中是指候车室卫生之差,不合词义。例②中“阑珊”的词义常被人们理解反了,因为它前头有一个“春意”,人们就把整个短语理解为春意很盛的意思。其实“阑珊”为  相似文献   

3.
“what”是一个多功能的疑问词 ,在初中英语课本中出现得较多。下面 ,就其用法归纳如下。一、用于询问事物。①What′sthis ?这是什么 ?②What′sthat ?那是什么二、用于询问天气 ,气候。①What′stheweatherliketo day ?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②What′stheclimatelikeinyourhometown ? 你们家乡的气候怎么样 ?三、用于询问 (尺寸 )大小、轻重、颜色、形状、高低、宽窄、湿度、温度等。①Whatsizedoyouwant ? 你想要多大尺码的 ?②Wh…  相似文献   

4.
一、少,小①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徐珂《冯婉贞》)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贾谊《过秦论》)例①“区区”意为少,指精技者为数很少。例②“区区”意为小,指秦国地盘狭小。这是“区区”的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情态。例: ①生男女,必货视之。(《童区寄传》) ②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例①中的“货”,古代指金玉布帛之总称,名词,用作“视”的状语,表示将宾语“之”视为“货”,译成“象对待财物那样地”;例②中的“兄”,名词,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将宾语“之”视为“兄”,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里有一些语法结构出于结构的必需在某些固定的词语之间定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这就是同语复用固定结构。①例如: ①好得不能再好 ②要地有地② 所谓“出于结构的必需”的重复使用,指从语法结构上说非复用不可的那种复用。这种复用,是整个同语复用固定结构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如果不复用,亦即把复用的词语中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中“之”字的多种用法樊拴稳一、常作代词,表第三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他们”。在句子中作宾语,而不作主语。如:①虎见之。②操蛇之神闻之。例①的“之”代“驴”,作“见”的宾语。例②的“之”代“愚之移山这件事”,作“闻”的宾语。以上句中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诗经·北山》的“率土之滨”中的“滨”为“宾”之误。“宾”指“归顺之人”,故“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应是“四海之内归顺的人,没有不是王的臣民。”  相似文献   

9.
一、危言危行含义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意为“正直”)例用①正确用法:在领导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五年,他依旧危言危行,不褪共产党员的本色。②错误用法:近来陈水扁在台湾的一系列危言危行,进一步证明了他是两岸和平进程的麻烦制造者。(危,误为“危险”)  相似文献   

10.
备课摘记     
①“收缩”应改为“伸缩”。小语六册《海底世界》一文中的“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收缩”疑为“伸缩”之误,因为只有收缩而无伸展,海参是无法爬行的。(吴春华)②“周遭”即“周围”。小语十册《黄河颂》有“从你的周遭扮演”一句,“周遭”一词,  相似文献   

11.
据说“的”字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而它的用法又比较复杂,因此各类考试中经常出现关于“的”字用法的考题。例[1]下列句子中必须加“的”的地方是(云南省1997年普通高中会考第8题) 无产阶级①最尖锐②最有效③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④战斗⑤科学⑥态度。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③⑤⑥例[2]下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  相似文献   

12.
点绛唇     
醉漾轻舟 ,信流引到花深处。①尘缘相误 ,②无计花间住。烟水茫茫 ,千里斜阳暮。山无数 ,乱红如雨 ,③不记来时路。[注 ]:①信 :随意 ,随便。②尘缘 :此处指尘世 ,世俗。③乱红 :此处指纷落的桃花。【新读】这首词古本题作“桃源”。词的首二句确乎有似于《桃花源记》的开篇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把读者带到一个优美的境界 ,这儿似是桃源的入口 ,眼前一片春花烂漫的世界。同时而起的 ,却又有一阵深切的遗憾 :名缰利锁正是“尘缘”的具体内容之一。如此一喜一慨 ,词情便摇曳生姿 ,使人为之情移。下片一至四句写景 ,一句…  相似文献   

13.
先看两个例子:①“明月如霜,好风如水。”(苏轼《永遇乐》)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例①中用“霜”喻“明月”,用“水”比“好风”。“霜”和“水”在这里不带动作,是静态的。而例②中用“银河落九天”比喻“直下三千尺”的“飞流”,“银河落九天”则是一个带有动作的喻体,它不仅描绘出瀑布的形状,而且还形容出瀑布那种一泻千丈的气势。这种把喻体的各种动作描绘出来,即是以一个带有动作的甲物去比喻乙物的比喻就  相似文献   

14.
一个长期被误解的历史概念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误把“共和行政”理解为召公、周公共同执政。这种错误源于司马迁的《史记》。其实“共和”是指共伯,他的名字是“和”所以称作“共和”。故而“共和行政”应是一人执政。古本《竹书纪年》、《庄子》、《吕氏春秋》等书表...  相似文献   

15.
泻和泄     
下面括号里填“泻”还是“泄”?()洪;一()千里。可能同学们摸不着头脑,不知该怎么写,究其原因是没有弄清“泻”和“泄”的不同意义。泻,动词。①表示很快地流。例:瀑布从山上直泻下来,激起的水珠四处飞溅。②指腹泻。例:他患了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泄,动词。①指液体或气体排出。例:这只气球刚吹起,便泄完了。②表示泄露的意思。例:这件事叫他给泄了出去。③表示发泄的意思。例: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这是自由主义的一种表现。比较:①“泻”指水流得急,“泄”指水或气排出。②“泻”专指腹泻,“泄”没有这个意思;“泄…  相似文献   

16.
《语文知识》1997年第4期《韩石山给课文指瑕》一文认为,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雨中登泰山》一文中“明明有水流,却听不见水声”应是“明明有水声,却看不见水流”之误。笔者对此实不  相似文献   

17.
兼类词是指有些词。经常具有两类以上词的语法特点,而基本意义紧密关联。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并不鲜见,例如: ①他今天病了。 ②他得了一种病。 例①“病”是动词,作谓语。例②“病”是名词,作宾语中心。两者的词性虽不同,但都含  相似文献   

18.
一“顿”不表“和”例①我猜测他四、五岁。例②二、三事 [解析]顿号表并列就相当于“和”的作用。两例中的顿号都无“和”的意思。例①猜测的意思为“不是四岁就是五岁”,例②的意思是“几件事”。两例中的顿号都应去掉。  相似文献   

19.
近年的中考,都有考查成语运用的题型。归纳各地试卷的例句,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这些类型:1.搭配不当。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成语与修饰语,或与形容的对象之间的搭配要恰当,否则就会出现错误。例如:①同志们在宣传员的鼓舞下,一个接一个地争先恐后地奔向堤岸。②桂林的山水美丽如画,真是巧夺天工。例①“争先恐后”与前面的修饰语“一个接一个地”自相矛盾,应将修饰语删去。例②“巧夺天工”形容的对象不能是自然景物,而应是人类的杰作。在成语运用中,要注意前后搭配,不能自相矛盾。2.词义误解。有时对成语的意思现误用。例如:③在南宁市几条繁…  相似文献   

20.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世界的气候”这一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是学习分区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基础之一,同学们在切实学好有关气候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知识的综合运用。下面笔者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