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鸡肋:鸡的肋骨,吃着没味,扔了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多大意思的事情。真正对鸡肋这个词语有所了解是从前看三国杨修故事开始的。这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二十四年三月,王(曹操)自长安出斜谷,至阳平,(刘)备因险拒守。”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曹操退兵了,杨修却因为“泄露天机”被杀了。多嘴的杨修死了,但他却使原本名不见经传…  相似文献   

2.
另类版三国     
杨修之死 曹操:"鸡肋!鸡肋!" 杨修:"来--喽--!丞相,你慢用。" 曹操:"推……推出去,杀了。" 长坂坡 曹洪:"丞相你看!那个敌将又杀回来了!" 夏侯:"今天已经是第七次了吧,他不累呀!"  相似文献   

3.
曹操杀杨修,很容易被人们看成因杨修“造言”惑乱军心,故被曹操斩首号令。这当然是曹操杀杨修的原因之一,而且,以“乱我军心”的罪名杀人,谁又能说不是罪有应得?然而,这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不是曹操杀杨修的真正缘由。因为,一,杨修的所谓“造言”,也即对“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分析,正符合曹操以“鸡  相似文献   

4.
"牛"的成语     
老牛舐犊 <后汉书·杨彪传>载: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主簿名叫杨修,聪明博学智慧过人.曹操因此对杨修万分嫉恨,又因杨修是曹的对头袁术的外甥,怕以后会有后患,所以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杨修杀了.杨修被杀后,老父杨彪万分痛惜.一次,曹操问道:"你为何瘦得这样厉害啊?"杨彪悲伤地说:"我像老牛舐犊一样爱我的儿子,现在小牛死了,我这老牛怎能不瘦呢?"后来,人们以"老牛舐犊"来比喻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挚感情.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人物系列中有一个聪明的杨修,他于曹刘两军僵持之际,由“鸡肋”之令猜中曹操心事,即擅自宣称“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弄得曹营诸将“无不准备归计”,因而被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处斩。据书中所述,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还是他介入曹氏“世子”之争,干扰了曹操对继承人的选择。其中最为激怒曹操的,则是他竟然“为曹植作答数十余条”,让曹植“依条”回答曹操就军国大事所提的问题。此种行径,显见其左右曹植和欺骗曹操已达肆无忌惮的地步,曹操当然不能容忍。这样,杨修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相似文献   

6.
黄圣同学问:《杨修之死》中,杨修被杀的原因是“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还是“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上述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应结合起来分析。杨修才华横溢,聪明、善辩,但却“恃才放旷”,狂妄轻率,毫无顾忌,而曹操的性格是有二重性:一方面他唯才是用,有治国安邦的雄心,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嫉贤妒能,虚伪狡诈。课文中写的六个小故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第一件事——园门阔事件,曹操在花园  相似文献   

7.
受《三国演义》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杨修死于“鸡肋”事件。事实是这样吗?《三国志》记载曹操败走汉中,“夏五月,引军还长安”。鸡肋事件出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排在“还长安”前,时间最迟应不超过五月。而杨修死于什么时候呢?裴松之注引《典略》日:“至二十四年秋,公以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  相似文献   

8.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描绘了曹、刘为争夺汉中要地而进行的一场规模巨大的战争。这场战争先写曹操屡战屡败,瓦口隘、天荡山、阳平关诸战略要地先后失守。曹军欲进不能,欲罢不休,只好兵败斜谷再做打算。就在曹军将要退兵的前夕,恼怒之极的曹操杀了一个一贯卖弄小聪明,且又多嘴多舌的行军主簿杨修.杨修之死在汉中战役的故事里,可以视为一段相对独立的故事。为此,本文选取这段故事名之曰《杨修之死》,并以取一滴水以见汪洋之意,谈谈体现于其中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对曹操的杀害之心杨修有没有察觉,这是《杨修之死》教学中长期被忽视的一个问题。 杨修非常聪明,更是“恃才放旷”。而“恃才放旷”的性格却使他的聪明反而成了不聪明。“大簏事件”,“出邺城门”和“答教事件”是杨修插手曹氏家族内部斗争,干预曹操对继承人的选择的三件事,因此直接影响了曹操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0.
杨修曰:"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修之言最近在市场内被多次的引用,何出此言?曹操分析之:因为最近市场的走势让很多人迷惑,每日热点的变化非常之快,指数呈现窄幅波动,指数的走向趋势非  相似文献   

11.
荀彧被“隐诛”事件是汉魏之际政局变化的重要关节.荀彧之死是以荀彧为代表的颍川士人集团与曹操集团的利益特别是文化观念冲突的结果,同时也是曹操为抑制曹植势力,巩固曹丕的地位进而建立新的政权的重要举措.曹操“隐诛”荀彧是除掉政权内部的拥汉派同时又让曹丕取得颍川士人集团支持的最佳方式.荀彧之死促使了曹丕集团和颍川士人集团的相互妥协,实际上是颍川士人集团政治转向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句出自《礼记·檀弓下》,原文如下: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相似文献   

13.
【重点提示】君子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原文片段】(陶谦手下部将张闿杀了曹操父亲曹嵩一家,曹操为父报仇,起兵攻徐州,孔融邀刘备一起往救。)孔融迎接玄德入城,叙礼毕,大设筵宴庆贺。又引糜竺来见玄德,具言张闿杀曹嵩之事:“今曹操纵兵大掠,围住徐州,特来求救。”玄德曰:“陶恭祖乃仁人君子,不意受此无辜之冤。”孔融曰:“公乃汉室宗亲。今曹操残害百姓,倚强欺弱,何不与融同往救之?”玄德曰:“备非敢推辞,奈兵微将寡,恐难轻动。”孔融曰:“融之欲救陶恭祖,虽因旧谊,亦为大义。公岂独无仗义之心耶?”玄德曰:“既如此,请文举先行,容备去…  相似文献   

14.
《老年教育》2009,(3):48-48
老牛舐犊 《后汉书·杨彪传》载: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主簿名叫杨修,聪明博学智慧过人。曹操因此对杨修万分嫉恨,又因杨修是曹的对头袁术的外甥,怕以后会有后患,所以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杨修杀了。杨修被杀后,老父杨彪万分痛惜。一次,曹操问道:“你为何瘦得这样厉害啊?”杨彪悲伤地说:“我像老牛舐犊一样爱我的儿子,  相似文献   

15.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这一回的后半部分主要写曹操在与刘备争夺汉中的激战中败守斜谷,进退两难,主簿杨修看透了曹操想要退兵的心思,结果被曹操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处斩。其间着重插叙了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的故事情节,交代了杨修之死的前因后果,从中展现出杨修的个性特征,烘托了曹操的典型性格。  相似文献   

16.
关羽“义释曹操”,是《三国演义》的一个重要片断。《三国演义》是这样叙述这一情节的:“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  相似文献   

17.
《教师》2009,(16)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当时鉴人名士许劭评价说:"曹操是治国之贤臣,乱世之奸雄."这里仅就曹操"治国之贤臣"方面,作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老子     
一日,老爸接连输给儿子三局棋,脸色渐现不悦。他不解地问儿子:“我并不是技不如你,怎么眼看要赢却又输了呢?”儿子说:“下棋要讲究棋道。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爸又问:“这是谁说的?”儿子答道:“老子说的。”老爸听后暴跳如雷,骂道:“你这小兔崽子,竟敢在我面前自称老子。”老子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之“性”与人之“欲”,最早的认识从孔子开始。《论语》大量记述了孔子对“欲”的言说,他认为“欲”是“性”发的结果,“欲”可分为:“性”发而皆中节的“和之欲”和“性”发而失中节的“贪之欲”。“和之欲”经《中庸》的进一步阐释,为孟子所继承并提出性善说;“贪之欲”为荀子所发挥,提出了性恶说。  相似文献   

20.
曹魏叛逆     
被曹操挟持,又被曹丕强迫“禅让”的汉献帝刘协是一个有治国之能而无治国之力的可怜皇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