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经》即《老子》,为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老聃所著,是一部关于宇宙、社会、人生的哲学著作。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价值、人生意义、人生目的等的基本观点。《道德经》博大精深,其关于人生观的许多真知灼见,至今发人深省,特别是在深受商品大潮冲击的今天,在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诸多道德、心理问题,在为人、处事问题已成为横在许多大学生成才道路上的巨大障碍的情况下,其诸多关于人生的精辟论述更是可以直接作为我们大学思想教育的重要资源。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应当立足于实效性,不应仅仅停留在关于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理论阐述上,而应落实在培养大学生为人、处事的具体思想方法、行为方式上。下面仅就“崇俭”、“慎事”“虚心”“报怨以德”“戒骄戒躁”等八个方面谈一下《道德经》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所具有的资源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怎样引导大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探索人生,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有的主张开展以“作为整体的人和人的本质”为基本内容的人学教育;有的认为应当开展以“人生过程、本质及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人生学教育”;有的提出开展人际关系教育,等等。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立足点究竟应当放在哪里?这是必须明确的问题。首先,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解决了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大学生只有树立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3.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常并称为“三观”,它们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居于主体、核心地位。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再次强调,应当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三观”教育同时也面临着当前社会文化、观念日益多元化的现实挑战,对“三观”教育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以成功地应对挑战,使教育实效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4.
为了讲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人生观这一部分内容,有必要依据教材修订后的内容,准确把握本门课程中人生观教育的“理”与“路”。党和国家事业赋予大学生的独特定位以及人生观教育在其中的作用,是新时代开展人生观教育教学的根本原因。新教材呈现出来的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和人生观教育教学的实践逻辑,是开展人生观教育教学的基本遵循。基于对新教材关于人生观教育逻辑理路的把握来解析人生观部分的内容,厘清人生观教育教学所讲之“道理”,为真正讲深、讲透、讲活人生观道理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四”讲话,中央反复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我们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更需要作为“社会人”、“职业人”所应具备的包括人生观、世界观、思想道德、品质修养等在内的综合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发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的人生观呈现出从迷茫困惑到多元实用再到稳重务实的走向。究其原因,作为“现实的人”,大学生及其人生观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受到中国社会发展转型、国外社会思潮的影响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导。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准确把握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切实做好大学生人生观的教育和引导,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塑造和培养。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教育的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这是事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大问题。高校学生的信仰需要长期良好的教育才能形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人生观状况的分析陈培基当前,在我们社会生活中,一批先进分子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少数人陷入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腐朽人生观,还有一些人主张“公平交易、公私兼顾”的人生观,人们的人生观呈现出多样状态,本文试图对这种状...  相似文献   

9.
人生观作为一个人个性意识倾向的核心,是指导个人认识和行动的最高调节者。它影响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成长的道路,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人生目的、价值和态度进行系统概括而形成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人的各种心理因素都在发挥作用。当前,为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有必要研究影响人生观的诸因素,从而确立大学生的科学的进取的人生观的途径与方法。一、影响大学生人生观的几个主要因素人生观涉及个体对社会的认识,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对人生意义的评价,对未来的设想以及实现人生目标的任力和勇气。也就是说:认识、情…  相似文献   

10.
张真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1(3):115-117,122
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人生价值问题。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现有价值与应有价值”的辩证统一,是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朱旭靓 《文教资料》2012,(8):148-149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意义的根本观点,社会转型期下的大学生面临诸多复杂的社会矛盾,导致了他们人生观的迷茫和浮躁。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常必要的。文化、素养和理想是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三个向度。  相似文献   

12.
余小刚 《四川教育》2006,(11):10-11
“吴新春”这个名字在遂宁市家喻户晓、在四川乃至全国教育界初为人知还是2003初,她作为来自基层的教师、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同人代会上有过精彩的发言,提交过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的关于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议案。一时间,国内权威媒体争相报道,不唯“洛阳纸贵”,更使斯人闻名。有人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足吴新春的人生支点。支点之于人的确重要,每个人都试图在寻找一个支点,他们习惯的说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橇动地球”。采访吴新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启迪:人生的支点就是每一个人对自己从事的事业的专注程度。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素质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等学校要针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采取多种渠道和方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以邓小平“三进“工作为载体,培养大学生优良的政治素质 社会在飞速发展,大学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真正成型,理想、信念正处于不稳定时期,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就显得特别重…  相似文献   

14.
钱新斌 《中国德育》2007,2(5):48-49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是指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能够带来积极影响的助人行为、利他行为或其他更为广泛的行为。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指在为人民服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指引下,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大学生,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利他观念和行为,塑造大学生的利他人格。  相似文献   

15.
人生观教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一个深层次的起“长效”作用的教育活动,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教育中,必须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年学生解除疑惑,认清人的本质及人生的真正价值,以社会为本位,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作为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系统工程,要帮助大学生解决政治方向、观点、立场、态度问题,帮助大学生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问题,帮助大学生解决审美修养、心理和个性品质修养问题。做好高校的德育工作,是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的关键。 一、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德育教师队伍 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指出:“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要做好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7.
“仁”是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以道德个人主义为支点,倡导一种以生命契合为主要特征的人际伦理,追求一种以社会和谐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社会秩序。“仁”思想是儒家关于人及人与人关系的最一般的价值精神,它所包含的人对人的关系、互助的道德意蕴,是可以融通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系列之中,可为我们建立平等、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及稳定而良好的社会秩序提供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刘东方 《教育探索》2002,22(11):64-66
胡先肃先生在我国“五四”新化运动时期,曾为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创立和完善提出了许多批判性和建设性意见。他的关于留学生教育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关于中国的师范教育与师范大学制、关于建立学位制度、关于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等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白夜昕  王鹤 《教书育人》2007,(11):92-93
一、传统“两课”的主要特点 “两课”承载着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初衷却与教育的结果出现巨大偏离,表现为: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低,认为课程本身枯燥无味,理论只是高调的说教,难以让人信服。固然这与当代大学生更注重知识的实效性相联系,同时也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德育研究和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人生观建设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二是要借鉴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三是要抓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四是要重点抓好教师的人生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