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漫步书林,面对仪仗队般挺立的书籍,喜爱读书的人自然会嗅到诱人的香气。难怪高尔基说:“我扑向书籍就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此话道尽了追求科学、文明的人们对“精神食粮”的热爱。可如今,从富丽堂皇的书店到街头巷尾的地摊,许多书籍让人们看了目瞪口呆,如果说这也是“精神食粮”的话,只能算是走了味的“面包”吧。  相似文献   

2.
浅谈读与写     
读书是写作的先导。多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阅读是写作的前提。阅读对写作起着准备、启发、潜移默化的作用:兴趣的培养,感情的陶冶,思想的熏染,生活的教诲,语言的磨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说:“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鲁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就有以读书为乐事的癖好。有些好书看了还想看,因此,我很少到图书馆去借书,宁可忍痛割爱,从口袋里摸出钱买书看。时间一晃十余年过去了,我房内也就多了两架书。大约多看了几本书,又有写作兴趣,在目前书价上涨较大的情况下,不大可能像以前那样多买书了。但书还是要读的,书还是要买的。过去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黄金屋”对我来说是高不可攀,但是否“书中自有泥垟房”呢?  相似文献   

4.
二、对待稿件的态度在文学史上,很难找出哪一位作家能象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高尔基那样,拿出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审读文艺作品的手稿,特别是在苏维埃时代。他读过上千篇有天赋的和平庸的,初学写作的或已跨入文学大门的作者的手稿。有的人说他白白浪费那么多时间去阅读“文学毛头”的手稿。作为对这种讥讽意见的回答,高尔基说这是他真正的工作,无论是普希金,还是托尔斯泰,都是从“文学毛头”过来的。 1928年,高尔基在给《西伯利亚火花》杂志编辑部的信中写道:“……在我的道路上遇到许多极有  相似文献   

5.
战胜寂寞     
胡四海 《新闻三昧》2008,(11):48-49
有人说,读书要耐得住寂寞。其实,写作也要耐得住寂寞,更重要的是战胜寂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必读书,写作须吃苦,不以苦作舟,焉能渡文海?苦有千般,孔夫子的“韦编三绝”之累,孙敬、苏秦的“头悬梁,锥刺股”之困,孙康、道车胤的“映雪”、“囊萤”之“无烛”等等,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无数次真诚地勉励一些基层通讯员:“多写呀,多写!”这恐怕也是许多报刊编辑人员的共同做法。最近,读到高尔基给一位通讯员写的信,使我对这种真诚勉励的做法产生了怀疑。高尔基的信中说: 巴格洛夫:请接受我的劝告,扔掉它吧! 不要再写了!你是不会成功的,失去的只是时间。对你来说,更宝贵而更需要的事是利用这些时间来读书。你想成为有用的文学家,就必须很好地掌握文化。而你现在掌握得很差,你对文学语言是外行,你还没有具备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任何能力。请不要生气,写作是项严肃而艰苦的工作,根据你的作品,我还能对你说些什么。初读此信,也许你会觉得这位被誉为“通  相似文献   

7.
“勤读书而多为之”,是我们每位从事写作的人要永远记住并不断去实践的七个字。[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陈定雄 《图书馆》1989,(1):67-67
为培养中小学生“求知好学”精神,鼓励小孩多读书、读好书,洪江市文化局、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市委、市图书馆等部门从今年三月以来联合举办了全市首届“少儿‘求索’读书竞赛活动。参加这次读书竞赛活动的有来自全市十一所中小学校共1500多名中小学生。经过长达七个月读书、写作、演讲活动,从全市十一所中小学校里评选推荐出28名优胜者参加10月26日在市图书馆举行的全市读书演讲比赛活动。比赛采取演讲、笔答、撰写论文三种方式进行。经过评委的认真评议,共评出了五名优秀小读者。  相似文献   

9.
(一) 古人对文章的开头非常讲究,素有“凤头”之说,比喻开篇起笔要像凤凰的头那样俊巧秀美,吸引人看。正如清代文人李渔所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然而,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文章起笔难”。高尔基在《论写作》中指出:“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这“定调”二字,充分说明了开好头的不容易。  相似文献   

10.
(一) 古人对文章的开头非常讲究,素有“凤头”之说,比喻开篇起笔要像凤凰的头那样俊巧秀美,吸引人看。正如清代文人李渔所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然而,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文章起笔难”,高尔基在《论写作》中指出:“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这“定调”二字,充分说明了开好头的不容易。  相似文献   

11.
《北京档案》2007,(6):52-52
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读书是什么?毛泽东有一句非常精辟  相似文献   

12.
刘丽 《新闻世界》2011,(11):18-19
本文对8月12日至9月23El的《记者走江淮》进行内容分析,分析目前《安徽日报》“走基层”系列报道在宣传报道上具有的三大特色:一、从信源看,宣传工作面向全省开展;二、从内容设置上看,多做“视角下移”的典型报道;三、从写作手法上看,以人为本的写作理念使得栏目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3.
以“多面手”著称于世的高尔基高尔基1868年3月28日生于俄国下诺夫哥罗德城的一个木工家庭。幼年丧父,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只读过两年书,11岁到“人间”谋生,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师、流浪汉等,从小饱尝了底层生活的一切艰辛,靠自学熟悉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并靠自学多写变成写作上的“多面手”。他24岁时在《高加索日报》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一发不可收。25岁时他进入《萨马拉日报》担任编辑,最初主编《阴影》、《随便谈谈》、《特写与随笔})等专栏,同时撰写了斥贵报界“报界蚊蝇甲虫们”的许…  相似文献   

14.
《第三种读书》是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读书小品丛书” 中的一种,作者董鼎山是纽约文化协会理事,纽约市立大学图书馆研究室教授。本书选收了作者对文学、电影、社会、政治诸方面的关心的文章。其中多半文章是作者读书后的杂感杂记,并融入了作者在美国长期生活的感受。董鼎山在该书后记中谈到,他青年时的写作以散文、诗、小说开始。上了年纪后深感时间的短促,便把写作的兴趣转移到书评及作家杂论方面。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史料》2006,(3):71-71
著名学者熊十力的读书方法,提出要选择图书,坚持读书和善于思考。他曾经说过如下的话:“每日于百忙中,须取古今大著读之。至少数页,毋间断。寻玩义理,须向多方体究,更须钻入深处,勿以浮泛知解为实悟也。”而作家曹聚仁在《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中谈到他的读书时,则说:“……真正引起了我的兴趣,百读不厌的,倒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先先后后总读了一百多遍(一本正经地看)。我看《红楼梦》,不如俞平伯师那么多,只有七十多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我读了四五十遍。”(辑)熊十力、曹聚仁谈读书  相似文献   

16.
漫步书林,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喜爱读书的人自然会嗅到诱人的香气,难怪高尔基说:“我扑向书籍就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道尽了追求科学、文明的人们对“精神食粮”的热爱。 可如今,从富丽堂皇的书店到街头巷层的地摊,许多书籍让人们瞧着眼热心跳,看了目瞪口呆,如果说这也是“精神食粮”的话,只能算是走了味的“面包”吧。 野史轶闻秘事——让我们知道什么 最近几年,为数不少的撰稿人和出版社可是过足了帝王、领袖、名人瘾,当林林总总的笼罩着“整理、研究”光环的书籍展现在人们面前时,读者大多带着十分的虔诚指望研读一番,从中获得良  相似文献   

17.
怎样才能写出独具特色,被受众喜爱,有重大价值,能在社会上产生影响的“新闻精品”呢?我认为,必须做到:“勤”、“多”、“深”。勤“勤”就是勤奋读书,善于积累。从事写作的人都知道,一篇文章要想感动读者,只有靠生动的内容,而生动的内容取决于丰富的材料。这  相似文献   

18.
浅议社会阅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2007年4月23日,是第十二个“世界读书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福建省阅读学会共同主办的“世界读书日在厦门:多元媒体时代的阅读问题”研讨会,在厦门市文联礼堂召开,来自全国图书馆界、语文教育界、新闻出版界的60多位代表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世界读书日,畅谈阅读的热点话题。《新世纪图书馆》编辑部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为使图书馆界了解阅读学的研究现状及世界读书日活动开展情况,特组织编发了一组文章,以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边学习边写作,先后发表言论文章近100篇。常有“爬格子”的朋友问我:“你哪来那么多新闻线索?”笔者是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的: 一、多看报刊。多看,可以学习他人的写作长处,可以从见诸报刊的文章中提炼出言论稿的新闻线索。前年,《工人日报》刊登一条消息:鞍钢3万多离退休职工主动回“娘家”献计献策5万余条,一年创价值129万元。当时全国正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相似文献   

20.
2007年4月23日,即第12个“世界读书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福建省阅读学会共同主办的“世界读书日在厦门:多元媒体时代的阅读问题”研讨会,在厦门市文联礼堂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南、福建、江苏、浙江、河北、湖北、广东、山东、黑龙江和台湾省的图书馆界、语文教育界、新闻出版界的60多位代表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世界读书日,畅谈阅读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