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行为与群众利益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不仅关心经济生活中的变化,更关心今后会发生什么;不仅想了解事物发展的现状,更想了解事物发展的结果与趋势.于是,如何满足读者需求,如何在新形势下搞好经济报道,就成了新闻工作者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社会经济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采起来。可以说,经济生活已是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有朝气的主旋律之一,因而,经济生活方面的报道成为党报宣传的重头戏。党报经济生活版如何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增加可读性和影响力,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经济生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程中的反映形态之一。作为经济生活主体的人民群众,关注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举凡党和政府的经济方针、政策,重大经济动向,社会为群众提供的衣、食、住、行状况,等等,都是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经济生活的内容。党报经济生活版版面在贴近群众生活,引导群众生活方面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服务性,通过不同的版面形式,灵活清新的版面语言,让群众及时了解经济生活领域中的变化、发展及趋势。二是指导性,版面触及具体的经济现象,围绕群众关心的话题,诠释经济热点、难点、重点,起到解疑释惑的作用。三是权威性,党报版面对经济生活进行客观真实反映,披露经济生活的最新动态,昭示经济生活的时代走向。以上三个方面基本构成了党报经济生活版的内容特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党报经济生活版属于经济新闻版的范畴,但不同于经济新闻版。党报经济生活版的版面,要从贴近群众生活出发,讲述老百姓关心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敢于触及经济热点,是提高经济报道指导性和可读性的需要,是广大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职责。我们的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任。经济报道触及经济热点,就是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围绕党和政府重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正确引导,以达到振奋精神、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目的。经济报道如果同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保持距离,不敢去碰,不能很好地帮助党和政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闻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市场经济有哪些必须遵循的规则?它们对经济新闻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从海南经济特区的新闻实践来看,我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确立新的思维方式和报道方式。第一,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决定经济新闻价值的取向,把报道的立足点移向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从过去计划经济时的按“产、供、销”顺序安排,改为按市场经济规律的“销、供、产”顺序进行。也就是说,过去是国家计划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企业生产什么,商店就卖什么;商店里卖什么,群众就买什么。现在不同了:群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农村广大群众迫切需要通过新闻媒介的经济报道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也迫切需要从报道中及时获得发展大农业多方面的经济信息,帮助他们解除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而产生的种种困惑和疑虑,能自觉按经济规律办事。 本着这一目的,我们乌鲁木齐县人民广播电台从去年年初开始,在原有新闻节目的基础上,增设了“今日菜篮子”专题节目,开辟了信息三分钟、菜篮子话题、空中服务台、1065农业课堂、致富点子和今日菜价等栏目,力求为农民群众拓宽新的信息天地,一年多来,为了使增办的节目适应农牧区干部和群众的需要,我们在深入实际生活,注重采写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关心的新闻题材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把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报道重点来抓,抓得准,抓得及时,就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机制、新的改革措施频频出台、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异彩纷呈……经济新闻报道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经济新闻报道模式,其特点表现为“五多五少”:微观操作性报道多,宏观综合性报道少;生产环节的报道多,流通领域的报道少;有关政府指令、计划、决策的报道多,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报道少,经济领域的浅层次经验报道多,深层次分析报道少;含政治说教和专业用语的报道多,通俗易懂、循循善诱的报道少.这种报道模式,不仅与今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相去甚远,其主体本身也已因僵化、教条、呆板、枯燥等弊病日益呈现出危机.笔者认为,经济新闻报道要把握这一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黄金时代,摆脱危机,明确地位,须从强化服务功能入手.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彭朝丞撰文谈经济报道的最佳角度。他说,在经济宣传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关经济工作的报道。在产品经济的模式上,以往我们的经济工作报道大都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报道上。大都围绕生产计划的制订、实施和完成,及与此有关的会议等。它与多姿多彩的群众经济生活常常隔着一层纸似的,因而不鲜、不活、不吸引人。当前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经济宣传呢?这就要求我们经济报道的思想必须从多年来形成的习惯于自上  相似文献   

8.
经济报道能不能引起群众的共鸣和反响,主要在于能否处理好跟群众生活的关系。经济报道是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上的,群众生活是经济报道的源泉。脱离群众生活的经济报道,就很难说有什么吸引力。怎样处理好经济报道与群众生活的关系问题呢?我认为要注意这样三点: 一、经济报道要立足于群众生活,也就是要为群众生活服务。社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关注民生.就是要在报道中体现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关心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关心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也即所谓的报道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报道中所涉及的虽然只是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小街陋巷里的凡人小事。体现的却是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  相似文献   

10.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的主体,只有贴近群众,经济新闻才会有最广泛的受众。在报道内容上选择群众关心的话题。采写经济新闻,要积极研究群众最关心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一是抓住"两头热"的问题,即领导和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二是要采用"两头热"的方法,即一方面新闻媒体首先热起来,组织采写热点稿件,进行追踪报道,开辟专栏,组织系列文章,集中探讨某一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让群众参与热点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吴涓 《今传媒》2006,(10):60-61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经济报道如何以市场为轴心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如何在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创新,做到“人见人爱”?这里谈几点初浅的认识。一、扩大经济报道的题材范围经济报道自身的对象不应仅仅局限为工农业生产和商贸经营活动,因为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经济是无处不  相似文献   

12.
经济报道具有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的特殊意义,经济新闻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众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显而易见了,经济新闻就要像多棱镜一样反映出市场经济这些绚丽多姿的景观,要把报道的触角伸展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要转变职能,政企要分开,政资要分离,政府将从直接的微观管理中解脱出来,转向运用经济杠杆、产业导向及法律武器等间接手段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这就要求经济报道的重心从部门,企业转移到市场,反映与追踪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从宏观着眼,增加对经济动向、经济走势、经济全局的纵览式报道,加强国家对市场进行有形调控的解释式报道。同时,经济新闻要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经济中揭示出内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开始加快,信息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愈来愈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观念的确立,人们对经济信息的需求从量到质都有了新的要求,读者不再满足那种领域狭窄、角度单一、主题重复、表现形式雷同的说教式新闻,而希望看到分析经济生活中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和疑点问题,人们既关心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变化,也关心各地加快发展经济的新措施、新经验;既关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情况,更关心自己的“菜篮子”和日常消费品的价格供需变化;既需要一般劳务、金融、物资、房地产等市场信息,更需要对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变化情况的分析和预测;既希望了解新产品、新技术的信息,又希望为自己指点致富之路,提供奔小康的良策等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过去计划经济的基本区别点是:计划经济主要靠行政命令指导生产,生产什么与不生产什么,企业无需自己考虑,只要执行政府指令就行了;市场经济则主要靠市场需求调节,生产什么与不生产什么,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来决定。这样,市场经济报道再不能像过去计划经济报道那样只报计划和生产了,而是从生产到流通、消费、分配,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经济政策到与此相关的市场经济动态,从社会经济本身到经济与政治、军事、科教、文化、人才、外交等密切相关的问题,都得深入调查把握,予以及时报道,以适应各级政府、诸多企业和广大人民等方面的政策制定、生产决策、贸易往来、购物选择的需要。由此把市场经济报道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使诸传谋呈现出了以市场经济报道为中心的时代特征。可以说,当今新闻传播是经济新闻大传播的时代,更是市场经济报道唱主角的时代。不如此,就难以适应今天社会经济活动和经济生活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决定子市场经济报道的多元性。 首先,市场经济在我国尚属一种启蒙经济,经济报道必须担当起这种启蒙教育的任务。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培育、发展、成型的过程,需要转变机制、更新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61年2月广州日报合并于羊城晚报以后,羊城晚报原有的办报方针不变,但是要比过去更全面地报道广州市工业生产以及人民的经济生活。因此,我们报纸的经济报道任务加重了。羊城晚报是在大城市发行的综合性的报纸,因此,它的宣传报道要坚持面向广大群众,直接地或间接地回答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经济生活问题。在这一年的实践中;为了使经济报道面向群众,我们的经济报道大体上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成为党工作的中心和群众生活的中心。新闻工作的重心也随之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经济宣传和经济报道成为新闻工作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激烈竞争的市场日益形成。每个人都迫切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了解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随着受众需求的增强,经济新闻在新闻领域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的报纸,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在经济报道方面扩大了视野,开拓了思路,努力按照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向报道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以适应读者对经济发展和经济生活的需求,因此,报纸义不容辞地要把握报道的正确导向。然而,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进程中,由于经济法规的制订、实施不能超越经济规律的必然性,难免会发生某些方面接受迟缓或遇到阻力甚至有越规、违规现象,因此,报纸无以自解地要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经济报道的导向与监督是报纸经济新闻中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经济报道必须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转动。市场是商品买卖交易的场所,是商品交换的总和。市场经济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这个客观需要,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的形式和方法,它不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以公有制基础为特征)的现代化经济制度。经济报道就是反映市场、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进程中的客观事实。经济报道的导向在于促进市场的繁荣,促进市场经济走上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轨道,促进市场经  相似文献   

18.
李大洪 《记者摇篮》2005,(4):20-20,28
不能不承认,我们的一些经济报道也确实也在反映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也确实在反映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生活问题。但是,我们的经济报道为什么又让读者感到枯燥无味,缺乏生活气息?原因很简单,是我们的记者把“根”扎错了地方。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报道,要求我们加强研究并切实转变经济报道的视角,使经济报道从群众的角度、生活的角度、消费的角度和多种易于为受众所接受的角度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在经济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关注、议论的热点问题。对这些热点问题加以多层次、多侧面的剖析、发掘,并予以报道,被称之为经济热点新闻。经济热点新闻报道好坏,关系到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必须认真对待。 经济热点新闻触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