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卖     
一位失学的孩子,到城里寻活干,找到一份替快餐店送“外卖”的工作,每月三百,工资不高,但活辛苦,高峰期一天得送六百份快餐。  相似文献   

2.
我们成年人每日上班如果总是不发工资,工作积极性是会受影响的,说不定你还会辞职不干了。同样道理,孩子上学也需要得到“工资”,才能保持其积极性。什么是孩子上学得到的“工资”呢?有些家长可能认为,我给孩子吃喝穿,给他买玩具和山地车,请他吃麦当劳、肯德基,这不是“工资”吗?不是。这些东西在孩子眼里,都是应得应分的,我是你的孩子,你就应该给我这些东西,我不上学你也应该给我。而学习的“工资”必须是直接从学习得来的好处。这个“好处”就是孩子从学习中得到的成就感。因为学习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会有成就感;从学习中得到收获,会…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随爸爸上街,走到金苑大酒店门前时,遇见一个衣着破烂的小孩。他大约十来岁,头发蓬乱,上衣脏兮兮的,裤带耷拉着,裤腿也开了线。只见他满面泪痕,跪在地上,身旁放着一个破碗。这是一个小乞丐。“真可怜!”我不禁感叹道,随后又对爸爸说:“爸爸,这小乞丐真可怜,给他点儿钱吧!”爸爸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把我拉到一边轻声说:“不是爸爸舍不得钱,实话告诉你,他根本不是乞丐,只是一些家长不知道爱护孩子,利用孩子来赚钱!”“什么?他们居然利用孩子来赚钱?”我简直不敢相信会有这种事。  相似文献   

4.
一位家长来信说,前不久他为孩子的生日送上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可是,孩子却不愿意接受他的礼物,孩子说,只要爸爸妈妈以后别老拿他与别人比,就是最好的礼物。本来,他们平时拿孩子与别人比,是为了鼓励孩子。可没想到……那家长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究竟是好是坏?为此,我们走访了几位家长和相关专家,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看法。家长张先生(来自山东):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不可能所有的孩子在学习上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也不可能都上同一所大学,干同样一个工作。所以,你不能老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别人比,而应该与孩子一起,去发现他们的长处,挖掘他们的…  相似文献   

5.
“又是这几个菜7”“都怏吃腻了.“”没别的口味7”……面对着一份份大同小异的快餐,顾客们不抱怨是不可能的。我经常吃快餐.也常常会想:快餐店都是这样的吗7才不是呢I最近.学校附近新开了家”多味“快餐店,因客流如潮.快餐供不应求.无奈之下.店方采取了限量供应的策略.每天只卖一百份.为了一饱口福,我特意起了个大早.店内窗日月几净.感觉很不错.  相似文献   

6.
肖梅:当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他们身上寄予了厚望,在家时,处处以他们为中心,孩子的心中,便有了一种“我很能干”、“我可以拥有一切”的潜意识。但孩子毕竟是“社会人”,他要走出家庭,走进社会,走进群体,于是,他发现自己并不被人看重,发现并不是每件事都干得很出色,所以,面对失败,他彷徨、他焦虑,他无所适从,他成了输不起的孩子。其实,孩子经不起挫折,很多时候是因为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否定。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该如何帮助他呢?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     
各得其所“你怎么又把刚领的独生子女费买烟了?也不为孩子想想!”“谁说我不为孩子着想,他玩的烟盒是哪来的?”无所谓丈夫从托儿所把孩子接回家。妻子一看,说:“亲爱的,这不是我们的孩子。”丈夫仔细一看,果然不是。他说:“孩子是抱错了,不过无所谓,反正星期一还要送回去。”  相似文献   

8.
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创造发明家。他有一个儿子,脑瓜聪明,就是不爱劳动。儿子长到15岁时,鲁班问儿子:“你想干什么活儿?”儿子说:“种田。”鲁班于是送儿子去干农活。只干了一年,儿子回来了。鲁班问他:“怎么不干了?”儿子说:“种田太累。”第二年,鲁班征求儿子的意见,又送儿子去学织布。只干了一年,儿子又不干了。鲁班问他:“为什么又不干了?”儿子说:“织布这活儿,把人给忙死了。”鲁班问儿子:“你究竟想干什么呀?”儿子想了想说:“跟您一样,当木匠吧!”鲁班把儿子交给他的大徒弟当学徒。不料,儿子只干了一年,又不干了。鲁班问…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建议:每个月都给孩子送份礼物。“那怎么行,经济实力可不允许。”“孩子的玩具已经太多了,还买什么呢?”“行不通,哪有那么多精力。”先不要否定。让我们看看是否可行。在一张纸条上写好祝福的话语,藏在孩子的帽子里、铅笔盒里或者手套里,当他找出来读一读时,这份独特的礼物会让他一天都快乐不已。孩子喜欢足球,您送给他一顶帽子,上面印上他最崇拜的足球明星的名字,会令他爱不释手。春日里阳光灿烂的下午,您带孩子到野外开心地玩一趟,这也是份很不错的礼物。每月送给孩子的礼物建议:1月□雪地堆雪人。□一双新手套。□一…  相似文献   

10.
在常问快满三周岁时 ,我准备送他上幼儿园。虽然我就是一名幼儿教师 ,但为了避免“妈妈老师”带给儿子负面影响 ,我决定把他送到另一所保教质量较好的幼儿园。家人同事都说我自找麻烦 ,但我主意已定 ,并悄悄地做着准备。一、鼓励孩子进行自主性交往3岁前的孩子与人交往 ,一般都是在家长的关注下进行的 ,当孩子由家庭走向社会(幼儿园)之后 ,则一切都得靠自己。孩子突然失去了父母的依靠 ,一时难以适应 ,因而不少孩子都哭喊着“找妈妈”或“不上幼儿园”。为了让常问学习自主性交往 ,我经常让他自己接待小伙伴 ,他与伙伴玩耍时 ,我不限制 ,…  相似文献   

11.
每天晚上下班之后,我都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在父亲的冷饮店里帮忙。有一天,我偶然发现橱窗外有一双眼睛,那是一个十一二岁小男孩的眼睛。他盯着店里其他买冰淇淋吃的孩子,一脸羡慕。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看了看那个小男孩,没有作声。我对父亲说:“可怜的孩子一定是想吃冰淇淋,却没有钱,我可以送一盒给他吃吗?”但父亲冷漠地摇了摇头。之后的一天,当其他孩子散去后,我突然看到父亲对那个站在窗外的孩子招手示意。男孩进来了。父亲对他说:“孩子,你可以为我到隔壁的报亭买一份报纸吗?”孩子点点头,很快,他就把报纸买回来了。这时,父亲微笑…  相似文献   

12.
育儿金点子     
思弦:我家宝宝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要一个人独享,除非那东西她不喜欢吃了,才给别人吃。我想问有什么好办法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分享食物和玩具?东西是大家一起吃的孩子每次吃东西的时候,我们都会让他给爷爷送一点,给奶奶送一点,给妈妈送一点,给爸爸送一点,每个人拿到孩子送来的食物都会对他说声:“谢谢,真能干。”得到鼓励后他都会很高兴.记得有一段时间,孩子突然有些“小气”了,好吃的东西不肯送了,我们也不强求她,但每次都会对那她说:“东西是大家一起吃的,你不应该一个人吃,快去给爷爷送一点,给奶奶送一点......”,一段时间后,现在孩子又像以…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想想他们小的时候,每到六一,我都送孩子一些礼物,但都很小。儿子有一个鞋盒子,里面收藏着儿时的记忆,那里面很值钱的一件玩具,是孩子的大舅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的一辆价值三元的小汽车。 现在,孙子、外孙都拥有了一定数量的玩具,有爸爸妈妈买的、亲戚朋友送的,还有我们“赞助”的。问题是,这些玩具大约有四分之三都束之高阁,比如一些电动玩具,像解放军打炮、小熊敲鼓,两三天孩子就玩腻了,因为这些玩具给他带来的只是暂时的愉悦。 我给孩子买玩具不单纯追求新颖、昂贵,主要从教  相似文献   

14.
“砰!”的一声,门被狠狠地关上,背着书包的他直奔楼下冲去。我敏感地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大喊一声:“站住!”并紧追下去。追到他,我拿出班主任的权威先发制人:“了不起了,跟老师生气,往家跑了!”“不是生气。”“不是生气是什么?”我反问道。孩子不说话了,突然他边哭边喊边跑:“我穷、我笨、我什么也没有好吧?”担心发生的终于发生了,我没拉他,但我用低沉的声音留住了他:“回教室,别让英语老师误会伤心,我送你回去,装着没事一样。”孩子迟疑了片刻,跟我走了。  相似文献   

15.
一位家长朋友找到我:“马老师,您说这孩子厌学怎么治?”我笑着请他坐下:“说说看,孩子怎么个表现?”“就是不喜欢学习。从小就这样,升入中学更严重了。老师说他上课不愿意听课,回家更不愿意写作业。他去过少年宫,去过特长班,写大字,画画,拉提琴,打电脑,他都学过。但他去几回就不干了。学费都白扔了!你  相似文献   

16.
什么都能干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摆出了一副“什么都能干”的架势,您就可以充分利用他的热情让他做些什么。虽然从表面上看,您自己做可能更容易一些,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对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做家务来学习如何与家庭成员密切合作。如何让孩子养成定期做家务的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孩子“什么都能干”的态度加一点儿助力,您可以对他说:“你长大了,我还真需要你帮忙做点儿事情呢!你觉得自己能干些什么?”不管是收拾餐桌还是喂狗,都能成为他的工作。而您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孩子知道,家里人就靠他把这个工作做好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我在某份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事例:一个中国学生在申请赴美留学时,各方面都很优秀,可是却因面试时一个问题而被当场拒绝了。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这个问题是该学生说留学是更好地找工作、更好地赚钱。上学读书是为了更好地找工作、赚钱。其实,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看法。当今,又有多少人不是以这样的目的来看待教育呢?我想,这是时下教育功利主义使然也。  相似文献   

18.
天使     
虽说离新年还有一个多月,但商场、超市的贺卡特别好卖,不管男女老少,都乐意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捎去一份祝福。同伴之间,朋友是天使;恋人之间,彼此是天使:对于父母,孩子是天使。而父母呢?他们有时似乎什么都不是。就拿贺卡来举个例子,同学间相互送,给以前的朋友送。给老师送,但试问:有谁给自己的父母送过一张贺卡,或是表示过一句衷心的祝愿呢? 想必回应者寥寥无几。实际上真正的天使就是父母,而我们往往不知道,不懂得。  相似文献   

19.
偶然遇见一位企业老板,谈起他搞产品开发赚钱的“真知灼见”:“现在要想赚钱,从谁兜儿里往外掏?第一,孩子;第二,女人。不信你数数每天的电视广告,都是冲着谁的,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20.
选教师     
我在私立华诚学校当校长时,曾经遇到一位当老板的家长,他送女儿来上中学,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却让我耳目一新。“程校长”,他说:“我女儿学习一般,你给我找一个年轻的男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最好是年轻的男老师,老教师不能太死板。”我说:“别的家长都挑老教师,你却挺有独特想法的,你的理由是什么?”他顺嘴就来:“现在的孩子和过去不一样了,老师唤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得再好也白搭,如果我女儿喜欢上老师,学习就不用愁了。”我当时心想,“这个家长真不是东西,对于孩子的教育怎么能如此当儿戏。”因此,也没有对这个家长的要求过于在意。随着时间的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