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娟 《今日中学生》2013,(14):20-24
【新题展示】生命是一条前行的路。在这条路上,总会有些人、有些事与我们悄然相逢。他们或给我们美好的回忆,或给我们意外的惊喜,或给我们无言的激励……请以"与__悄然相逢"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补全题目;②文章不得出现真  相似文献   

2.
正"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不知何时,旅行就那么悄然流行起来。在路上,我遇到过分开旅行的恋人,他告诉我爱情需要空间才能继续;遇到过进行一场毕业旅行的学生,她说成长让她溃不成军,她想要迷失在地图上的每一道风景;还遇到了一个自由的背包客,他说他是昨夜12点跳上开往远方的火车,没有目的地,睡醒了就在下一站  相似文献   

3.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非常强调日常积累:N个作文片段+N个名人事例+N句名人名言=一篇成功的作文。这已然成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座右铭"或"口头禅"。然而,当学生真正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却感到束手无策,无话可说,无计可施。有些学生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要么"言之无物",要么"面目可憎",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手中所积累的作文素材。他们对材料只会机械积累,却不会有效占有。面对材料,他们忽视了仔细分析和深层次、全方位审视,以至于积累了很多作文素材,而在实际写作中能够真正考虑  相似文献   

4.
<正>"一则金素材,半篇好文章",这是说经典素材对于作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典素材主要包括语言素材、情节素材、故事素材、人物素材等,有些考生在使用经典素材时,要么一字不漏地照搬照抄;要么寻章摘句,不得要领;要么游离主旨,牵强附会;要么随意改编,生搬硬套;要么若即若离,偏离精髓。这些都影响了文章的表现力。经典素材运用得好,会给文章增光添彩。但如何运用,却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下面  相似文献   

5.
我从未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但人们常对我说:"你的生命是个奇迹。"对我而言,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有着现实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我曾是德克萨斯大学一名19岁的大学生,在通向理想之路上信步前行,梦想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名整形外科医生。  相似文献   

6.
正5月7日晴一天,同学们都放学了,我听到了这样的对话……桌子说:"主人每天往我的身上涂一涂,画一画,做数学题时,着急的时候把我当做草稿纸。看你多好啊,每天受到主人的爱戴,呵护你。"椅子说:"我好什么呀?每天被主人扭来扭去,扭得我都晕了。而且他们打闹时要么把我摔了,要么一脚把我踹飞了。我会受伤或是变残疾。"桌子说:"主人每天像搬旅行箱似的搬着我!  相似文献   

7.
施英 《江苏教育》2022,(80):25-27
<正>一、案例重现案例一“:不是我的错”小郭是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开学仅1个月,老师已经多次找小郭的父母谈话。老师反映,周围的同学都很怕小郭,老师与他谈话也总是很难进行下去。他似乎每天都被一股怨气包围着,尤其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或犯错误时。如有几次上学迟到,被老师问及原因,小郭要么说“奶奶没把自己叫醒”,要么说“路上堵车”;忘带学习用品时,他会说“妈妈没有帮我放进书包里”;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他会说“是他先打我  相似文献   

8.
<正>[案例背景]习作教学一直是所有师生的痛,教师怕教、学生厌写,现今常态下的习作教学要么有些学生抱着作文选在那儿认真"借鉴",要么就是咬着笔头皱眉深思;要么苍白无力地想象所谓的过程,真是苦不堪言。最近读了《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深受老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启发,在我的习作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  相似文献   

9.
那天是哪天     
“但是天总会黑,人总要离别,谁也不能永远陪谁……”每次听到这首歌,我总是有些惆怅, 又有些害怕。一转眼,初中生活只剩下两个月了,离别的那一天渐渐逼近。时间的列车一刻不停地带着我继续前行,来时路上的风景慢慢后退却依然清晰美丽……物理老师语文课临时调成了物理课,他笑眯眯地说:“语文老师凤体欠安,所以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10.
<正>一于永正老师说:“语文老师要把自己修炼成一本语文教科书,一本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路上前行,我凭着韧劲一直在努力着。十多年来,我始终让自己保持着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同事眼中的我总是一副干劲十足的模样。还记得2009年的夏天,我第一次踏上讲台,看着台下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听见那整齐而响亮的问候:“老师,您好!”我便坚定了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初心,也注定了我在语文教学之路上风雨无阻地前行。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然而,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许多学生害怕作文,认为作文是一种"苦差事"。究其原因,可谓林林总总,但最主要的是,要么心中没有材料,要么是有材料却不会运用,作文自然成了"无源之水"。如果教师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积累、质疑、想象"的习惯,就能消除学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尴尬;就能排解学生"搜索枯肠,无从下笔"的忧虑;就能改变学生"东拼西凑,勉强堆砌"的习惯。可见,指导学生如何积累材料,从不同角度运用  相似文献   

12.
正6月7日晴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周围很多同学笑我傻。还有同学说:"是不是写错了题目?怎么会写这么离奇的题目呢?"我没有在意他们说的,因为我心里一直想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晚上,我和朋友们一起走向回家的路上,在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的。这时,李东耀说:"晚上你们几点睡觉呀?"我随口一说:"十点。"张家琦说:"十点多一点。"李东耀又说:"你们这么快就睡呀!"我说:"李东耀你几点睡呀?"李东耀说:"十一点或十一点半。"我  相似文献   

13.
思路画语     
自由选择妈妈欣喜地说:"孩子,我看见你弟弟拿了个最小的苹果。你是按照我说的告诉他,可以自由选择吗?"儿子说:"是的,妈妈。我告诉他,要么拿最小的,要么什么也别拿。"  相似文献   

14.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记载一件东西,叙述一件事情,发表一种意见,吐露一腔情感,都可以成为文章。把眼睛里看见的光景记下来,当然也成为文章。"看得出写文章是一种表达的需要,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只要亲身经历或者看到的想到的事情,用语言叙述下来就是文章。可是现在的孩子大多不喜欢写文章,写文章的时候便开始挖空心思、绞尽脑汁。要么不知道写什么,要么言之无物,要么就是毫无新意地人云亦云,写作文成了老大难,好像要写出血肉  相似文献   

15.
<正>一、语言的"格式化"现象——世间尽成普通话最近,我和一位女同事参加教研活动。在路上,无意间听她谈到她婆婆现在也会说"普通话"了。我就好奇地问:"老人小时候就没上什么学,现在年纪这么大了,干嘛还要学普通话呀?"不学不行啊,我儿子一出生,我们都说普通话,这样孩子就一步  相似文献   

16.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语文的田地里,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方塘":它们是一些短小精悍、形式自由而又能让人从中领悟到生命意蕴、体会到生活滋味的散文或杂文,我们称之为"美文"。这类文章要么用隽永亮丽的语言叙心路历程,拨人心弦;要么以细腻洒脱的笔调说世态万象,令人感叹;或者  相似文献   

17.
石塘行     
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那次到石塘的时候已近正午,阳光很灿烂,天太蓝,蓝得有些不真实,像是梦境中曾出现过的画面。  相似文献   

18.
材料一:2011“感动中国”人物刘伟说:“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活着就值得庆祝!”材料二:语文教育界泰斗于漪说:“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奋进:”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奇迹     
我从未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但人们常对我说:“你是个奇迹。”对我而言,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有着现实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我曾是德克萨斯大学一名十九岁的大学生,在通向实现理想之路上信步前行,梦想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名整形外科医生。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福茨说过: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至少它也是最大之一。可是,在诸多学校诸多班级开展合作学习之后,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合作要么变成了"代表"的表演,要么成了有监督者在场的作秀行为,很少能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原因何在?我以为是教育评价出了问题——要么有头无尾,要么只突出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