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与鉴赏》2010,(1):4-6,108
罗丹说:美.其实只有一种,即显示真实的美。她的文字优美、洁净,适合你在薄暮的黄昏.或微凉的夜晚阅读。她一直坚信有这样一幢房子,以文字盖顶,用音乐作墙。房前植一株梅。细雨如丝。花瓣若蝶。有女子,坐窗前,吐气若梅。我曾在她的文字间缱绻,与她的文字相识如《尘世里的初相见》,在《且听风吟》中,发觉《诗经里的那些情事》亦如《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字如其人。她的文章清新、平实、隽永,蓦然中《忽然花开》,原来《爱,永远不会消失》。她的文字焕发出别样的色彩.凡俗着.温馨着.美好着。  相似文献   

2.
巧入意境     
对于古诗文的教学,最重要的一环是将学生导入意境。学生一旦进入意境,那么文字上的情境之美,就能在学生头脑里桐栩如生。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人间多美事,如能将其化作纸上烟云,更是锦上添花。以下三篇美文,写的却是生活里普通不过的小事—早起、折枝、过元宵,  相似文献   

4.
在五光十色的城市里,我们行色匆匆. 而在极北的大地上,星野道夫曾徜徉在漫长的旅途中…… 在星野道夫的摄影作品里,阿拉斯加的极地风光充满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而星野道夫的文字亦真挚纯净,不事雕琢,如汩汩小溪轻抚我们躁动的心灵.阿拉斯加的美,就在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中自然而然地感动着我们.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的教育不能没有美育。语文教材是美的矿藏,其中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古诗是这矿藏中的瑰宝。教师如能正确引导学生从品析词句入手,全方位地挖掘美、感受美,那么学生在感受古诗语言美、意境美、内容美的同时,心灵就会受到震撼。  一、抠字眼,体会文字美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教学古诗时,教师应注重从文字入手,培养学生审视古诗中文字运用的精妙之处,进而体会其中的文字之美。如王安石的《泊船瓜舟》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绿”字,不用“吹”,不用“…  相似文献   

6.
<正>榛生的博,是从黎戈的《私语书》上看来的。她说,榛生皮肤白,眉目清新,有一点微甜的稚气,像韩剧里的女孩子。这样的女孩,也是我喜欢的类型。她还说,榛生家的客厅,洒满阳光,原木地板拖得很干净,条纹棉布靠垫,钉了木扣子做眼睛的小布狗,随遇而安。这也是我喜欢的居家样子。黎戈特意提到了榛生的衣橱,并强调自己对她的衣橱很感兴趣。我自己的衣橱过于直白和空荡,所以对他人的衣橱充满了窥探的欲望。于是,兴致勃勃地google了榛生。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一个追求美的过程。怎样的文字为美呢?正所谓"操百器而知剑",教科书和文学读物里有许多美文可供我们欣赏和借鉴。我把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美归纳为下面四种。一、风霜高洁,水落石出——隽永之美这是一种对文字本身的美的追求。文章一般要达到的效果是用美的文字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倾向,在情思洋溢的叙事或描写中,表现耐人寻味的哲理。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传统文化承载着厚重感和神秘感,干瘪的说教是不能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厚重魅力所在的,如器物之美、诗歌之美,艺术之美、服饰之美、文字之美、绘画之美、科技之美、外来文化之美等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沁润到学生心灵里去的,幸运的是,统编教科书的编写体例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契机。笔者试以统编教科书“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为例,从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三“新”入手,突破文化课教学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文学之美     
文学之美,有优美、壮美、凄美。 优美者令人陶醉,如古之孟浩然、王维,今之徐志摩、冰心。读其文字,如行山阴道上,如游西子湖中,恍惚徜徉,心旷神怡。 壮美者令人激昂,如古之辛弃疾、陆游,今之郭沫若、殷夫。读其文字,如闻金戈  相似文献   

10.
写作如做人一样本质。教写作,先做好人。写好文字,内心纯正。沟通好思想和灵魂的两处圣地,天地乃在你心胸里。包孕天地万象,一花、一草都皆美。让诗词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打通文学的天空。  相似文献   

11.
一枚永远的叶子,从童话里向外生长,当飞扬于未来天空的向往与对往昔追念交集之时,从这两篇小说里我读出一颗成长的心灵,叙述的美是通过文字的鲜活、自如,率真——如切开一只金黄的橙子,清冽而芬芳,流溢出阳光。——编者  相似文献   

12.
《湖北教育》2009,(8):64-64
似水若兰——贺金莲宜昌市刘家大堰小学 其人若兰,其情似水。纵然华年似水,芳华气质依然绽放如兰。喜爱文字的女人总是感情丰富的,如涓涓细水的文字中流淌的,总是百转千回的似水柔情。水是善变的,大化无形,于是有了变幻万千、迥然各异的美,但唯有心清如水,才是至真至纯的美。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鉴赏》2009,(7):8-10,106
她。用文字腌制时间,煮字疗饥,过鲜衣怒马的生活,享受银碗里盛雪的闲情.在三生韶光贱的光阴里,指尖上捻花,孜孜以求,散发微芒;她,是文学空间中的宠儿,是一块蕴含自然之美、小众之美、宗教之美的无瑕之玉。她,就是雪小禅,《读者》百名签约作家之一,青春文学当红领军人物,文字妖娆曼妙,其短篇小说多次被《青年文摘》、《读者》转载.多次被评为全国读者最喜欢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正>鲁迅先生曾感叹:"我国的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这精辟的论述一语道破写字教学的内涵。多年的写字实践也告诉我,写字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感受美、探索美、表现美的过程。一、想象,感受字的外形美古人云,汉字之"横"如"列阵排云",有庄重之美;"点"如"高峰坠石",有飞驰之美;"竖"则如"万岁枯  相似文献   

15.
美文就是语句非常优美的文章。美文之"美",一是指形式美,包括遣词造句、音韵节律,品读再三,如行山阴道上,美不胜收。二是指内容美,慧眼独具,一语中的,或如石上清泉,悦人耳目;或如霹雳乍响,振聋发聩。所谓培养写作美文能力,是指培养学生作文能够做到思想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文字工丽,具有情感美、画面美、语言美、构思巧等完美创新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诗歌之美,美在文字,美在形象,美在情感,但是一直以来古代诗歌教学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内容的理解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忽视了情感美的感悟。更有些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指导学生背诵知识性的条文。如作者名字、作品名称、内容大意、地位价值等.而对于作品本身极少品味.这样做不仅抹掉了课堂应有的神采。  相似文献   

17.
骆艳  晏燕 《今日教育》2014,(5):54-55
骆:晏老师您好!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笔清新,意境优美的课文。我一直在思考:这种课文如果沿袭传统的字词句的教学,学生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根本无法调动起学生无限的想象,学生无法走进课文描写的优美意境中去,无法真正做到心灵与文字的对话。就如,《月光曲》一课,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如何让优美的意境流淌在孩子心间?  相似文献   

18.
每每品读一首小诗、一篇散文或一段历史,也许那份感动和教益,一如花瓣雨般地美,在心灵的一隅留着香气!语文的实质就是心的陶冶,美的洗礼——美在文字,美在感悟!  相似文献   

19.
独爱金秋     
金秋本身就是一首歌,一幅画;金秋是美丽的,金秋是诗意的。作者独爱金秋,自有独爱的理由。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抒写秋的美丽、秋的意蕴、秋的启迪。作者写金秋用“秋来宜看林”、“秋日宜看云”和“秋日宜开窗”组成秋之韵。作品是一篇意蕴深刻的散文诗。你看,在如诗如画的秋景里,让人领略金秋的意境,获得美的享受。看作者描写秋的文字:“酡红如醉的落日悬在梢间,林间一片肃穆静寂。黄与绿相间,红与白相衬,透着一种凄梦、别韵之美。”宛若诗句,有景有韵,景与韵相互交融,产生美感。在诗一般涓涓流淌着的文字里,读者感受到的是,秀美的文笔,轻盈的意境,丰富的遐思,诚为一篇很美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每每品读一首小诗、一篇散文或一段历史,也许那份感动和教益,一如花瓣雨般地美,在心灵的一隅留着香气!语文的实质就是心的陶冶,美的洗礼--美在文字,美在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