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众所周知,神话是原始人类的思维方式,是原始人类万物有灵观念下无意识的集体信仰,是原始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生活的结晶。可以说,神话就是原始时代的“人话”,体现着原始人类的文化精神。那么,神话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文学,特别是与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马克思说过:“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这就是说,神话是民族文化之根,又是文学家族之源。而神话与小说的关系,正如鲁迅所说:“现代一班研究文学史者,却多认为小说起源于神话。”这“一班研究文学史者”的看法,固然尚有争议,但探讨神话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神话是一个民族童年生活的写照,它的永恒魅力不在于它是一种童年的玩物或幻想,而在于“童年”流露出的人类本性的真实性较之成年更直观,更接近人性底层。神话是原初先民不自觉的文化设计,在本质上是“人话”,其基本主旨是人的社会生活的投影。由于不同的人类群体并不存在共同的童年,所以各自的神话也不同,神话具有民族性,是民族文化活的基因,时刻和本民族的人进行对话,从而形成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与精神特色。神话是民族文化之“根”,当人们追踪各门学科的源头时,无一  相似文献   

3.
神话是人类童年生活的写照,是原初先民不自觉的文化设计,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根。正如卡西尔所说:“我们从历史上发现。任何一种伟大的文化无一不被神话原理支配,渗透着。”这一点在道家的思想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神话是人类童年生活的写照 ,是原初先民不自觉的文化设计 ,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根 ,正如卡西尔所说 :“我们从历史上发现 ,任何一种伟大的文化无一不被神话原理支配、渗透着。”这一点在儒家伦理思想中有明显的体现 ,如果从儒家思维模式、人格修养和精神境界三方面来考察的话 ,可以提供以下三条论据 :一、神话思维与忠恕之道按照卡西尔的观点 ,神话对人与自然的解释是建立在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情感思维而非理性思维———基础上的。“神话的真正基质不是思维的基质而是情感的基质。神话和原始宗教决不是完全无条理的 ,但是它们的条理性…  相似文献   

5.
贺麟“宗教精神”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麟所说的宗教精神,包含宗教信仰、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需要等在内,是追求超越现实,“与上帝为一”的精神,而所谓“上帝”则指“真理、人民、大自然”。他从化哲学层面,以欧美现代化历史为例,认为宗教精神对科学“有保护促进之功”,“有助于科学的发展”;认为宗教精神也是近代民主精神的基础,是工业化的基础。中国历史上的科学、民主不如欧美发达,原因之一,也许正在于缺乏这种宗教精神。所以中国传统化的现代化,铸造中国人的宗教精神,是必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化中,家始终是一个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范畴,即便是在作为人类文明最早期成果的神话中也不例外。尽管伏尔泰在《风俗论》中批评这种做法,直言:“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写几本书,但归结起来只有两句话:人类的大部分过去是,而且将来很长时间也仍是荒谬的;而最荒谬的人可能就是那些企图在这些荒谬不经的神话中找出某种意义并在宗教狂热中掺进一点理性的人。”但笔者认为,如果认识到神话的真谛的话,将会得出另一种结论。一、神话中的文化基因神话的真谛是什么?表面看来,以其题材———神灵的故事———而得名的神话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的神…  相似文献   

7.
巫瑞书 《寻根》2003,(2):48-51
陶潜《桃花源记》中化用的“秦人古洞”传说故事里面,蕴藏着内容更古老、文化层次更深的一种神话传说,即与盘瓠神话相关联的“千家峒”传说故事。先后载于《风俗通义》、《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及《搜神记》的盘瓠神话,叙述了“蛮夷”祖先盘瓠立功受赐及其后裔繁衍的故事,是独具特色的“蛮夷”祖先神话。结合本题,值得注意的有三点:其一,盘瓠得高辛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盘瓠选择高山绝岭、荒无人烟的旷野之地栖息、繁殖,以致其后裔“好入山壑,不乐平旷”。这些均开后世“千家峒”(或“桃花源…  相似文献   

8.
马世之 《寻根》2003,(1):24-29
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和“百王之先”。伏羲是渔猎、畜牧时代象征性的代表人物,传说他结网罟而发明渔猎工具,制作琴瑟等乐器,规范婚姻制度与嫁娶礼仪,始画八卦,用“太极”学说来分析宇宙发展变化之理。女娲是伏羲族中另一位颇具神话色彩的传奇式人物,她是远古时代“三皇”之一,与伏羲同时,二者为兄妹或夫妇关系,可能代表同一部落联盟中两个具有通婚关系的氏族部落。相传女娲曾抟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发明笙簧等乐器,为女媒而设置婚姻。伏羲与女娲被誉为中国的“亚当”和“夏娃”…  相似文献   

9.
先前理论认为神话是“幻想”出来的,我们却认为神话是先民用另一种观念和与之相应的语言说出的历史“谜语”。我们必须寻找这种观念,懂得这种语言,才能猜出神话的“谜底”。由于神话不是“幻想”而是“历史”,所以神话时代就有具体的起点和终点,  相似文献   

10.
长征精神: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征精神: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创新□周益锋六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长途征战之绝唱,是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这部史诗的创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和“神话”,显示了中国人民为求得翻身解放而英勇献身的精神,表现...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山海经》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自古被称为“奇书”。全书仅3万1千余字,一般认为,它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历法、气象、动物、植物、矿产、医药、宗教、考古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部上古世界文化大观。由于它保存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因此,它是研究上古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2.
武锋 《寻根》2003,(5):4-14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生成和发展的神话与传说,如著名的希腊神话与传说,中华民族当然也不例外,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等神话和传说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这是中华)原始先民与自然和危难作斗争的反应,也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经验的曲折表现。因为这些神话和传说所涉及的年代是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之前,没有确切的证据可证,因此我们称他们为“史前传说”。  相似文献   

13.
很显然,本的主题实际暗含着一个基本的化判断,即:在中国化与域外化(包括宗教)的开放性沟通中,西方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化,要比其他类型的宗教化更容易进入中国化传统,构成儒家主导之中国多样性化生态中的有  相似文献   

14.
亘古时期人类的祖先栖居于森林之中,与树为伍,以木为本,生存繁衍、饮食起居都离不开树木的怀抱,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嗣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走出森林,他们的生活似乎离林木远了一些,但衣食住行仍样样求索于这些树木朋友。在某种意义上说,树木乃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条重要的绿色生命线。人类同树木的密切关系反映在世界各民族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中。人们根据各自的习俗赋予了各种树木以不同的灵性和一系列象征意义。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竹在中国和日本的神话中占有重要一席。它是忠贞节义的象征。在中国,它入诗入画,成为历代文人骚客讴歌的对象,“潇湘泪竹”更为国人  相似文献   

15.
侯佩锋 《寻根》2005,(1):35-37
神话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形式之一,它不仅与仪式、巫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也与古代制度、自然物象、地理地貌、历史事件、人性特点、生活习俗等人类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制度存在着联系。  相似文献   

16.
《寻根》1996,(5)
鼓之舞之以尽神──论神和神话的起源神和神话的起源,是人文学术中的一个困难而重大的问题。本文试以字源学考证和现象学阐释相结合的方法,作一些探索。一、神、“大”字与舞蹈所谓神性或者说神的本质,其涵义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创世性。指神妙造万物,陶冶众生,开天辟...  相似文献   

17.
远古时期的陕北,地肥水美,丛林茂密,飞禽走兽栖息繁殖,原始初民在此生存繁衍。后因地壳运动,逐渐形成了沟壑纵横、山峦起伏的黄土高原。自古以来,陕北人一直生活在这块苍茫雄浑的大地上,这里现在仍然存有许多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迹,在民间剪纸中许多老艺人所剪的龙、蛇图案,都是身子短而憨厚,还有许多剪纸是半人半兽形,如:人头蛇身,人头鱼身,人头蛙身,牛头人身等。“这是抓髻娃娃和动物图腾崇拜结合的变体,是半人半兽型的保护神和繁衍之神。它是由动物图腾崇拜向祖先崇拜转变的过渡形态,是人类由大自然的奴隶开始转为大自然主人这一极为重要的历史时代的文化遗存。”外国神话中也塑造了大量的半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它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与文化传统、历史因由相联系 ,从而向读者传递了许多的信息。古老的汉字 ,自然也传递了华夏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丰富内容 ,尤其是传递出了中国主流文化———儒家文化的诸多奥秘。一、“儒”、“士”与尊儒传统自先秦孔子之后 ,儒学便闻名华夏宇内 ,成为诸子中的显学 ,到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之后 ,更成为“国学” ,大盛于天下。大哲学家罗素在《中国之问题》一书中就称中国“以孔子伦理为准则而无宗教”。意思是说 ,儒学在中国充当了准宗教的地位。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 ,儒学事实…  相似文献   

19.
浑沌与太极     
<正>一前言早期论述中国文化或比较中西文化的学者,时常列举的一项中国文化之特色,乃是中国没有创世神话。这个命题配合着"中国文化缺乏宗教精神"、"黄河文明质朴说"或所谓的"儒家是人文主义"等诸种的命题,它们构成了一种强而有力的论述,这种论述强调中国文明缺乏形上的思考与宗教的情怀,它基本上是现世的导向。①这种解释模式所呈显的中国古文明颇特别,因为古代在西亚、埃及、印  相似文献   

20.
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诗虽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具,但是它的后面如果没有哲学和宗教,就不易达到深广的境界。诗好比一株花,哲学和宗教好比土壤,土壤不肥沃,根就不能深,花就不能茂。西方诗比中国深广,就因为它有较深广的哲学和宗教在培养它的根干。”其实何止是诗,整个学,整个化,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何尝不是如此。俄罗斯学、俄罗斯化一向以其浓烈的忧患意识、突出的超越精神、独特的道德体系、深广的博爱情怀称且构成其震撼人心的独特魅力,这不能不主要归功于既是其宗教也是其哲学的东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