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科知识》2007,(4X):4-6
农业是中国的基础,耕地是农业的基础,离开了耕地,就谈不上民族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耕地资源是无法通过贸易途径获得弥补的战略性资源,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在土地问题上,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李静  赵明昭 《未来与发展》2024,(1):109-112+108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内蒙古作为祖国北疆重要的“粮仓”“肉库”“奶罐”,在国家粮食安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现有生产和供给基础上,可通过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优化种养殖结构、改造盐碱地等边际土地增加农业后备用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充分发挥内蒙古在粮食和重要农畜产品的比较优势,多措并举为切实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功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保护耕地资源的政府间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耕地资源逐年减少的现状,忧虑能否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应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保护耕地问题上博弈,得出结论:中央政府应选择履行监察职责的策略,并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能动性,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处罚力度,有效遏止地方政府占用耕地的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14,(3):28
<正>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透露,2014年,中国将加快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并启动重金属严重污染耕地治理工程。为此,中国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保持现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确保18亿亩耕地资源红线的前提下,应该对陆地淡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深入研究,即在传统的生活、生产、养殖、运输、发电等利用的基础上,即刻着手开展在水上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研究,从扩大播面和提高单产的累加效应上增加粮食总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确保18亿亩耕地资源红线的前提下,应该对陆地淡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深入研究,即在传统的生活、生产、养殖、运输、发电等利用的基础上,即刻着手开展在水上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研究,从扩大播面和提高单产的累加效应上增加粮食总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解读“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河 《华夏星火》2008,(11):12-13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三大部署,其中提到要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农村制度包括很多方面,我只针对"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谈谈自己的看法。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决定》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必然性我国目前有2.5亿左右的农户,耕种了约18亿亩土地,平均每户不到半公顷耕地。依靠这样一个土地面积生产粮食,平均每个农户每年也就能得到3000元左右的收入,而这还要依靠一个好的市场行情和好的气候条件。这样一个收入水平连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都忍受不了,又怎么能吸引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青年农民要找出路,要打工挣钱是再正当不过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9.
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生存。但究竟需要守住多少耕地才能满足新时代中国粮食需求的底线,一直存在着不同的争论。为此,本文从厘清不同情景下耕地最低保有量需求出发,构建兼顾人口、人均粮食、粮食单产的耕地需求预测模型,模拟完全自给、高度自给、适度自给3种情景的耕地需求量;结合耕地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预测,判定耕地保护的理想能保量、基础应保量、底线必保量。结果表明:①2020、2025、2030、2035年理想能保量要求至少保住19.20亿、18.39亿、18.47亿、16.57亿亩耕地;基础应保量要求至少保住18.49亿、17.72亿、17.78亿、16.12亿亩耕地;底线必保量要求至少保住17.80亿、17.09亿、17.09亿、15.51亿亩耕地。其中基础应保量可作为理性的策略选择。②目前划定15.51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基本能保障2035年粮食自给,但今后若放弃严控政策,则难以满足2030、2035年粮食完全自给的耕地需求。未来应全面细化并继续严格实施耕地保护政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蒋蔚然 《资源科学》1991,13(6):20-26
山东省土地总面积为15.67万km~2,截止1988年全省共有耕地10344.42万亩。按当年人口8061.3万计,人均耕地1.28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0年人口普查人口增至8439.3万,即使耕地面积保持不变,人均耕地已降至1.23亩。据概算全省在今后充其量只能开发耕地535万亩。人多地少已成定局。1989年该省虽战胜了特大干旱,夺取了粮食丰收,总产达325亿kg,但人均占有量又滑下400kg台阶。特别是丘陵山区连年失收,人均占有量更低。现全省有1000万人不同程度地缺粮,棉花缺口也较大。这已成为制约该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后唯一的解决途径是在切实保护现有耕地的前提下,从该省的实际出发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大面积地改造中低产田,努力提高单产,走集约经营发展农业生产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政策     
《华夏星火》2011,(7):5-5
国务院 2020年中国用水总量“红线”锁定6700亿立方米 自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定义了“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的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红线以后,这“三条红线”从全国到地方该怎么划定,成为各界一直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边际土地是指由于土壤障碍限制突出、水热资源约束强、地形条件局限大,导致农业产能和经济效益低下、生态脆弱的土地。我国耕地缺口约7亿亩,而现有11.7亿亩(7 800万公顷)边际土地是我国耕地的战略后备资源,藏粮于边际土地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利用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机制协同提升边际土地产能和生态功能已经成为国际研究的新趋势,包括选育适应高强度土壤胁迫的耐逆作物品种,筛选可利用的根际促生菌以提升植物耐逆适生性能,挖掘和强化微生物提升土壤质量和健康的功能。针对我国边际土地产能扩增和生态效益提升问题,需要基于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原则制定总体行动方案;设立边际土地研发专项,以"植物先行、改土为基、水分保障、微生物调控、植物-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集成"为思路,建立全国边际土地资源清单,制定边际土地保护和治理区划;开展边际土地耐逆适生品种选育、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土壤障碍因子消减与土壤生物网络诱导驯化、植物-微生物交互影响4个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聚焦黄河滩地和滨海盐土、东北苏打盐碱土、西北内陆盐碱土、南方低山丘陵红壤、西南紫色土、西北黄绵土,构建不同边际土地类型的生态农场模式。通过建立与完善边际土地生态利用理论与技术体系,促进我国边际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并为适时启动连片分布边际土地的改造和高效利用、实现新增7亿亩中等级耕地储备目标,保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推进我国生态脆弱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土壤退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发展现代农业的土地质量问题形势严峻.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耕地战略资源,我国有盐碱地近1亿公顷,是世界盐碱地资源较多的国家.如何有效治理并利用盐碱地资源是保护我国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土壤退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发展现代农业的土地质量问题形势严峻.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耕地战略资源,我国有盐碱地近1亿公顷,是世界盐碱地资源较多的国家.如何有效治理并利用盐碱地资源是保护我国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土地是紧缺的资源,它是不能增长的,而人口和社会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着。因此,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根本性任务。 目前,山东省土地的数量及质量不清,土地的利用率也较低。建国以来,耕地减少约3000万亩,部分土地有较重的退化现象(盐碱化,水土流失,污染等)。据粗略计算,每年减少耕地约80万亩,而人口年增长约80万人,到2000年,山东省将有近9000万人口,耕地也将减至9000万  相似文献   

16.
地处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的黄淮海平原,拥有耕地2.7亿亩。这里不仅具有可供两熟的光能和热量资源,而且土地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但是,这一地区的旱涝盐碱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这种潜力的发挥。 土壤是水分的最大调蓄场所。因此,土壤湿度的监测对于黄淮海平原的旱涝盐碱的综合  相似文献   

17.
一、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据美国华盛顿人口研究所统计,当今世界人口已达50亿。按科学推算,到200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60亿。随着人口的增多,现在世界平均每人只有4.5亩耕地。目前,地球上适合于农业的土地,大约最多有32亿公顷,已开发利用的耕地面积,约有15亿公顷。开垦新土地的费用十分昂贵,每公顷在215到5.275美元不等。若在荒无人烟的地区开垦土地,平均费用是每公顷1,150美元。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相似文献   

18.
马燕 《科技风》2014,(2):262+264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增加粮食的有效供给,不仅是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加大耕地质量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和全面启动耕地质量保育工程,从源头控制农田污染,不能仅仅守住耕地数量红线而忽视耕地质量红线。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土资源状况面临日益严重的局面。1985年全国减少耕地2390万亩,1987年减少1162万亩,1987年减少1226万亩。近2年耕地减少的势头有所缓减,但仍有300万亩以上。解放以来,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大近1倍。东北、华北、西北沙漠化面积约占10%以上。据联合国分析资料,全世界约有35%以上的土地处在沙漠化威胁下,每年有2000万ha耕地沙漠化。同样,我国约有6000万亩耕地,7000多万亩草场处于沙漠化的威胁下。我  相似文献   

20.
缺啥别缺粮     
民以食为天。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什么阶段,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都是粮食。没有粮食,再先进的技术、再多的石油也是白搭。这也是我们国家要死守18亿亩耕地底线,近期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让温家宝总理备感忧虑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