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东妹 《今日科苑》2010,(2):148-148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虽然在创作主体、传播方式、接受主体等方面表现出了新的特征,但是它并没有重构新的文学价值理念,从整体上看,网络文学是理想与缺失的交织,因此,仍需在网络的众生喧哗声中整合新的文化品味,提升其审美品质,拓展新的审美视野。网络文学颠覆了传统文学的准则和规范,但颠覆也蕴含着新机遇,这里对网络文学的现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网络小说的兴起,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文学”这个范畴也开始纳入文学研究的视野之内。发展到今天,网络已经成为文学的重要传播媒介;当然也是网络文学最主要的传播媒介。由于网络文学本身尚处于发展阶段,其自身的要素还有许多不成熟、不稳定有待于发展的地方,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网络给传统文学带来了多方面、不同层次的影响。文学作为一种社会的现象,与社会中的人是分不开的。那么,网络文学一种新的文学传播媒介,其对文学主体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这种影响对文学本身又有怎样的意义呢?其是否改变了文学的本质?这些问题,各家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各有所说,尚无统一的定论。本文将借鉴社会心理学的一些观点,主要探讨网络传播媒介对文学接受主体的影响,并对此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认为网络成为传播媒介,使得网络文学,本质中审美的要素下降,娱乐性的成分上升。在本文中,在讨论网络主体的整体特征的基础上,将网络文学的接受者和传统文学的接受者作简单的比较,并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网络文学接受者特有的心理特征,重点探讨网络对网络文学接受者造成的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与数字化网络世界相互碰撞的产物,是继口头文学、书目文学之后的第三种文学形态。由于载体的特殊性和阅读者的广泛性,它呈现出审美动机的游戏化、审美标准的大众化和审美形式的多元化等美学特征,这也为网络文学带来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更大的发展压力。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与数字化网络世界相互碰撞的产物,是继口头文学、书目文学之后的第三种文学形态。由于载体的特殊性和阅读者的广泛性,它呈现出审美动机的游戏化、审美标准的大众化和审美形式的多元化等美学特征,这也为网络文学带来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更大的发展压力。  相似文献   

5.
史许福 《今日科苑》2006,(10):87-87
网络文学因其存在方式的特殊性显示出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审美特性;互动性的审美方式;快感式的审美体验;生命本真的审美内涵和艺术欣赏的多维审美角度。网络文学在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的同时,也有不可回避的审美缺陷。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4)
近几年来,许多电视剧吸引着我们的眼球,例如《花千骨》,《锦绣未央》等。这些爆红的电视剧都改编自网络文学作品。文学经典,无论是纸质文学还是网络文学都是代表文学标高的典范,文学的发展必须走经典化的道路,因此,网络文学经典化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网络文学经典,只有既保存了网络自由开放的特点,又包含中华文化优秀的精髓,文采出众,审美与价值观正确的网络文学作品,才能堪称网络文学经典之作。本文主要探讨网络文学经典内涵、网络文学经典化存在的问题以及网络文学经典化途径等问题,为网络文学经典化提出自己几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生事物,网络文学伴随网络的全面铺开而蔚为大观。网络文学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尤其在语言运用上。本文从独特话语体制的欢欣美,超拔抢眼的陌生美,避繁就简的简约美等几个层面探究了网络文学的语言审美取向。本文认为,网络文学语言的应用丰富了传统汉语文学语言的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汉语文学创作的视阈,但网络文学语言的应用中存在令人隐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网络文学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5,(14)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学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并且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现已成为文学理论界不可忽视的话题。网络文学是行走在时尚前沿的大众文化,网络文学与大众文化在文学形式上极为相符,对文学大众化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聂大地 《科教文汇》2012,(19):76-77
20世纪90年代至今,文学理论界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是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作为一种新兴文学形态,网络文学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改变着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扩大了文学受众群,增强了文字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本文即以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重点探讨网络文学飞速发展的诱因,发展的障碍以及其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学是信息时代传统文学和电脑网络碰撞的产物,随着电脑网络的延伸和普及,我国网民的大幅度增长,网络文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它具有的独特性、前沿性和复杂性,所以网络文学在人们的眼中仍似雾里看花,并成为新世纪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肇奇松  蒋少轩 《金秋科苑》2010,(14):202-202
现今网络小说百草齐放、杂花丛生。对网络小说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从广义上看,网络文学是指经电子化处理后所有上网的文学作品,即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文学都是网络文学,这样的网络文学同传统文学仅仅只有媒介载体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肇奇松  蒋少轩 《今日科苑》2010,(14):202-202
现今网络小说百草齐放、杂花丛生。对网络小说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从广义上看,网络文学是指经电子化处理后所有上网的文学作品,即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文学都是网络文学,这样的网络文学同传统文学仅仅只有媒介载体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几近疯狂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学逐渐朝向下坡路走去。而中国作为文学的泱泱大国,如何在网络文学的高速发展下,同时让传统文学再次焕发生机,已然成为了中国文坛重点探讨的问题。本课题结合《中国文学》杂志,对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其目的是希望中国文学能够经受住重重困难的洗礼,如破茧的蝴蝶一般新生。  相似文献   

14.
金容兰 《科教文汇》2014,(28):110-111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几近疯狂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学逐渐朝向下坡路走去。而中国作为文学的泱泱大国,如何在网络文学的高速发展下,同时让传统文学再次焕发生机,已然成为了中国文坛重点探讨的问题。本课题结合《中国文学》杂志,对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其目的是希望中国文学能够经受住重重困难的洗礼,如破茧的蝴蝶一般新生。  相似文献   

15.
张颖 《科技广场》2008,(4):69-70
网络文学是数字化洪流中诞生的新生体。在新的历史时期,网络文学给文坛注入了新活力,通过对网络文学存在弊端的分析和探讨,提出网络文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对网络文学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博客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探讨了它的起源、兴起和有别于其它文学形式的特征.它正成为越来越受大众欢迎的文学形式,成为新世纪大众的狂欢节.来自于对民间文化中的诙谐文化分析的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在挖掘民间话语和大众文化上具有独到之处.本文基于此,试图借用巴氏狂欢化理论进一步阐释博客文学何以在短时间内受到大众青睐,并逐渐成为网络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喻萍 《科教文汇》2007,(10Z):221-222
本文阐述了博客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探讨了它的起源、兴起和有别于其它文学形式的特征。它正成为越来越受大众欢迎的文学形式,成为新世纪大众的狂欢节。来自于对民间文化中的诙谐文化分析的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在挖掘民间话语和大众文化上具有独到之处。本文基于此,试图借用巴氏狂欢化理论进一步阐释博客文学何以在短时间内受到大众青睐,并逐渐成为网络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伴随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要求现代学生要有更高的精神素养和审美情趣,这促进了汉语言文学审美相关问题探究活动的开展,并且切实提升了学生参与汉语言文学审美学习的积极性。最近几年,孔子热的波及范围还在持续扩大,汉语言已经变成世界关注的文化焦点,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这个时候汉语言文学也上升到新的高度上。文中探究有关汉语言文学审美的相关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学作品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作品,这一不同于传统的以纸质载体呈现的文学作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应用的普及,它可以通过电脑轻松地携带在身边的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等载体方式展现给广大用户进行阅读。但是,在网络文学作品迅速发展崛起的同时,一方面其主要发展基地即文学网站在给予网络文学作品很好的发展平台之外,也在客观上限制了网络文学的创新以及可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网络上大量的非法复制与传播等行为,也会严重侵害网络文学作品的著作权。为了更好地保护网络文学产业,应该提高行业责任,完善相关立法,提高行政部门的执法效率,增强网络经营者、网络用户以及网络作家的版权意识、加强技术保护。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特别是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等作品发表之后,网络文学更是急剧升温,痞子蔡(蔡智恒)、宁财神、安妮宝贝、邢育森、俞白眉等一些网络文学作家甚至成为“网虫”们崇拜的偶像,《雨衣》、《草鸡看世界》、《e网情深》、《进进出出——在网络、情与爱之间》等作品也越来越被大家所熟悉,于是,有人惊呼,“如今的文学已经是网络文学的时代”。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网络文学这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