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广奇 《今日科苑》2010,(2):140-140
音乐是表达和激发思想情感的艺术,是唤起情感体验的艺术,是和谐社会的动力源,音乐所带来的情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食粮。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确实如此,干百年来,音乐以其深刻的蕴含及妙不可言的旋律,汇成了一条永远流淌不息,闪闪发光的音乐长河,使众人为之倾倒和沉醉。  相似文献   

2.
徐芳霞 《科教文汇》2009,(18):206-206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培养的运用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黑格尔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不管唱歌综合课、欣赏课、乐理综合课等等,音乐教师都要用满腔热忱,捧着一颗心来,将炽热的爱心化成感人的情愫,浸透到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使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3.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明德 《科教文汇》2008,(20):167-167
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音乐是一门听觉、时间的艺术,也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它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音乐的作用,是人们通过对其欣赏,受其熏陶而达到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们让学生学会欣赏,在欣赏中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本文试谈谈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反对把音乐看作"表现艺术",否认音乐是情感的表现,反对情感产生音乐观点;但他又承认音乐能在听众中引起情感。汉斯立克这种把情感置于音乐表演之后的音乐美学理论观点,本文称之为后情感式音乐美学,并试图从汉斯立克批判那种把音乐看作是情感表现的音乐美学研究方法、反对把音乐看作表现艺术、承认音乐能在听众中引起情感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邹世梅 《科教文汇》2009,(27):216-216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和情感力量的艺术形式,有着巨大的美感能量。音乐教育的情感性和审美性是独特的,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音乐中的自身要素也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杨艺媛 《科教文汇》2009,(27):276-276
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反对把音乐看作“表现艺术”,否认音乐是情感的表现,反对情感产生音乐观点;但他又承认音乐能在听众中引起情感。汉斯立克这种把情感置于音乐表演之后的音乐美学理论观点,本文称之为后情感式音乐美学,并试图从汉斯立克批判那种把音乐看作是情感表现的音乐美学研究方法、反对把音乐看作表现艺术、承认音乐能在听众中引起情感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和情感力量的艺术形式,有着巨大的美感能量。音乐教育的情感性和审美性是独特的,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音乐中的自身要素也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谭慧 《科教文汇》2008,(26):188-188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学时代的音乐教育与德育是中学教育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培养符和时代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的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音乐美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侵入中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念积淀产生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姚丹 《科教文汇》2008,(14):162-163
音乐美学思想是荀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在《乐论》中主要论及了音乐的三个方面:首先,他论及了音乐的本质,他肯定了音乐是源于人的感情宣泄的需要,又进一步指出情感的表现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即把音乐等艺术看成是情感与艺术的有机统一;其次,他论及了音乐的审美原则——中和;再次,他论及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一是怡情引导功能,二是政治伦理教化功能。总体看来,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乐论》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论。因此,可以说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成熟于荀子。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人类情感物化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的本质之一是人类的情感,因此,音乐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情感教育能够引起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情感教育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所包含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力;音乐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不同的音乐形式,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人云:"乐由情起"这就说明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感情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是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的关键,也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学生要从学习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音乐是情感艺术,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可爱、温馨和亲切。通过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获得情感体验的阐述,论证了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伊娜 《科教文汇》2008,(21):155-155
歌唱艺术的魅力取决于情感的表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是歌唱者追求的完美目标。要充分展示歌曲的情感,有如下表现方式:一是用心表达歌曲的意境美,如身临其境;二是用心创作声腔美,用音色的变化表现不同的情感;三是用心演绎音乐美,恰到好处地使用各种音乐语言要素,表现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  相似文献   

13.
音乐的审美     
诸多艺术门类中,音乐审美过程是一种蕴合并能激发情感的流动的发声过程,是一种聆听的艺术。由于音乐具有特殊性,音乐审美也就自然而然具有其独特性。音乐艺术审美的独特性,使得音乐具有崇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培养的运用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黑格尔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不管唱歌综合课、欣赏课、乐理综合课等等,音乐教师都要用满腔热忱,捧着一颗心来,将炽热的爱心化成感人的情愫,浸透到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使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15.
陈鸿 《科教文汇》2011,(35):180-181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需要人用情去感受、体验、表现与创造。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学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情感在决定人的思维、行为性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的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景世界。音乐离不开情感,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介绍音乐中的情感与人类情感和感觉的区别,以及什么是节奏、节奏与节拍的区别分析音乐中情感与节奏的关系。音乐是通过乐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节奏是音乐情感表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在语言中通过词句来表达情感一样,音乐的目的是通过乐音及其节奏引发各种情绪,从而达到使音乐情感与节奏之间做到统一、相互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王义伟 《今日科苑》2009,(16):272-272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音乐若离开了情感的体现与抒发,也就不是音乐了。因此,音乐教学应突出情感体验,并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性。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美、体验和表现美,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缺少音乐美感,缺少情感魅力是当前音乐教学实际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所以音乐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音乐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学时代的音乐教育与德育是中学教育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培养  相似文献   

20.
音乐艺术是凭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乐由情起",音乐也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